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

人类学

新时期文明实践站工作体系三篇文章选。

发布时间:2022-11-24人类学 文豪
System是一个汉字,拼音是zh & igraved & ugrave,意思是1。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律、习俗等规范;2.制定法律法规;3.规定;4、指规定档次的服装;5.生产;6.制造方法;7.规模和样本

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dù,意思有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规;3、规定;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5、制作;6、制作方法;7、规模、样式;8、规制形状;9、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3篇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1篇精选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全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联络群众的主阵地,应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实践导向,不断突出文明实践的功能。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为辖区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真正发挥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的作用。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及时传播理论、教育、文化、科技、法治和健康卫生知识,成为打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

  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场所要做到整洁、规范、有序、和谐,成为群众感受新时代、新目标、新形势的新思想的第一课堂。

  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要做好过程材料的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资料、图片的收集和归档,并定期进行总结和信息报道。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2篇精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南通市委和如皋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巩固试点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推进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试点工作,制订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镇、村、组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使命担当,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效果导向,注重谋划指导、示范引领,督导资源整合、力量聚合、需求融合,切实解决好“有阵地、有人干、有钱干、干得好”、“为谁做、谁来做、怎么做、持续做”的问题,高质量、高水平推进试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着力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上作出新探索、在构建农村群众精神家园上展现新作为、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上取得新成效,立足街道村社区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村(社区)民生活生产发展实际,组织志愿服务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注意发掘培育有根底、有渊源、有群众基础、有发展空间的服务项目,尤其是与产业经济、文化创意、文化民生相结合的服务项目,通过整合资源,倾心打造成文明实践特色项目。

  二、把握工作关键

  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成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

  一是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上求突破。立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契合农村特色、农民实际,发挥好街道党校阵地作用、理论教育“百姓名嘴”传播作用,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传播手段、话语方式,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构筑理论宣讲高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植广大群众心田。

  二是在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上求突破。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接群众需求,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壮大志愿队伍,积极推动文明实践由“进村”到“入户”的转变,做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心贴心、手牵手、面对面的服务过程中,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在提升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文明度上求突破。结合时代要求和我区实际,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主题活动中,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通过强化群众自治、推动专项治理、选树宣扬典型等方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科学精神,倡树文明新风,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是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运行机制上求突破。建强所、站(点)两级实践阵地,明晰工作职责,理顺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具化服务项目,加强群众满意度评估考核,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水平、做标杆,打造高新区特色。

  三、细化工作举措

  (一)突出理论浸润,坚定群众信仰

  坚持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全区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好落地生根,让群众在理解中认知。

  1.持续壮大理论传播队伍。借助市党员教育“雉水先锋师资库”等资源,充分发挥街道党校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加强优秀宣讲人才选拔和培养,壮大“百姓名嘴”“草根宣讲员”等理论宣讲队伍,加强民间文艺创排人员理论功底,打造主题鲜明、政治引领性强的文艺精品节目。

  2.统筹用好理论传播载体深化打通街道党校、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社科讲堂,应急广播体系等资源载体,推动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从“传”入手,“习”上落笔,以生动形式、群众语言传理论、传文明、传德法、传文艺、传社科。

  3.丰富拓展理论传播形式。持续开展理论宣讲“十百千万”工程,依托街道和村(社区)宣传文化阵地开展高质量展览送基层活动,把理论“竖出来”;在文艺演出中融入理论政策元素,将理论宣传形象化,把理论“亮出来”。注重增强互动,把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文明、阳光扶贫、国防教育等与市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

  (二)统筹平台资源,征集群众需求

  坚持将顺应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线上线下广泛征集、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意见,持续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让群众在体验中认同。

  1.建立“需求库”。线下,借助“两代表一委员”下沉机制、“微微如爱”朋友圈互助机制、十必联络机制,用好心愿征集卡,面对面征集群众需求;线上,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高新区微信公众号等,全面摸排了解辖区内不同群体的迫切需求,不见面充实完善需求库。

  2.建立“人才库”。以党员干部走进实践所(站)开展“八个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引领,推动街道职能单位、条线部门、文明单位志愿者主动作为,引导志愿力量向农村延伸;发动邮递员、网格员、城管员、农技员等“四员”分片联系包干若干农户家庭。探索“道德银行”志愿者礼遇机制,加大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数据库,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家庭创建标准,鼓励有志愿服务能力的基层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打造群众身边“永不离开”的志愿者队伍。

  3.建立“项目库”。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立足全域、全民。统筹推进所、站、点建设;排出年度文明实践阵地活动项目菜单,开展点单配送服务,推行“群众点单——所、站统单——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服务闭环模式,逐步建立项目效果反馈机制,通过事后回访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项目内容、改进实施方法,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落到实处。

  (三)细化活动开展,更好服务群众

  坚持以“微笑之城大爱如皋”志愿接力马拉松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为统领,细化设置“十送”基本项目子菜单,更精准顺应群众需求、更快捷方便群众参与,让群众在信任中跟随。

  1.创新活动平台载体。积极参与市级层面“党的创新理论·我讲”“两代表一委员·我听”“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我访”“新时代文明实践·我说”“高质量文明城市·我建”“身边好人·我当”“困难人群·我帮”“志愿服务·我做”“文明习惯·我行”“八礼四仪·我学”等活动载体,充分激活基层各类志愿力量,示范引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由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主动加入到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列中来,使志愿服务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成为全体市民的精神追求,共同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让城市文明更有显示度和感受度。

  2.引导群众互帮互助。街道实践所定期公布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招募信息,持续健全文明实践志愿者特长信息内容,开辟自主适配挑选朋友圈功能,自动匹配供需对接志愿服务结对关系,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朋友圈;村(社区)实践站以党员干部、骨干志愿者为“群主”,以本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为特色,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覆盖全体村民为目标,建立生产经营、群众致富、农耕农收、法律援助、健体养生、文化娱乐等互助朋友圈,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四点半学校”等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自然村组等实践点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成员为“群主”,建立红白事群众自助朋友圈,圈内群众家庭遇有喜事、丧事,圈内朋友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3.因人施策健全网络。持续完善镇村组党员干部“四层包干,十必联络”网络,在村(社区)民群众遇到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遇到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确保第一时间有人到场联络帮办;持续完善志愿服务经费保障、激励嘉许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化、专业化、项目化水平,针对性策划开展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既满足普遍、共性的现实需求,又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特殊需求,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服务,人人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处处涌动着大爱的暖流。

  (四)聚焦重点难点,探索创新路径

  坚持将村(组)实践站(点)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前沿阵地,将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的重要工作,推动从服务内容到形象标识的全面融合。

  1.建好综合文化大礼堂。整合资源,建好村级文化大礼堂,实现理论讲堂、道德讲堂、社科讲堂的“三堂融合”。突出大礼堂的理论讲习、文化熏陶、教化引领功能,每天升国旗,重大节日、重要事项举办隆重、简朴、有仪式感的活动,常态化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活动,成风化俗,使之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高地和文明风尚的传播基地。

  2.建好文明新风积分墙。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结合“诚信红黑榜”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进行分类梳理,制定正向行为、负向行为清单,设定加减分值,通过月度评议积分、季度公示上墙、年度统计表彰的方式,评选表彰文明家庭,引领乡风文明;广泛开展“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推荐评选活动,每月公布身边好人;规范统一“文明家庭”标识,以一定形式送至农户悬挂,增加荣誉感;加强家风建设,开展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征集评选等活动,传承好家风、带出好民风。

  四、完善工作机制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各村(社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职尽责,精心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压实工作责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及成员单位负责人、站长,各志愿服务队队长要尽职尽责,亲自研究部署,靠前指挥作战,带头做志愿者、带头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所(站)按照工作部署安排,做好信息征集、群众动员、活动组织、点单派单、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加强工作保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必要的阵地建设、活动运转、人员培训、办公经费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人身意外保险等支出。辖区内各级文明单位等社会力量要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文明实践工作。要探索采取调剂使用、购买服务、社工+志愿者等方式,建立专兼职相结合不少于3人的工作队伍,承担好传导、对接、推动职能;各村(社区)要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发挥好宣传、策划、落实职能。

  3.强化指导考核。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等考核,作为文明村(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推荐参评的先决条件。结合文明城市建设督查巡查,常态开展督查检查,对于人员、资金、保障措施不到位,履职不力、工作缓慢、效果较差的,将严肃问责追责。

  4.加大宣传力度。要做好高质量专题专栏报道,系统展示各村(社区)文明实践工作的鲜活经验和探索实践,大力宣传此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营造浓厚氛围。更加注重运用网络、微信、抖音、如e融媒APP等新媒体,提高传播成效。进一步拓宽对外宣传渠道,通过各类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推介我区的特色做法和突出成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3篇精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和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万州委办〔20-〕4号)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现就扎实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精神力量。

  二、目标任务

  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四大主题,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在街道常态化开展以“学习科学理论、践行主流价值、培育乡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加强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更富有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组织架构

  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副书记任副所长,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根据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精心策划全年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

  各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村(居)委员会主任担任副站长。根据工作需要,在人口集中的院坝、小区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配备专职管理员,按照文明实践所的规划安排,用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四、建设内容

  (一)阵地建设

  1.工作阵地

  按照有工作场所、有统一标识、有工作人员、有志愿队伍、有活动项目、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等“七个有”的要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办公室,完善志愿服务功能。

  2.活动阵地

  各村(社区)结合“黄葛树之声”党建平台、便民服务或居家养老服务站等阵地资源设立文明实践站,并配套完善标识标牌、活动设施,明确专人专管,坚持做到统筹整合,合理调度,共享使用,协调运行。

  3.网上阵地

  各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看万州APP等新兴媒体,引导群众参与线上媒介学习,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二)队伍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要发挥好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配齐配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

  1.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分队长,副书记、宣传委员担任副队长。

  2.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小队长,副书记、主任担任副队长。

  (三)内容建设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开展实施关爱帮扶六大主要任务,统筹制定全年文明实践活动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活动。

  (四)机制建设

  1.队伍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人员参与区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扎实掌握理论政策、善用群众话语、把握正确导向,提升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2.群众参与机制。在传统节日、生产节律、生活节点,合理安排文明实践活动。坚持内容宜民,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着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形式乐民,大力开展互动式、菜单式、流动式、演出式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各村(社区)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度,调动参与积极性,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监督考核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的测评体系,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见效。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部署阶段。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各村(社区)组建服务队伍。

  (二)具体实施阶段。完成工作架构搭建,明确文明实践工作路径,合理配置文明实践资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调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全面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任务。

  (三)工作评估阶段。阶段性总结梳理,迎接区委宣传部的工作评估。

  (四)巩固发展阶段。根据前期活动开展情况,从组织架构、日常运作、常态管理、评价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总结工作。巩固完善相关机制,推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按照“七个有”的标准,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二)注重统筹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要与基层党建工作等结合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一体实施,做到资源统筹、设施整合、共建共享。要综合考虑基层实际和群众需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不搞弄虚作假,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强化监督考核。街道党工委适时开展督查指导,各村(社区)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足,及时改进提高,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各村(社区)党组织意识形态目标考核内容,对建设推进不力、运行效果不明显的村(社区)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问责。

  (四)强化舆论引导。要加大区内主流媒体和微信、QQ、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经验和成效,着力挖掘选树报道一批先进典型,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