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

人类学

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22-07-26人类学 文豪
招标是一个招标投标行业术语,指招标人(买方)事先发出招标通告或招标单,品种、数量、技术要求和有关的交易条件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邀请投标人(卖方)参加投标的行为。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招标采购风险分

招标是一个招标投标行业术语,指招标人(买方)事先发出招标通告或招标单,品种、数量、技术要求和有关的交易条件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邀请投标人(卖方)参加投标的行为。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物资采购,作为物流活动的起点,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流动的全过程,其采购费用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只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和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物资采购环节才能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物资采购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源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物资采购,作为物流活动的起点,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流动的全过程,其采购费用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面临着供应商、质量、成本、库存量等多种风险,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控制采购风险,成为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术。

  一、企业采购面临的风险

  1、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

  (1)采购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诈骗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很难与正常的合同纠纷相区别。合同欺诈风险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企业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合同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供货方本身是“空壳公司”,签订空头合同后,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更改合同条款、违反合同规定等。

  (2)采购价格风险。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当企业认为价格合理后进行批量采购,不久,该种物资却出现大幅非正当理由的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使企业蒙受损失。

  (3)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4)技术进步风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造成原有的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损失;或者由于某种原材料因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原材料因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不弃之,再或者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设备,但因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因技术进步而招致的风险损失。

  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偏信口头协议、君子协定或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或者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2)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企业所采购物资在进入仓库前未按合同及制度要求,对采购物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格、单据等多方面进行审核和验收而引发的风险。如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化等。

  (3)采购存量风险。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发生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物资采购过多,造成积压,其中多数因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无形损耗,使企业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盲目进货,结果很快价格下跌,引起价格风险。企业“零库存”策略,可能因供应商出现干扰因素,使企业因无货发生生产中断而陷入困境,或因供应商供货不及时而造成缺货的风险。

  (4)采购责任风险。由于企业经办部门或个人责任心不强或管理水平不高,造成采购物资不符合生产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损失,也有不少风险是由于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牟取私利而引起的。

  (5)预付款风险。有时企业为了得到急需的物资,会采取预先支付货款的方式购进物资。然而,一旦质量有问题,款项已经被供方控制,处于被动局面。

  二、防范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1、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⑴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

  ⑵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监督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查、财务审查、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⑴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查。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⑵确定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是物资部门签订合的对象,详细考查供应商的承办能力、服务等级、质保标准、价格水平,确定一个具有实力的供应商,会减少合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

  ⑶做好合同审查。订立的合同要严密、有效。涉及的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和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必须考虑周全。签订合同前,要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要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要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要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⑷加强对履约情况的检查。要依据采购合同的约定,对供应商提供的数量、质量、价款、交货时间、包装发运等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及时处理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问题。督促供应商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及时中止有如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抽逃资产等行为企业的合同履行。

  ⑸加强对货物的督管。一方面,要加强对货物的验收,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以质量为重点的全面验收。另一方面,要依据合同规定交货的期限,对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和数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交货时间、地点、数量都能按合同规定履行。

  ⑹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4、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查

  ⑴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

  ⑵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中,都要对物资进行验收控制。

  ⑶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⑷重视对合同履行违约纠纷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纠纷客观存在,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合同风险严重危害企业利益。

  物质采购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和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物资采购环节作为企业利润的起点,才能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物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作为供应行业的同仁们,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工作中要需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风险管理和市场情报,可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防范采购的风险呢?

  1、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

  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

  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做好合同鉴证审计

  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

  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通过审计鉴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审计

  当前,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如果合同丢失,那么在处理时会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风险。因此,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也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计

  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

  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中,都要对物资进行验收控制。

  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审计,发现不合格应及时记录,并采取措施。

  重视对合同履行违约纠纷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纠纷客观存在,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有可能使合同风险严重化。

  加强对物资采购绩效考核的审计

  建立合同执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考核制度,并加强检查与考核,把合同规定的采购任务和各项相关工作转化分解指标和责任,明确规定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以尽量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招标采购是节约成本开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防范部分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国家招标相关的法律完善,我国的招标采购工作得到了长足进步,通过公平公开的招标形式,部分腐败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我国的招标制度起步晚,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并不成熟,招标工作中容易出现风险,需要加以控制。

  关键词:招标采购风险对策分析效果

  随着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法的制定实施,招标采购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招标工作也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实施招标采购可以有效地减少采购方的采购成本,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提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竞争对手可以在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环境中获得较为正当的竞争,从而减少腐败行为。但是,由于招标工作并不是尽善尽美,其中的人为因素也较大,如果操作不当,在招标采购中也有相应的一些风险,从而对招标造成负面的影响。笔者结合最近几年招标工作的实践,探讨招标采购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和规避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单位有所帮助。

  一、招标采购风险的种类及内容

  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都会导致招标采购的实际结果和预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招标采购中的风险。根据笔者的实践,笔者将主要的风险概括为招标采购前的风险、评标过程中的风险和中标后的风险。

  (一)招标采购前的风险主要是计划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大多数的招标工作都是招标部门自己负责组织或者由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代理,各种不同产品的招标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招标方需要自行进行采购计划的编制,这就容易导致计划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是指招标方的采购计划不够明确或者不够科学,主要是体现在采购标准、采购种类、采购的数量、采购的技术要求、交货期等制定不合理,这不利于采购和合同的管理工作,也同时不利于招投标方对采购进行控制和管理。实践中容易出现的计划风险主要是对招标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不足、对采购的交货期考虑欠佳等。另外,在招标之前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由于招标方在信息技术和专业水平等方面和供应商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对市场的信息掌握程度也不如供应商全面,这种专业受限容易导致招标方在采购过程中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无法顺利达成有利于招标方的谈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种信息劣势还会导致招标方无法及时发现供应商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的问题。

  (二)评标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围标、串标和腐败风险

  由于招标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招标工作并不够完善,很多的招标方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招标的标准选择上也没有进行实际考量,容易造成招标标准不符合的问题,同时一些招标工作并没有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招标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也不够,这就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在评标过程中就表现为围标、串标和腐败行为。在招标过程中,有些投标者私下进行了约定,通过一致行为以故意抬高和压低报价,同时通过不正当竞争排挤其他的投标方,最终达到某个特定的投标方中标,这些违法的投标方就可以从中谋取利益。另外,有些投标方为了获取中标而互相串通,利用和发标人、代理机构相互串通,损害招标方和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这种也就是串标行为。当前的招标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投标方铤而走险,通过串通招标主体或者其他投标方,甚至以多个身份进行投标,以低价获得标的,对市场造成不利的影响。有些招标方内部也出现了泄漏标底的现象,其中肯定涉及到腐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当竞争。

  (三)中标后采购中的质量风险、合同欺诈风险、到货率风险

  根据财政部的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同时结合实践的特点,招标方在科学选择评审方法的时候,一般会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价低原则,这也是政府和其他招标方保护采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同时提升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方法本身无可厚非,在实际审核中由于投标方其他的因素难以考量,因此一般都是会采用价格优先的评标方法。但是在中标后,很多的投标方都会出现了合同履约的风险。投标方经常会出现延迟交货、到货率无法满足招标方要求等违约行为,而在合同中虽然会还有相应的处罚条款,但是很多的招标方缺乏对违约行为的处理经验,或者没有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影响了合同的正常履行和采购的顺利进行。投标方为了保证其较高的利润,只能通过选择质量较次的产品进行供货,将一些无利润的产品进行压单或退单,从而影响了招标方的工作进展,对招标方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招标采购风险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招标采购工作的风险监控需要从招标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让招标方自觉控制招标采购中的风险,招标方一方面需要对招标工作本身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另外还需要重点关注采购过程中的配套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提升招标计划的有序性和科学性,降低招标采购中的计划风险

  招标方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招投标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等,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前规划好产品的采购招标工作。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招标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预算特点,因为这些单位经费是年初拨款,而且这些款项需要当年使用完毕,因此可供采购进行招标的时间并不多,需要相关的单位事前做好完整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单位在进行招标的工作前需要结合自身的计划进行统一管理,提升招标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在招标前,招标方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经费范围确定采购的金额和采购的类目,根据资金使用的期限和到账的时间确定合适的供货期,及时编制采购的计划。在完成招标计划工作后,要严格按照需求计划表,在保证供应商有合理的采购和加工周期前提下,保证产品的质量,让供应商可以按时保质完成采购的计划。

  (二)制定合理科学的评标方法,加大对供应商服务、声誉等因素的评审

  招标方一般都是采用综合评标法,这套评价方法主要是会根据供应商的资质、服务和报价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最终的分数,从理论而言,这套系统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评标的过程中,招标方难以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限于信息收集的成本,招标方无法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在所有因素均无法分辨出差别后,投标方的主要对比因素也主要是报价。这样的因素造成综合评标法形同虚设,无法达到净化招投标市场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减少恶意中标的现象,在招标过程中要着重思考供应商的服务和信誉。在实际工作中,招标方需要增加评标标准中的服务分等的权重,降低价格分的权重,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价格分计算方法,减少恶意低价中标的情况。每个招标方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评标标准,保证效果。同时,招标方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本次招标的对象和产品等,对考核指标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利用公开收集信息和与特定对象的沟通,完善考评体系。

  (三)制定合适的供应商选择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规范

  对一些重要的产品进行招标的时候应该在评标前做好供应商的考察和评价工作,通过现场考察、专业人员审核和同行评价等方法,掌握投标方的真实信息,这些信息也应该在评标系统占较大的权重。在中标后,对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及时对产品的供应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供应商在供应环节和制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对供应商的考评,及时处理供应商在供应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要积极收集并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率、合作态度、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量化相应的指标,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备案记录,以供后期的招标参考。同时,对当期供应商出现的重大违约问题,要积极利用法律的手段,寻求替代方案,减少对某个供应商的依赖。

  (四)加强对招标人员的培训,加强招标过程的规范性

  招标采购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不能够仅仅依靠一些职能部门兼职从事该事项,这样无法保证招标的质量。对于一些重要的产品招标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些专业的招标采购机构,配置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对这些人员需要实行招标师的职业水平考试,以达到持证上岗,同时,后期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展开多种相关专业的招标规定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这些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法制意识。如果单位实在没有相应的招标能力,可以委托代理机构进行代理服务,提升招标程序的科学性。同时,为了要达到权责利的明确,招标人员需要编制科学合法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要达到内容齐全,对于程序性条款、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等内容要明确具体,将合同文件的内容量化,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纠纷,保证双方的利益。

  (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查,做好产品的验收工作

  招标工作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为招标方提供合适的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如果招标单位在招标的过程中,过分注重价格就会导致一些优良的产品无法得到运用,供应商是有利必图,如果无法保证必要的利润供应商将会提供较差质量的产品,因此招标方需要协调好双方的利益,对供应商的产品种类和质量要着重检查。采购人员是招标采购工作中的重要防线,他们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他们需要及时对产品进行查验和核对,并拥有退货的权力等。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的验收是保证采购质量的重要一环,它的有效执行将会提升产品的质量,减少采购风险。因此,招标方需要加强对自身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的教育,提升他们对产品的熟悉及判断能力,同时通过考核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对采购人员和纪律人员的纪律廉政检查,减少采购人员的腐败行为导致质量较差的产品得以顺利入库,对一些放任质量差的产品入库的人员加以惩戒,提升相关人员的违规机会成本,减少职务犯罪。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招标采购活动将会越来越盛行,目前的招标采购还有非常多的问题,招标工作整体上非常混乱,这就会导致招标采购风险日益增加。我们需要不断认真面对现实,采用合适的方法用以防范风险,减少招标采购的问题,积极推动招标采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