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

人类学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01人类学 文豪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一、当前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短板

  当前乡镇产业振兴普遍面临产业链单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能力弱等产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引进并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收购商不履行收购协议,低于协议价收购或是不收购,加之供过于求,导致经济作物滞销或低价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人才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致使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例如:五珠乡全乡人才库共计923人。其中,后备储备干部24人,技艺技能类20人,商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类43人,经营能手类27人,35岁以上人才占5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62%。

  (三)文化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难,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短板问题。如:苗族的手工织布与刺绣文化正在渐渐的消逝,年轻苗族女性会织手工布和刺绣的人寥寥无几,加之受机械化带来的极大冲击,纯手工刺绣效率低的劣势更加凸显,给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四)生态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高污染企业逐渐向乡村转移等短板问题。例如:受生活习惯、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说一说、动一动、扫一扫、清一清的“木头人”现象较为普遍,村规民约执行难、保持环境清洁常态化难。

  (五)组织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不正常化,组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短板问题。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情况突出、桌椅凳子配套不足、党员群众开会自带凳子等;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动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党员参与率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投入不足;农民自我累积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准入门槛过高,贷款难、融资贵,难以发展等等。

  二是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建设和组织建设等体制机制不完备,各地未能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根据和制度保障。

  三是乡村青壮年外流严重。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造财富。随着现代化发展,农村极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常年在家的只有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农村的发展力量被城市抽走,农村越来越空心化,难以发展致富。

  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未能全方位发掘乡村自生发展动力,或是未能为乡村发展制造动力;另外,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滞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等原因也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建议

  产业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多功能农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

  人才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以财政项目和人力资本开发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全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智库,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吸引外出人才回乡,支持和鼓励一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下乡,内外合力实现人才、智力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优秀乡贤,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方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与本地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自觉参与的内生力,充分发挥乡贤乡绅的引领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生态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行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

  组织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增强基层党组织力量,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党史学习教育等,强化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缮活动场所,规范活动场所建设,确保活动开展有保障,按照“五个基本”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的重大意义及取得的成果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報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措施有力,2018年1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重要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亿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紧盯目标不放松,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短时间内,“三农”产业兴,农民收入越来越高;民生发展快,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社会治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足感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给力,发展不均衡

  资金的有效投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许多村庄使用到的资金基本为上级的专项补助资金和各类奖补资金,有的是第一书记协调资金;各类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低。发展“三农”产业项目融资难、贷款难;多数村集体的集体资产透支、流失现象严重,而且背负着巨额债务,村集体无力兴办集体新产业、扶持村民个体新项目。“三农”工程发展不均衡,有的村能积极投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们能立足当地特色兴办各类实体经济,农民就业路子广,致富门路宽;有的村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项目上,村里连个手工作坊都没有。美丽乡村建设,很多乡镇只能打造几个面上片区,许多村里只是简装一条景观主街,很多小街小巷仍存在着生活垃圾散落、生活污水随意流的现象。资金短缺还导致了许多村级工程半途而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受到严重制约。

  2.2人力资源缺失,发展内生力乏力

  乡村建设需要青壮年主力军,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自改革开放到现在4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大批农村青壮年主力军进城务工经商,劳动力流失严重,大学毕业生大多留在了城里工作,乡村精英基本没有回村;村里留下来的多为劳动能力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他们文化水平偏低,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产业推广困难;受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现实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影响,有“三农”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不愿到人才短缺急需的农村施展才干;乡镇政府多年不招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农村产业项目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乡村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2.3产业质低量少,发展劲头不足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时急于上项目,缺乏长远规划和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农民自身经济基础差,缺乏市场知识,掌握不好市场行情,出现了部分产业过剩、农业发展质量低,直接导致农民收入下降甚至赔钱的问题。例如某村芹菜种植大棚,2018年芹菜一斤能卖2元多,2019却不到一元,农户蔬菜种植经济损失大,挫伤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再如某村6年前流转了农民300多亩地用于培育绿化树苗,由于种植过剩,市场绿化苗木需求量减少,造成大量苗木荒长于地,无人问津。种植户赔钱,大量农户土地流转资金不到手,又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产业发展缓慢,有的村新建的扶贫车间和扶贫点规模小,处于产业链低端,基本上是简单物件加工,技术含量和产业附加值低,提供的工作岗位少,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就业需求和增收愿望。

  2.4农村民生保障欠发达,尚不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但富裕程度普遍不高,存在着回乡就业难、外出打工挣钱难、留守孩子教育难、医院看病难、居住环境差、城镇房价高等问题。由于村庄经济水平较差,大多数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现象,成为教育的难点,农民心头上的痛点。农民有了农村医疗保障,但是看病中大量的体检费、化验费等额外检查费用,大大加剧了农民医疗负担,出现了“查”不起病的新问题。村级民生投入不小,但还存在短板,如有的村自来水供应不足,需要限时供水;村级卫生室的条件差,小病号要到县镇医院治疗;村级公办幼儿园、小学师资不足,不得不聘用大量代课老师;乡村文化设施、绿化、路面损坏等现象长期无人过问;改厕后的厕所因自来水水压低、冬季自来水结冰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家庭用不上自动冲水式厕所,化粪池清理成本高,加重了农民生活负担,农民很无奈。

  2.5农村基层工作薄弱,乡村治理能力需要提升

  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领导作用。调查发现,有些村级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未能充分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少数村的党建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长期混乱,工作无序,集体资产资源长期流失。受村干部待遇低等因素影响,一些村里能人、贤人不愿担任村干部;政治素养弱、文化层次浅的人进了村两委班子。有的村党员发展对象仅限于自己家族、亲戚当中,背离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有的村干部忙于个人创业,荒了“集体园”;有的村干部工作上平时“等、靠、要”,考评督查时忙于瞎编乱造或者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的村干部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给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个别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微腐败”。党员干部和群众不能心连心,乡村振兴就可能会成为一盘乱棋、空棋。例如,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在“改厕”工作中,山东临沂市某村出现了“数字上实际和台账不符、工作中登记审核不严、完工后监管不及时”等问题,暴露了部分村级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行为,该现象作为反面教材,务必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防微杜渐,引以为戒,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发生。3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的建议和措施

  3拓宽资金渠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要的是“真金白银”,资金投入是保障。政府要加大农村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适当集中资金使用,引导农信等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工程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扶持。村级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政策资金;积极争取多方帮扶资金、各类社会带动资金和联动资金;充分发挥“乡贤”“乡能”作用,多方了解信息,筑巢引凤,挖渠引水,努力获取社会外援资金。村集体要紧跟形势,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激活资源,壮大集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让集体家底厚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让“输血”和“造血”功能双管齐下,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3.1培育新型农民,多方“聚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时代农民的奋斗,更需要热爱“三农”的各类人才的智慧和力量的注入。政府要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法纪、讲诚信的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加快农村人才培训工程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更多的年轻劳动力留在家乡谋业致富;积极发挥乡贤、乡能、“乡村服务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好“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各种平台,汇集多方人才和劳动力,壮大乡村劳动力和人才队伍,培育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源内生动力。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优厚条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安心“三农”工作,帮助村民“摘穷帽”“拔穷根”,实现乡村美丽、产业兴旺的目标。

  3.2聚焦产业兴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

  产业兴,农民富,农村旺。县、乡(镇)、村要三级统筹,注重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做好区域内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片区等特色产业片区的规划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的最大效益化。坚决淘汰污染重、效益低的落后产业产能,有针对性地扶持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不仅要围绕农家乐、大棚种植等,更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发展高效循环生态农业;要发挥区域农业联动优势,长远规划特色农业发展,整合品牌农业资源,挖掘当地产业优势,巩固农业基础,打造新型农业种植新亮点;积极做好“三产融合”农业,运用好“互联网+”、电商、大数据等网络资源,探索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创新农业管理模式,让信息技术、科技和管理为“三农”发展助力。

  3.3统筹管理,整体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就业,农民盼增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农村富民之策,强民之举,要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元素,创建农民就业新平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这一乡村振兴战略根本性任务要求。各级政府要整合乡村振兴资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想民所想,思民所思,急民所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社会发展,逐步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教师待遇,不让老百姓的孩子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继续加强医改、镇(乡)村卫生院所建设,让老百姓看病方便,看得起病;加快村庄的水、路、电、气、公共交通、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质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施社会保障政府兜底政策,让每位群众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尽早实现“蓝天碧水”“厕所革命”工程,让乡村美、居住美。要防止“一刀切”“碎片化”式的发展规划,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整合部门管理,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问题,加快补齐民生和发展的短板,让乡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年比一年富。

  3.4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蓝图顺利实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工作的要求,也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自身迫切需求。要加强县乡(镇)两级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努力抓好村级党建工作,建设强有力的农村基层政权,领导群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要解决农村选人用人范围小、路子窄的问题,坚决克服仅限于在村干部家族亲属中发展党员现象,重点培养政治觉悟高、有知识有能力、一身正气能担当的青年作为农村干部后备军。要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升他们的政治水平、综合素质和服务“三农”本领,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让他们和广大群众肩并肩,心连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严格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促进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运作,提高村级事务透明度,提升乡村管理水平。积极用好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办好村级事务服务所,提高服务效能,尽可能方便人民群众。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德治和文化建设,建设平安村庄、和谐村镇,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早受益、多受益。

  4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短时间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成绩可喜,意义重大。当然,工作进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改进工作措施和方法,又好又快地推进村振兴战略发展。相信在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强、美、富的目标定能早日实现。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瓶颈问题:

  从全市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振兴典型来看,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好的地方,都在基层设有完整的机构,有相应的人员配置,专职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各项政策,或者每个街道配有2-3个专业学农的、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路人,乡村振兴好的村普遍都有经验丰富的村支部书记带头,他们有乡土情怀,又能发现和掌握乡村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工业发展为主,辖区内的三个街道均没有完整的农业服务机构,每个街道仅仅设立一处农业办,配备1-2人,从事上级农业、农机、林业、畜牧、水利、扶贫等各项涉农工作,光是繁杂的报表、检查、材料等工作都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到村级、田间地头等实地了解情况。例如:辖区内的梅家埠街道是开发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农业办名义配备4人,实际情况是,农业办主任一肩挑,一名水利专职人员还是退休后返聘的,再也没有年轻人学水利专业,其他几名人员,有重大任务就抽调,使得本来不多的人员,更是捉襟见肘,疲于奔命,日常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基层如此,区级更是如此,设立一个综合涉农部门,应付市级十几个单位,领导抓的重点工作,就要全员靠上,涉农部门在平常看来,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部门,这就导致目前机关中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调出,觉得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是无能的变现。目前开发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处于极度短缺,没有传帮带的瓶颈中。

  二、意见建议: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也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过去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善涉农管理人员以及农村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应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三)需要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本此调研发现,开发区、农民、涉农企业都希望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金融机构,应与农业产业密切结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各地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具体说来,一是在政策上,国家各部委应密切合作,面向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保证地方政府做事有依据,另一方面也保证其做事有空间。二是在金融政策和具体措施上更加向乡村建设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形式,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类项目,对于农业主体贷款从事经营活动给予更多优惠。三是人才和技术方面通过组织下派、政策引导、加强培训等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创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条件,从而一方面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四)在人才引进、农民培训和创造良好农村创业环境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措施。

  根据调研,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政府职业培训、农民返乡就业的满意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支持力度”、“认为当地政府对乡镇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几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3%、64%、63%;有63%的被访者希望当地政府对乡村建设和农业加大投资程度,这说明还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方面的工作不怎么认可。在“认为大家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没有创业环境”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说明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和创业引导这两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农民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在“认为当地政府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力度”和“认为当地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两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3%和37%,说明国家、省市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