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

人类学

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

发布时间:2022-08-05人类学 文豪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瞻远瞩人类命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瞻远瞩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包括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公平、开放、包容、共赢的发展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及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双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新型国际关系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例如中国领导人强调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倡导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国同世界命运共同体”,也提出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国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科学完整、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要求人类既顺应历史又立足当下,不断超越国界、超越文明,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总的来说,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持久和平的外交观。追求和平、永无战争是人们的企盼,着眼于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实际,呼吁大国小国之间要平等相待、不恃强凌弱,出现矛盾分歧要平等协商处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共同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二是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当前全球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客观上日益形成一个安全共同体,而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一国绝对安全等做法注定不再行得通。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安全关切,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三是共同繁荣的发展观。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这把双刃剑也拉大了国际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整体不足,各国更要同舟共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与协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球人民。

  中国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意义

  从根本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世界秩序观和共同价值论,回应了中国强起来后走向何方以及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的疑问,表达出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景,也为人类社会破解旧难题、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特征。

  一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精华和思想要义,尤其以“天下大同”的政治理念、“和而不同”的文明理念和“协和万邦”的仁礼之道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理念,正是这些思想精髓启发多国对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思考,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之魂去构建一种建设新世界的蓝图。这一新理念也继承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展现了拥有悠久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国新时代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因而是中国对外理念的本土话语表达。

  二是广泛的全球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直面全球化时代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与挑战,给出了携手解决疑难杂症的答案,为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世界指出了发展方向。中国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引起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的根本原因在于关乎各国的根本利益,合国际社会现实之需。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具有广泛通识性的话语表达诠释世界人民向往,展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诉求并引发全人类共鸣,真正完成了中国与世界在利益、责任、情感、话语上的高度融通。

  三是重大的价值超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变化需要新的价值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往外交理念的简单重复,其“五位一体”内涵本身就体现了新外交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和新生态观的统一。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权力政治和丛林法则,不同于旧的普世价值观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也不同于旧的国际规则服务于少数大国的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一种整体性思维,不仅涵盖全人类,不以部分人对抗另一部分人为目的,也包括社会的各个问题领域,既尊重了各国的差异性,又超越了狭隘的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纷争和地缘文明差异,是全人类最长远福祉、最根本利益的联合体。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书写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

  回看人类文明演变进程,从铁器农耕,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和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但人类的历史发展总是伴随着战争的炮火。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人类社会迎来了较为和平的全球格局。然而,随着苏联政权的轰然倒塌,世界迎来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蛮横的态度视国际公序为无物,利用美元霸权和经济封锁以达到自身的目的,是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主旋律下最大的威胁。大时代下需要大格局,大格局下需要大智慧,中国遵循着“文明引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到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总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发展理念、“建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要着重从三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维护世界和平。不同于美国为核心的国家推行的“长臂管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一直追求和坚持的夙愿,中华民族始终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思想。从“一带一路”新时代丝绸之路建设,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人类未来蓝图的构建。中国用40年的时间从一穷二白的社会百废待兴转变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得不是霸权主义、行业垄断和无视他国利益的经济封锁,靠得是中国共产党坚决带领人民走向幸福和富强的决心;靠得是中国人民一双双饱经风雨的双手;靠得中华民族流淌着和平和发展的血脉。我们深知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和平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做到发展共赢。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合作讲究诚信为本。在新冠疫情对全世界不断蔓延肆虐的形势下,全世界各国陷入百废待兴的局面,而中国是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发展的第一梯队位列。我们甚至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将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将自身发展机遇分享到沿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国家。20-年,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实现了全面小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进出口18.0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1%,为非洲提供30多万就业岗位,围绕更多共建“一带一路”的亮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往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

  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广交朋友”。“以心相交者,成甚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希望与每一位国际社会的系统成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要以,“广交朋友、多交心”,共同克服新冠疫情,努力复兴世界经济,形成各个国家能够参与,各个国家能够发展的局面。更要加强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挑战和机遇。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命运则应该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和践行者,始终高歌世界各国要坚持和传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旋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了人类文明进步,我们始终相信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新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

  1、世界各国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就是一部不同国家相互学习、发展、进步的鸿篇巨制。进入21世纪,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有力推动下,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安全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也日益严峻,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安全与发展利益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框架内,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对话协商安全与发展议题,共同发展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人权、科技卫生、网络通信等事业,推进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促进基于国际规则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保护地球生态和气候环境。可以说,世界各国的安全与发展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不依赖国际社会或别国实现单独安全、自我发展。

  世界各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在安全领域,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大国战略竞争趋于上升,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冲击,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难民危机等威胁日益凸显,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国安全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不断增强。在发展领域,全球化进程遭遇波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形成数字鸿沟,贫富分化加剧导致公平赤字日渐扩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其核心要义就是“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日内瓦公约,从联合国宪章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一系列思想原则,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谋求持久和平、发展繁荣的崇高理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和天下为公主张,发展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传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了应对安全挑战的正确方向。当今时代,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互动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严酷现实,世界呈现出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复杂图景。据统计,截至20-年,仅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三场战争就造成约350万人伤亡,全球难民和流离失所者人数达到空前的6560万人。世界各国需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一起防范地区冲突和战争,共同应对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重大安全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动员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找到人类持久和平与安全的正确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题,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途径。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叉激荡,全球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稳定的问题日益凸显。当今世界仍有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近6000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蕴含了各国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价值、行为准则,为国际社会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提供了可行手段和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改善全球治理的科学蓝图。全球性挑战呼唤全球性治理。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引领全球治理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各国当成平等成员,坚持主权平等,主张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全球治理结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如何完善,致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的科学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世界的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并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和鲜明政策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

  3、中国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安全

  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构建安全共同体。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以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发展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坚决服从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安全。

  新版国防白皮书,把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作为新时代军队重要使命任务,丰富发展了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时代内涵,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军队致力于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一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秩序。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与军控与裁军等领域事务,为国际安全领域规则制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二是发展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致力于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建设性军事关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稳妥处理中美军事关系。不断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保持两军关系高位运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坚持互信互惠、合作共赢,同世界各国开展务实交流合作。

  三是构建开放包容、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从周边起步稳步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加强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扩大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妥善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争端,加强地区各项安全机制协调,积极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合作新架构。

  四是推动国际安全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中国主张,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大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协调,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合力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五是建设性参与地区热点安全问题的政治解决。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积极参与阿富汗、朝核、伊朗核、叙利亚、南苏丹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解决进程,提出弥合分歧、劝和促谈、寻求共识、推进和平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为政治解决地区热点安全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六是积极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中国始终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中国军队积极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和菲律宾“海燕”台风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等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国还宣布建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及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