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

人类学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2-08-22人类学 文豪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释义: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岳阳市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释义: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

  -,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钢铁村村民,-年10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20-年,创办了爱美松家庭农场,20-年成立鸿康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流转土地面积700多亩,其中水田110亩、60亩池塘、530亩山地。他利用水田进行稻虾共作、池塘进行莲鱼虾共养、山地种林,林下养鸡、种花生、栽西瓜。渔池、湘莲池钓鱼钩虾、赏荷采莲搞休闲,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是全村有名的致富能手。

  敢于担当,舍业为家创新篇

  1984年高中毕业后,-便跟随表哥到长沙从事沙发、沙发弹簧制造工作,一个月三四百元的工资对于当时来讲确实算的上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收入。然而,那时家中父母年迈,弟妹又小,加之还有一位残疾姐姐,家庭情况确实太过困难,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根本解决不了这么一大家子的实际困难。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寻思着如何改变生活的现状。1986年,在长沙工作了2年的他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现状,更好的照顾亲人,毅然舍弃了那份收获颇丰的工作,回到了家乡陆城镇钢铁村,开始承包集体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起初他承包了村集体荒芜湖叉100多亩,经过改造后以一年养鱼一年种植水稻的轮作方式进行经营,通过自身一双勤劳的双手,每年纯收入1-2万元左右,家庭贫困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坚信自己在农业生产上能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在20-年,他又一次承包了村集体荒山530多亩,他将荒山开垦出来,一次性引进栽种了300多亩果树——布朗李,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正当他为自己的付出准备收获时,意外发生了,由于自己的盲目性,没有充分了解布朗李的特性,适合于广西恒温条件下种植的布朗李并不适合在湘北地区种植,湘北多雨和高温的气候让本是高产、品质好的布朗李出现挂果少、烂果多的情况,这一次让他一下损失了20多万元。望着满山郁郁葱葱的果树,邓爱明深刻地反思着,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只会弯腰做事,不懂抬头看路是行不通的,辛勤劳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业政策、技术的学习。

  勇于探索,多种模式创佳绩

  为了达到高产增收,把自己的农业生产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他开始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及农业科技知识,提升自身服务本领。精读农业科技书籍及其它类型的书刊,掌握了大量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并且主动要求参加20-年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20-年,在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他将布朗李果园改种国外松3万多棵,面积400多亩,并在林中套养土鸡,套种西瓜、花生,率先发起了林下经济模式;20-年他又将余下的130亩山地全部栽种了油茶树。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他承包的700多亩土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正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他将110亩湖叉通过改造,开展稻虾综合种养,年收获水稻11万斤,龙虾30000多斤,产值近60万元;60亩鱼池开展成湘莲+鱼+龙虾套养,年产值30多万元;400亩松林现已囤积木材1500多立方,并且今年可以开始割松香,预计年产值15万元左右;发展的林下经济更是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20-年在儿子、女儿的帮助下,建立了农村电商平台,将龙虾、鸡、鸡蛋、湘莲通过网络销售到省内外,销售额达到了20多万元。

  饮水思源,周边村民交口赞

  -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帮扶。早在20-年,就被云溪区政府评为“十星级农民标兵”;20-年,由于他种植规模大,经验丰富,示范带动作用强,经陆城镇政府推荐,被评为“岳阳市先进种粮大户”;20-年,经区农业部门遴选,他被选送到大荆参加全市组织“农村基层党员无职干部”培训班,同年更是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被评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秀学员,在岳阳职院脱产学习了15天;近几年来,他还一直是云溪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在辐射带动的同时也得到了农业技术指导员和专家的一线指导。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他真正的理想。为了实现村民共同致富20-年他注册成立了鸿康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农户120户,其中30户贫困户,种植油茶1000多亩。辐射带动稻虾综合种养1000多亩,在农业部门的关怀之下,确立了“基地+农户、产品+订单、回收+销售”的发展模式,采取“统一价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成员产品、统一采购配送农业投入品”四统一运营模式,建立了现代服务网络。20-年实现销售收入287万元,盈余资金85万元,20-年盈余返还55万元,按成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的64.7%返还,并且还把他所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需要帮助的农户。在他的帮助下,老婆多病,儿子读书,靠自己在外打零工赚点钱免强能维持生计的陈岳平,也发展稻虾共作,两年后盖起了一栋两层高的楼房。还有丈夫去世,儿子遭遇车祸的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改水田为稻虾共作,山地种植油茶,茶树下养鸡,日子也过行越来越红火。象这样得到他的带动下发家致富的有三十多家。

  这些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大多数农户走上了科学致富的道路上,他不但体现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还折射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也使他成为了当地农民心中的致富带头人。当人们问他成功的秘决是什么,他坚定的回答:是靠科学技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

  家住抚松县露水河镇砬子河村的-,是20-年抚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学员,20-年参加省农委组织青年农场主培训,今年36岁的他,一眼看去,既有农村人勤劳、朴实,又有生意人的精明和干练。是一个率先发展林下经济,年收入百万元的开路先锋;还是一名创业成功的农广校学员。

  学技术走上创业路

  由于家庭的原因,-上完初中便开始了漫漫创业之路。1998年种植人参,由于参土价格过高,人参价格持续走低,导致难以支持人参产业的发展,20-年开始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从此便开始了食用菌创业之路。

  在学习过程中发觉文化程度不够,技术不过硬,缺少经验,凭着不服输的意念,20-年10月自费到长春市北方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系统的学习了食用菌栽培技术,买回大量的专业书籍,只要他经过书店门口或有机会碰到关于食用菌的书本是都要进去看一眼,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书。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初步积累了生产上的一些关键环节。20-年开始着手于黑木耳的生产,当年生产菌袋20000余袋,秋季种植的黑木耳喜获丰收。在丰收的同时又看好了正在蓬勃发展的长白山乌杆天麻产业,于是便一边种植黑木耳一边研究天麻的种植技术,到20-年就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的天麻栽培技术,尤其对长白山乌杆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闯市场需要抱团走

  考滤到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把步子迈的更大,走的更快、更远。于德功又萌发了带领身边的人一起致富奔小康的愿望。20-年11月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三项工程”的实施,于德功得到了学习机会,经过在白山林校一个星期的努力学习,使他对食用菌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20-年组建了“抚松县露水河镇原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的几个农户一同走上了天麻致富的道路,到20-年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天麻的达到20余户,到20-年他的个人年收入已经达到100多万元,直接带动100余户天麻种植户。

  再学习踏上新征程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时灵芝产业走进了这个创业者的视线,经过考察发现人工栽培野生灵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萌发了发展灵芝栽培的愿望。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年他接到了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木灵芝专业技术培训的通知,为期5天的集中学习带给他思想上更大的启迪;20-年又被推荐到吉林大学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在培训班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他说:“能有机会参加这么好的培训,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老师讲课,和众多的创业精英一起交流学习创业发展的问题,我感到既高兴又激动。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激动的是通过老师们的精彩的讲课,学到了知识,引发了灵感,对木灵芝产业的发展我也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通过学习使他在农村法律法规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多的了解,也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木灵芝加工与销售方面拓宽思路,他认识到以合作社为载体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加工方法,才能在加工过程保证原生态品质,在销售上,做到货真价实。在谈到未来发展时,他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的介绍今后几年的宏伟蓝图:-年,进一步发展壮大“抚松县露水河镇原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规模,带动本地及周边有创业愿望的农户200户以上,共同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野生灵芝、林下天麻,创造年产值2000万以上,力争实现林下经济规模示范村,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潮流中,勇于拼搏、开拓进取。成绩是开拓者艰难跋涉的记录,荣誉是对开拓者执着追求的奖赏,他苦苦追求的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先进事迹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于是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想通过打工跳出农门,彻底改变他“农民”这一身份,过上他曾经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实现他的最初的人生目标。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他已从当年的打工仔步于中年,日渐成熟,他的人生理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不想再过年复一年的外出打工的生活,想在家乡自主创业,几经思考,最终决定,还是在农业上做文章,没想到,他当上了职业农民,还真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就是****,******镇***村***组人。

  万事开头难,做什么呢?想过养猪、种菜、发展食用菌,他找到了***县农业局,农业局领导把他带到***的各个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最终选择了和***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决定一经做出,他立即行动,于20***年他从****公司购进***万袋香菇的菌包进行试生产,由***区提供菌包,统一技术指导,产品交售给**区,一个生产周期结束,他除去成本,净赚了4.6万元,这更坚定了他做食用菌的信心和决心。

  致富的“金钥匙”找到了,他信心百倍。决定与**园区正式合作,扩大规模,依托**园区成熟的品种、技术和市场优势,他进行规模生产。于是他拿出了多年在外打工的全部积蓄100余万元又通过亲朋好友借贷共筹资300万元,在***镇的**村和**村流转土地85亩,建成食用菌生产车间600平方米,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70亩,目前已种植50万袋香菇即将出菇。

  通过一年多的发展,他认识到一个产业的成长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大的龙头企业为引领,在品种、技术、市场上才能有保障,要有广大的农户参与才能形成规模,否则很难持续发展。他一方面完善自身的生产功能,在**园区的引领支持下,配套菌包装袋、灭菌、点种、养菌等整个生产流程的设施,扩大规模,实现年生产100万袋食用菌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周边农户的引导,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为农民提供菌包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建设中来,计划在三年内带动农户100户发展食用菌200万袋,把这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壮大。

  现在他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农民,只是现在的这个农民已经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领导者。他成为带动全村乃至全镇想依靠食用菌为生财之道,致富之路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