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科学 > 经济学

经济学

二十大召开前的关键阶段:央行的最新专栏,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发布时间:2022-09-27经济学 养生王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303篇原创文章在有实无名的“全球央行”美联储大幅加息,掀起全球货币和经济世纪浪潮的敏感关键时刻,叠加2022年对于中国经济走向定调和发展思路明确最重要大会即将召开这么一个非常时期,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303篇原创文章


在有实无名的“全球央行”美联储大幅加息,掀起全球货币和经济世纪浪潮的敏感关键时刻,叠加2022年对于中国经济走向定调和发展思路明确最重要大会即将召开这么一个非常时期,中国央行作为中国国家金融的管理部门,也有了很多重要的态度表达和信号释放。

据多家官方媒体报道:

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政务微信公众号及中国网财经开设“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专栏,已经推出一系列文章(截止2022年9月22日一共6篇),介绍人民银行的履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非常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这6篇文章的署名单位,分别是:宏观审慎管理局,金融市场司,货币政策司,调查统计司,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

分量,公信力,政策高度,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几篇文章的主题内容也非常清晰,就是在10月份大会来临之际,以及中国国家面对全球经济波动转折的这个重要节点上,介绍中国国家金融管理最高部门,各自在过去5年来的履职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随着大会的临近,各个部门履职和工作计划提呈,是标准操作。

不懂行和外行看热闹,或者不关心,内行和积极群体,要学会看门道,特别是在不确定迷雾充斥的混沌时代和全球经济剧烈变化的阶段,更需要抓住一切具有确定性意义的信号和征兆。

央行在特殊关键时期推出的这个专栏,信息量很大,研究分析的价值很高,而且,对于经济社会大背景下,所有的中国人去明确一些方向性,国家意志的态度,以及中国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和思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只有把握血脉走向,才能真正在一个经济社会中,谈得上顺应时代,跟随趋势。

这篇文章,就将对关键时期,中国央行最新的专栏,进行一次专题深入的复盘,解读,分析工作,在充斥不确定性迷雾的混沌时代和大环境背景下,把握珍贵的确定性信号,看清国家层面的思路和逻辑,实现对趋势和方向的确定,进而在现实中,指导行动,跟随风向。

请注意,本文并不会进行艰涩难懂,云里雾里的政策解读分析,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而言,枯燥乏味,且意义不大,而是力求用有依有据,结合现实,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文字和表达,将一些重要的趋势风向指示信号和关键内容,呈现给更多的人。

不管是大生意小生意,经济社会,把握金融脉搏的意义,其实不用多说了吧?

在中国,紧跟“有形之手”,顺应时代方向,看准国家意志的政策思路方向,这是最基本的生存发展的常识了。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重点聚焦:货币政策司的重要文章《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行新推出的这个专栏,有多篇都是常规的工作汇报和总结内容,政治表达中规中矩,文字语言自然也是标准体面。

但是这些对于绝大多数市场个体和普通群体而言,意义不大。

说直白一点,这些内容就不是面向大众的一种国家管理考核。

除了9月20日,署名货币政策司发布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篇文章。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这篇文章首次明确提出中国要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的说法。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其中关键,摘要出来给大家看看,一目了然(以下内容来自专栏文章原文,分割线内没有任何删改,完全保留,只做了字体加粗和颜色标识):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决定着资金的流向,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

理论上,自然利率是宏观经济总供求达到均衡时的真实利率水平。

中长期看,宏观意义上的真实利率水平应与自然利率基本匹配。

实践中一般采用“黄金法则”来衡量合理的利率水平,即经通胀调整后的真实利率r应与实际经济增长率g大体相等。

若真实利率持续高于潜在增速,会导致社会融资成本高企,企业经营困难,不利于经济发展。

真实利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速,有利于债务可持续,可以给政府一些额外的政策空间。

但如果真实利率持续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会扭曲金融资源配置,带来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资金空转等问题,难以长期持续。

我国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以静制动,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稳中有降,效果较好。

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效果上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


这段内容信息量非常大,直接给出结论:

1,国家承认,当前中国的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增速,国家层面对于经济管控,具备一定的政策空间。

2,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基本上注重的是“政策利率”,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提及和对外讨论过“自然利率”的说法。

但是国外央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央行,对于这个自然利率的概念非常关注,当然,国外的提法是“中性利率”。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信号。

3,中性利率,或者说自然利率,是国家和经济体级别,最理想的经济平衡状态。

4,如果中国央行真的以自然利率为锚,进行相关的经济调控,意味着中国国家的货币政策规则一个质层面的巨大变化,甚至可以说转向。

长期以来,中国的利率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关键的有形之手,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优化的最好信号,但是国家和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参与程度,以及政策的反应和传递消化需要必然的过程和时间,就会导致一个错位期和滞后的情况存在。

当然,这也是实现“稳健”主线的必然成本。

如果国家金融的利率,是以通胀调整以后的真实利率为指向标进行调整,那么资源的扭曲配置就能得到避免。

简单一点说,就是利率市场化,这能提升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活力,但是甘蔗没有两头甜,利率放开,那么对于行业和经济环境的收益管理,打击哄抬炒作行为,控制经济环境中的泡沫现象,以及扼杀投机和各种骗局的难度,就会直线上升。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在一手放开,那么另一只手,就必然需要更硬,就是这么简单。


总的来看,如果以自然利率为锚,进行跨周期调节的提法在现实中得以实际推行,那么很现实的趋势结论,就是中国经济环境中的资金成本,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和可能,利率下调,具有明确的趋势想象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央行专栏系列文章,释放了哪些重要的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央行专栏系列文章,署名部门的级别和作用,不用多说,经过梳理,将几篇文章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在这里进行一个细化罗列,供大家参考:

1,多次提及金融风险:

央行文章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行业、企业风险向金融体系传递。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地毯式”排查金融风险,加强重点风险监测,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序处置重点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结合现实来看,直接关联金融风险,在中国经济环境中,最主要的底层资产和行业,就是房地产经济领域,这样的信号,意味着,2022年年底,到202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经济领域的风险出清,有望迎来效率提升的集中处置,而不是当下这样的僵持和躺平。

留给房地产行业的自救时间,以及地方政府处理风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2,建立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

央行文章表示,建立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确保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金融稳定的实现。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今年两会期间,首次提出成立国家金融稳定资金,维护金融稳定,按照流程就是准备在9月份开始进入市场,后来在4月大跌时,管理层公告,首批金融稳定基金646亿资金已经到位,这是A股5月份在欧美大跌时逆势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力。

近年来,市场上流传着财政赤字货币化等建议,央行的相关表态意味着财政赤字货币化不在央行的选项之内。

3,资金管够,但是不再大水漫灌,而是加大精准滴灌的实施力度:

2018年以来央行13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0.8万亿。

2018年-2021年,我国M2平均增速为9%,与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速8.3%大致相当,既保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又避免大水漫灌,宏观杠杆率也基本稳定。

M2是水量,但是2018年以后中国的资产领域和金融市场,并没有重现2008年和2016那样的剧烈涨幅,即使2020年疫情爆发,短期形成的泡沫表现,经过2年时间,也迅速恢复了常态,甚至还有紧缩的表现。

说明了什么问题?

国家对于货币政策的主线思路,是钱管够,但是不乱用。曾经粗放型的货币环境中既得利益行业和凭借资产躺赚的群体,捞不到好处了。

4,人民币汇率的官方态度,需要看清:

近期人民币汇率“破7”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央行文章指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保持弹性,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较好地促进了内外部均衡。

什么意思?就是人民币对外贬值,是题中之义,但是如何贬值,效率过程,才是中国国家去关注和把控的关键。2022年9月美联储加息落地以后,实际上人民币剧烈贬值的风险和最敏感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是持续贬值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5,中国当下经济结构和问题所在,国家看得非常准:

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债务占比上升,企业债务占比下降

一个经济体,主要就四个部门,管理,金融,居民,企业,管理和金融不事生产,前者负责分配,后者负责资源调配,真正创造经济增量的,是居民和企业。

中国的金融部门是不允许负债的,所以债务只能在其他三个部门之间转移。

央行文章指出,近年来债务总量增长适度,有力推动国民经济稳健发展。2018至2021年,我国非金融部门总债务年均增长10.4%,比2013至2017年年均增速低4.1个百分点,与同期名义经济年均增速(8.3%)基本匹配。

分部门来看,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债务占比上升,企业债务占比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企业部门债务余额188.2万亿元,占总债务的56.8%,比2017年末低6.3个百分点。

在生产力关系全球瓶颈的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和发达国家一样的债务驱动,温和通胀的老路和模式上面。

当下中国国内经济最主要的困难,就是企业债务的增长问题。这一点国家看得很准。

能看到问题,才谈得上解决问题,后续企业部门,获得国家的债务扩张支持,是大概率趋势。

造成企业债务下降,去杠杆,降风险,是时代和周期的需求,而鼓励企业债务驱动,同样是扭转经济困局的一个关键。

有些东西,说出来,就是信号,往小了看,就和直播卖货一哥的李佳琪近期复出,是一个逻辑。不多展开,这需要对中国经济管理的模式要有一定认知才能理解。


复盘梳理,勾勒框架,基于现实,看清方向。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接下来,中国金融将如何为实体经济进行服务?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央行系列专栏的最新文章《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中,有这么一段提纲挈领,总结性很强的文字: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结合以上的综合分析,直击本质,谈几点独家的趋势研判观点:

1,资金成本继续下行,是一个可见,值得期待的趋势;

2,金融风险和问题的处置,在10月份大会以后,大概率将迎来高峰期;

3,国家将更大程度上加大经济环境的参与度,各种国家背书的基金和国企央企,将在后续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比例的作用。

4,不要指望大水漫灌,而是契合国家需求和支持方向上的精准红利;

5,汇率走势,利好出口,利好国内经济,利好金融和资产市场,但是这一轮,水要进入金融和资产领域的难度和阻碍,必然成为国家管控的关键,这一点很关键;

6,居民部门降杠杆,政府部门降杠杆,企业部门加杠杆,是后续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复苏的重要方向,角色不同,如何适应与调整,不多展开。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看清主线,紧跟国家,非常时刻和重要冲击挑战以前,普通人该如何指导现实行动?


在中国生存发展,就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国家的管理风格和适应规则环境的变化。

更重要的一点,要对中国国家管理的调整和模式,具备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

客观来说,这样的认知分析水平,很大程度能够决定不同群体和经济个体在中国的现实发展情况和最终状态。甚至,决定生死和命运,这个逻辑,绝对值得大家反复咀嚼,仔细体会,加深理解。

接下来,以10月份大会为节点,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部门,将后续的工作思路和计划进行公开展示,当然,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经济复苏服务。

值得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理解和关注,但是对于现实中国的经济情况和所面对的困难,也需要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知和分析。

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策略,需要合力,需要过程,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

以金融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所面对的内外风险和挑战,绝对不是仅凭纯粹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就能轻易解决的,过程,变数,还有很多变数难以确定。

虽然信号积极,态度清晰,方向也说得直白,但是“稳健”才是主线。

就算后续现实需求,形势必然,结合中国过往的要看到一个关键,那就是中国国家沉稳,求稳的主线风格。

以金融部门的表态来看,就算会有本质和方向上的重要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贸然冒进,大概率,小步快跑,小步慢跑,步步为营,才是必然。

个体和环境,浮躁焦虑和急功近利,其实无所谓,关键是领头的国家管理,一定需要沉得住气。

跟上国家的节奏,契合国家的风格,理解国家的思路,是每一个时代弄潮儿和幸运儿,都具备的素质。

戒骄戒躁,凝神静气,顺应时代,契合趋势,才是正途。


以上,就是对大会以前,中国国家央行最新专栏系列文章,进行的专题分析内容,和各位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

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需要认知和耐心,不求流量,看到就是缘分。

如有共鸣和收获,还请多多支持。

如有不同观点和看法,文明留言,理性交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