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艺术

艺术

深度解读:为什么把《红楼梦》作为高考作文题?这是对经典的肯定!

发布时间:2022-06-09艺术 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深度解读:为何把《红楼梦》作为高考作文题?这是对经典的肯定!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件让人快意的事,那就是《红楼梦》的内容上了全国卷,而且是甲卷,且是以60分的作文形式出现,这无疑是对经典《红楼梦》的肯定!

很多人对此表示没有想到,大感意外甚至惊奇。

诗绿凤是在刚刚才得知此事,就匆匆写了这篇有感而发的文章!

对诗绿凤这个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写过上千文章,发表过500多万字红楼文章,解读《红楼梦》多个回目的专栏作家来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这是意料中的必然!

《红楼梦》是一本蕴含大量处世智慧的人情世故小说,虽然时隔300年,但它里面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一直为今人所用。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人的灵魂,最大的特色是写出了人性真实。你读懂了它,就读懂了中国社会,就读懂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作为中国人,能看到这本代表智慧风貌的精神遗产,实在是读者的福气。

《红楼梦》讲的是伐冰之家贾府由盛转衰,最后又重新复兴的故事,对于身处岁月静好依然要有忧患意识的世人来讲,尤其有现实意义。

《红楼梦》是研究人学的精品,读懂《红楼梦》就能弄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诸如父子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兄弟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朋友的关系!

弄懂这些人际关系,就学会了做人,也就能立身处世、行走江湖、笑傲江湖!

当今中国有很多独生子女,她们在家被父母娇宠万分,衣来张口饭来伸手事事不用操心,于是在外便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与人和谐相处,不懂人性险恶。

如果这些独生子女们能读一读为人处世经典《红楼梦》,一定会解决他们的困惑,在为人处世上大有提升!

私以为,今年的高考题之所以与《红楼梦》有关,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来看今年的这个60分的作文题: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这是《红楼梦》第17回里的一个桥段。

说实话,对不读《红楼梦》的高中生来说,这个题目确实有难度!

但对常读《红楼梦》的高中生来说,尤其是常看诗绿凤专栏的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注:诗绿凤的这篇文章是以广大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为解读对象,以他们能看得懂的阐述,作为解读指导思想写下此文!】

大观园告竣,准备给亭台楼榭题匾额对联,饱读儒家经典的贾政竟然认为题匾额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他有几个考虑:

1、 这是为元妃省亲而建的大观园,理应请贵妃赐题才是,但如果等到贵妃游幸过再题,那大观园那么多亭榭楼台,殿阁山水,没有匾额对联,岂不是寥落无趣。

2、 贾政饱读八股文等刻板毫无生气的文章,对于给匾额题名不是他的长项,贾政对此很有自知之明,说“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于是,他的一帮清客们就建议:

“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也,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

宝玉这时也进了园子,本想避开贾政,不料与父亲正好撞上,贾政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就命儿子一同前往,意欲考察儿子的功课。

当众人由曲径通幽处进入石洞向北行进时,他们走在一座桥上,看到桥上有个亭子,贾政就与诸人上了亭子,他就要求诸人给亭子的匾额题名。

这就是高考作文题提到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情节发生的背景。

本来,第17回的内容重点是讲古代园林建筑。园林设计,假山造型,水在山石间的巧妙布局等等。

但就高考作文题这一情节来说,是要展示宝玉善于学以致用的才华。私以为,有以下目的:

1、 借此让考生引申出做文章应有的三层境界的认识;

2、 当一个事物有多个解读时,大家要学会选择最有价值、最精准的解读,不是放纵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红楼梦”的随意任性解读,亵渎经典!

众人知道贾政是要考察宝玉的学问,是要让宝玉唱主角,就故意低水平发挥,开始给这个亭子题名。

高考题中对三种题名匾额给出了三种定论。

1、直接移用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有亭翼然,是指亭子的飞檐像鸟的翅膀飞起来的样子。

定论把这种不动脑筋的照搬照抄,取了个文绉绉的四字“直接移用”!

这是很多人作文的第一层次。没有自己的灵魂思想,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有模仿剽窃的份儿。

直接移用,就像看《红楼梦》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就拿袭人来说,如果阅读水平还只处于第一层境界的朋友,一定会认为,花袭人是个好姑娘,贤惠善良有心计。娶妻当如花姑娘。

2、借鉴化用

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

饱读诗书的贾政,觉得众人只是从亭子的外形来题名,考虑得极为单调,没有考虑到“此亭压水而成”,如果题名时能带有水的意境才好。众人随即符合“泄玉”。

这依然是脱胎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之“泻出于两峰之间”之“泻”字。

这其实也是很多人作文的第二层次,依然没有自己的创新,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是反刍思维,是在炒别人的残羹冷炙,属于半剽窃半模仿行为!

网络上很多解读《红楼梦》的文章,就属于这种层次!

另一方面,“泄玉”二字,寓意不祥,有把美玉一样的人才埋没于山水间之意,似在讥讽贾政不善教育贾宝玉,只会训斥贾宝玉,埋没贾宝玉的才华之意。

故而贾政听了极不舒服“拈髯寻思”,觉得哪里不对劲,苦于自己无这方面的才能,只得憨笑求助儿子。

借鉴化用,就像看《红楼梦》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你被各种各样的红楼梦豆腐块文章搅得晕头转向时,你就会觉得袭人太有心机了,太奸诈狡猾了,甚至为了生存,不惜与主子发生男女关系,太卑鄙无耻了。

3、 不落俗套、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贾宝玉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故而贾政点头默许。

贾宝玉用“沁芳”题名除了兼顾以上两种思虑外,还大有创新,意境不落俗套之余,别有深意!

要知道,《红楼梦》的核心思想就在“沁芳”二字啊。

“沁芳”的意境传达出,宝玉不忍践踏落花,将残红万点兜起,送在溪水中,看那花片溶溶漾漾,随流而逝,为她们怜惜伤感的悲怆意境。

花,正是女性的代名词。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篇就开宗明义阐述故事的主旨是,以女娲补天发端,讴歌女性,为被那个时代埋没的有才华的女性昭传!

“沁芳”顾名思义就有“花落水流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寓意,不着痕迹点出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对此就做了正确的解读。

刘鹗《老残游记》序云: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曹雪芹在《红楼梦》在小说中,把茶称作“千芳一窟”,把酒叫作“万艳同杯”,其实不正是说:千芳一哭,万艳同悲。

天下女子,无论如何漂亮美丽、如何才华横溢,到头来也难逃被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埋没、香消玉殒的悲惨命运。

所以,“沁芳”二字文字简净、意蕴丰厚,令人咀嚼,玩味无穷。

另一方面,从贾宝玉题匾额“沁芳”这一情节,也可看出,宝玉并非贾政那样迂腐刻板的书呆子,他能把自己的所学学以致用,能面对要题的匾额快速做出反应,并且构思精巧周全,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华横溢。

宝玉认为省亲别墅不是欧阳修的醉翁亭,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泻”这样的字眼,粗陋不雅不合适。

延伸来说,其实就是指写文章必须要注意的三要素:审题、立意和用词。

所以,贾政听后由“拈髯寻思”变为“拈髯点头不语”。

不落俗套、蕴藉含蓄,思虑周全,就像看《红楼梦》的第三重境界: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这时,你看袭人就比较有深度了,明白她忍辱负重一肚子心计,到头来不过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徒劳。

你会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理解她,无所谓爱恨。

此时,你看《红楼梦》的水平才算达到最高境界。

在《红楼梦》这本包罗万象,蕴含诸多人生智慧的奇书面前,我们除了“高山仰止”外,无以言喻!

综上所述,《红楼梦》能成为高考作文题,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感恩安老师,让我有激情写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