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七连为什么解散了(士兵突击钢七连被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重温《士兵突击》的朋友们,看到“钢七连”被裁撤的时候,难免会心生怜悯之心:一支战功赫赫的英模部队,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笔者留意到,网上谈到这一点总是用“钢七连撤编”的口吻来描述。实际上,“钢七连”并不是撤编,而是战略转型。根据剧情来看,钢七连属于装甲侦察连。
▲“钢七连”军政主官
何谓装甲侦察连?顾名思义,步兵不需要频繁徒步行军,而是乘坐步战车达到目标区域。这样一来,可以收到“长攻善守”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装甲侦察连已经不符合军队的发展需要。大家注意看《关于第七装甲侦察连编制改革人员调整方案》,强调的是“编制改革”,而非“撤编”。
▲“钢七连”解散前演训
其实,这牵涉到一个时代背景。2003年,中央军委拉开了新一轮体制编制调整的历史帷幕,旗帜鲜明地提出信息化建设,旨在优化部队兵种构成,实现辖内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质的飞跃。
“钢七连”是以装甲力量为主,辖内机械化水平到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信息化建设不行。如之奈何?唯有将钢七连人员分流,进行脱胎换骨的战略转型。
▲《士兵突击》何洪涛剧照
事实证明,“钢七连”的转型是成功的,变成了电子侦察连。此外,何洪涛再次见到许三多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席话,指出问题所在:
他们(笔按:红六连)把你们老七连的仪式,给继承下来了,钢七连的刺刀职能,现在分散在各坦步连,加强了单兵作战能力和班排连的作战能力。本来就应该如此嘛,一个连队的出众,不代表全团的战斗力……
通过何洪涛之口,我们不难发现钢七连为何解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发挥“钢七连”的刺刀职能;
“钢七连”久经战火考验,作风优良、敢打敢拼、永争第一的传统,已经深入骨髓。体制编制调整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整体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
▲“钢七连”充满朝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钢七连”的解散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解散”,而是我军优良传统的“分流”。在我军军史上,也有战功赫赫的英模部队被撤编。
譬如,原武汉军区第43军撤编后,“铁军师”第127师成为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的王牌甲种师。时至今日,依然是中部战区陆军的一面旗帜,发挥着自己的“刺刀职能”。
二、优化其他连队单兵作战能力;
“钢七连”汇聚了第702团的尖子,整体而言充满朝气,单兵素质过硬。比如像伍六一这样的尖子,到了其他连队就是骨干,可以孵化出一大批骨干。
▲郭兴福教学法
其实,这也是我军的一大传统。想必大家都知道“郭兴福教学法”,这就是属于发挥骨干力量的典范。正如何洪涛所言“加强了单兵作战能力和班排连的作战能力”。
三、以点带面,释放体制编制调整的政策优势;
体制编制调整归根到底还是要充分发挥英模单位模范的力量,这又是我军的一大优良传统。
就拿2017年新一轮军改而言,一大批战功赫赫的摩步(机步)师一拆为二,分流到兄弟单位,就成为了新时期陆军建设的先锋骨干。
▲两栖机步第一师走出来的英模单位“硬骨头六连”(现属南陆第74集团军)
比如,原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两栖机步第一师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以原装甲团、第2团合编为两栖合成第×旅,属于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建制,余部则改编为两栖合成第×旅,转隶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
至于“钢七连”的番号还在不在,笔者留意到剧中透露了一个细节。许三多准备随袁朗前往“老A”参加特训之际,新兵为其送行。许三多乘车离开“钢七连”营房的时候,镜头给了一个特写,如下图所示:
▲《士兵突击》镜头特写
由此可知,七连的番号还在,并非网上所解读的那样“撤编”。要知道我军历来崇尚荣誉重视传统,一个优秀连队的番号不可能说撤就撤。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
“钢七连”只是正常的体制编制调整,可以理解为“解散”。但是,不能简单视为撤编。
其实,“钢七连”也是我军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条路走得非常不容易,当你真正明白的时候,你才能理解“强军之路”的真谛。
- 上一篇:山东登州府现在叫什么名字(山东登州府...
- 下一篇:相思梅和石竹梅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