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鲁肃的性格特点(三国中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的才能和正史中都不太一样,无法完全匹配,比如东吴的鲁肃。
在演义中,鲁肃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刘备能够发展壮大,其实鲁肃出力也是不小的,甚至有人认为鲁肃对蜀汉的功劳似乎比东吴还大。
感觉鲁肃对东吴基本上没啥贡献,除了在赤壁之战中主战之外,其他时间似乎鲁肃也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实际上,这完全是因为演义把鲁肃给写偏了,正史中的鲁肃,是一个可以比肩诸葛亮的人物,他是三国之中最被低估的谋士!
演义中“差劲”的鲁肃
为何大家都说演义中的鲁肃比较差劲呢,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鲁肃没啥大的功绩
演义中的鲁肃基本没啥功绩,最拿得出手的功劳,就是在赤壁之战时坚定地支持了孙权抵抗曹操。当时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荡平南方。而曹操前期也是非常的顺利,他出兵不久荆州的刘表就去世了,之后刘表的小儿子继位,而他这个小儿子没啥才能,根本就没有心思抵抗,直接就投降了曹操,这样的话曹操不得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州,白白得到了一州之地,外加十多万军队。
当时的东吴众人,听闻曹操拿下荆州,都是十分的惧怕,很多人都建议直接投降,连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大臣张昭,都劝孙权投了算了。这个时候鲁肃坚定地站了出来,反对投降,并劝告孙权:这些大臣都可以投降,唯独你孙权不行,因为他们投降,地位待遇都有保障,而你孙权一旦投降,就再也没有现在这种待遇了!
孙权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于是转变观念,开始做出计划,积极的抵抗曹操。可以说,在抵抗曹操一事上,鲁肃还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也正是因为他站在了孙权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之后孙权才会对他非常重用。
二、鲁肃多次救助诸葛亮
赤壁之战中,周瑜已经发现了诸葛亮的才能,认为诸葛亮将会是东吴的一大威胁,准备除之而后快。但是在鲁肃的帮助下,诸葛亮数次逃脱险境,站在东吴的角度来看,鲁肃的这种行为,感觉不是特别干净,有资助敌人的嫌疑。
三、鲁肃送荆州
刘备之所以能够起家,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占据了荆州,而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占据了荆南四郡。
荆州总共有七个郡,刘备占据了四个,似乎他得了很大的好处,然后实际情况却并不这么乐观,刘备的四郡比较偏僻,没啥发展潜力。最终他从孙权手中借过南郡,才成功获得了长江出水口,有了打进益州的通道。
可以说,要是孙权没把南郡借给刘备,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打进益州。刘备借荆州的背后,其实一直都有鲁肃的身影,是鲁肃一直在劝说孙权,要联合刘备,给了刘备很大的好处。
综合来看,演义中的鲁肃,确实是有点“吃里扒外”的,吃着孙权的饭,但好像经常在帮刘备,连荆州都借给了刘备,还至死都没有收回。也正是因为演义中鲁肃的不佳表现,所以很多人认为他非常差劲,完全算不上是一流的谋士。
不过事实上,这完全是因为演义把鲁肃给弱化了,正史中的鲁肃,是非常厉害的谋士,他的战略能力堪比诸葛亮,可以说,他是东吴最有战略能力的人!
正史中的鲁肃
诸葛亮最出名的战略莫过于隆中对了,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他为刘备制定了占荆州、夺益州,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令众人佩服。而实际上,诸葛亮有隆中对,鲁肃也有榻上策,他也曾为孙权制定了谋取天下的规划。
《三国志》: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这项榻上策中,首先就直接对孙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击败,最适合孙权的策略其实是鼎足江东,拿下荆州,全据长江,这样的话,无论天下如何变动,反正孙权这边都不会有失。
之后孙权更是可以建国称帝,图谋天下,成就汉高祖一样的帝业。鲁肃的这一番话对孙权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当时虽然东吴这边颇具实力,但是孙权压根儿没想过建国称帝,图谋天下,正是鲁肃的这一番话,使得孙权打开了视野,开始想着争夺天下了。
而除了榻上策,鲁肃在对抗曹操的表现上,也是非常出色。赤壁之战不用多出,在联合刘备这一条路上,虽然东吴被坑了,但是鲁肃仍然是压住了东吴众人的怒火,力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实际上这才是鲁肃的高明之处,因为曹操是三方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孙权只有联合刘备,才有可能击败曹操,登顶巅峰,一旦和刘备闹翻,那孙权就只能做一个万年老二了。可以说,在大局观上,鲁肃是当之无愧的东吴第一人!
鲁肃去世后,东吴再也没有了拥有战略眼光的大才,很快就偷袭占领了荆州,和刘备彻底闹翻。从表面上看,孙权拿下了荆州,达到了全据长江的目的,实力大增。
可实际上,这也奠定了孙权万年第二的位置,自此以后东吴再也没有了争霸天下的希望了,无论孙权怎么折腾,他已经是彻底失去了击败曹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