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哪个朝代的(李自成是哪个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是明末时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在明末时,朝廷对百姓的压迫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加上天降奇灾,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各地纷纷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经过
李自成是陕西人,明末时陕西是受灾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家里养活不起就给他送到寺庙里当了和尚。
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离世,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还不起欠债,被抓起来严刑拷打。
之后又发现妻子和别人通奸,万念俱灰之下犯了杀孽,杀死债主和妻子逃往甘肃边境当兵。
他本以为生活能有所好转,只是他没想到军队将领还要克扣他们的军饷,以至于士兵们经常挨冻受饿。
后来金兵南下侵略,朝廷征调驻守各地的军队前往北京防御,李自成这边的军队也在参将王国的率领下前往北京。
行至半途中时士兵们要求发放军饷,只是贪婪蒙蔽了参将王国的双眼,他依旧扣而不发,于是士兵们纷纷哗变,杀死了王国起义反明。
李自成后来投奔了他的舅父高迎祥,虽然高迎祥被称作“闯王”,依然也有窘迫的时候。
山西一役当中起义军被明军击败,李自成等人一路逃窜至陕西车厢峡,却发现四面环山地势险峻,而唯一的出口已经被明军占据,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于是李自成等人向明军诈降,在被押解回原籍的时候,就立刻反叛杀死押运官。
后来在崇祯八年,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商议战略,这时李自成便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作战要略。
在第二年的时候闯王高迎祥战败被杀,李自成被一众部下推举为新的“闯王”。起义军和明军的战斗愈演愈烈。
八年后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同年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战略错误
尽管李自成攻破了北京,消灭了明朝,只是李自成和大顺国最后依然以失败告终。
人们在胜利面前经常会滋生骄傲自满的心态,一些人认为李自成在攻破北京推翻明朝,心中骄傲不已才导致最终的失败。
确实,很难有人面对这么大的成就时还能清醒的保持自我,历史上也有很多因骄傲而失败的例子,但是没有一个像李自成败得这么快、这么的彻底。
其中有些人甚至能够克服缺点,转而最终取得胜利。
军事指挥上出错还可能有机会挽回颓势,但若是政治方向的策略失误,那极有可能就再无翻盘的余地,李自成应当是这两方面出错以至于最终失败。
加上在史料的记载中,李自成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人,“脱粟粗粝,与其上下共甘苦”,哪怕是殿堂之上,他也只戴一顶白毡帽,身穿蓝色上马衣。
李自成毕竟草莽出身,在大的战略上还是不够资格。
他一是操之过急。
尽管两个月就攻占了北京城,但是明朝就如同一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二十万大军东征看似很多,在沿途派出士兵驻守各地到进攻北京城时,就分出去了一大半兵力。
二是没有对关外的大清给予足够的重视,山海关仅仅数千人驻守,怎么能抵挡得住兵强马壮的清兵。
政治错误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南方依然有着明朝的残余力量,不断对李自成各地守军进行反扑。
加上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得知消息后只能亲自率军出征,只是此时的起义军兵力分散,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士兵们疲惫不堪。
此次交战结果可想而知,李自成去之匆匆,自然也败之匆匆。
明末农民们很少有人能读得起书,李自成自然也没有文化,在动员农民们起义的时候以“迎闯王,不纳粮”为口号。
这绝不是一个好的口号,虽然动员了众多农民参加起义军,但是如果农民们不缴纳钱粮,只能向那些有钱人征收。
而有钱的毕竟只是少数,如何来弥补庞大的农民基数,那就只能强抢那些有钱人了。
时间过得越久,李自成的这种政策越是会激起社会上的阶级矛盾,看似攻下了北京城取得了胜利,实则顾此失彼。军队打仗非常需要钱粮,吃不饱没有力气,没有钱谁为你卖命。
还有就是李自成不会用人,一群没有能力的人在身旁辅佐,起义大业如何能成。
像刘邦只是区区一介市井流氓,最终能够击败项羽成为一代帝王,靠的就是张良这样的人才。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刘备是个编草鞋的,入了学院又不爱读书,后来更是败仗无数,但是他却能招募众多良将贤臣。
近一点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没有刘伯温辅佐他如何能够成就大业。
李自成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没有文化,又不懂得如何用人,最终才导致了他的败北。但我们却不应该指责他,李自成虽然失败,但是他代表的是农民的利益。
同以往大部分称帝后腐败的起义军领袖不同,李自成一直坚守本心,为农民的利益进行抗争,老百姓们都称赞他的好。
或许闯王李自成最终的败北,只是因为他的淳朴,他不太懂政治和军事这些复杂的东西,他只想让农民们不再受到压迫,能够过上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