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蒙曼老师的简介(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老师的个人资料)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蒙曼老师一如既往给大家带来祝福:
“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明日杏园应烂漫,但须期约看花人。愿我们都能抖落一身冰雪,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点评老师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面孔,男神康辉,女神蒙曼,两位“国学顶流”,再次强强联手。
所谓“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
蒙曼老师一如既往成为这其中最亮的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蒙曼在《中国诗词大会》口吐风月,信手拈来。
而当她32岁成为《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时,也是这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据说她当时仅仅用了20分钟,就折服了《百家讲坛》的编导。
面对自己的走红,她却说:“我只是做自己的事情,所有的角色身份都源于我是一位老师。”
是的,她始终铭记这一点,看她的节目,始终能从她身上发觉一种属于老师的特质。
那就是对年轻人,习惯性的肯定与呵护。
选手答对题,她默默点头肯定,选手答错题,她面露遗憾,仿佛她不是来录节目的,而是来监考自己教的学生的。
有人开玩笑说:“看蒙曼老师表情,就知道选手选的答案对没对了!”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第一期节目中,一位选手没有答上一道很简单的题。
在主持人和其他选手为她可惜时,蒙曼老师却说:“我认为她是一下子没想起来,懵住了。”
这种“开脱”,肯定了选手的实力,照顾了选手的情绪,就像是我们考试失利后,老师对我们的鼓励。
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蒙曼?”
有位答主回答:“有幸去听过蒙曼老师给研究生讲的隋唐史,虽然这节课是论文批改,但是信息量仍然很大。
即便当时那个学生论文水分比较大,蒙曼老师仍然能将他们用的哪本书,长什么样子脱口而出。”
而能做到这样,除了说她博闻强识外,更应该说她治学严谨,高度负责。
然而严谨不代表枯燥,负责更不代表死板。蒙曼不喜欢“学海无涯苦作舟”,更喜欢“学海无涯巧作舟”。
她给学生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她说:“‘黄’和‘翠’表现春天的鲜艳,‘白’和‘青’彰显春天的干净,春天应该是鲜艳而又纯洁的。”
讲到这里,她又话锋一转,说:“你看吧,多读书,衣服穿搭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譬如走红毯,有的女星裹个东北大花袄,那不是我们的文化,那是俄罗斯的喜好。”
她的课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也正因如此,她的课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就连走廊外都站满了学生。
而这也才是真正传道授业者最幸福的事情。
蒙曼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家里的文化氛围极好。
她们家有20个大书架,在别的家庭客厅里放电视的地方,他们家都用来放书架。
蒙曼的父亲喜欢写春联,每年春节,蒙曼家就会给认识的人送春联。
但是当时关于春联的成书很少,所以很多内容都是要凭脑子记。
当父亲连写好几副春联,一时脑子里想不起新的内容时,一家人就会围在父亲身边,给他提。
“一看老爷子好像写不下去了,不知道写什么了,我们可能都七嘴八舌地讲,这个传统特别好,现在我这门口还贴着呢。”
正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下,蒙曼才能在《中国诗词大会》那样的节目下,随时接住选手的问题。
蒙曼虽然喜欢看书,但却不是什么书都看,她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她说:“读书要‘翘起脚’来,沉迷于此,老是读自己和水平一样的书,你就会觉得我是全世界,全世界就是我,人就不会长进了。”
就像谈到“诗”,她会告诉你“诗必盛唐”。
而这种观念的形成,来源于父亲的影响。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书,就是各朝代的诗选,其中有一本,是《清诗选》。
那时的蒙曼对其特别感兴趣,拉着父亲去书店买。
买的时候,父亲一声不吭,该付钱的的时候就付钱。
等到结束之后,走出书店,蒙曼父亲却对她说:
“这书你可以看,但是呢,‘诗必盛唐’,你要是看诗,还是唐朝的诗更好一点。”
父亲教导她:“‘诗必盛唐’,这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你要读那种踮起一点脚尖才能看到的书;你要交那种让你心生敬意的朋友;你要做那种需要费点劲才能做到的事。”
对于蒙曼的喜好,蒙曼父亲没有阻止,但是却告诉她,什么是最好的,这就是一种引导。
后来,蒙曼在央视一档节目里曾这样评价父母:
“爸爸是我们家的‘擎天白玉柱’,让我看到天有多广,虽然我们生在一个小县城,但是我很早知道苏格兰的高原,知道俄罗斯的森林,知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他让我看到广阔的天空。”
“妈妈是我们家的‘架海紫金梁’,是我们家稳定的重心。我很早就知道,我们学汉语,学英语,我们有一天,能够把自己所知所学传播给世界更广远的地方,然后我们才能以更好的姿态,生活在这样的美丽新世界。”
父母的睿智,带给了她不一样的远见与胸怀,成就了现在的她。
而这便是她最大的底气。
蒙曼生性洒脱,且谦逊守礼。
她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今天下午,有幸现场听蒙曼老师讲课,有一个小细节,再次被圈粉。
课后设置了互动环节,之前年轻人问问题的时候,蒙曼老师是坐着听和回答的,但是当我们的一位老专家站起来提问的时候,蒙曼老师马上也站起来,站着听,站着回答。”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虚怀若谷,这便是学者风范。
这是学生眼中的蒙曼,在记者眼中的蒙曼,也是特别的好相处。
半秒通过微信加好友的请求,半秒答应采访要求。
这样爽快的蒙曼,让那些多年来被采访对象“虐”习惯了的记者,一时间都适应不过来。
如果说谦逊守礼,一直是她的本色,那么洒脱随性,也是她的态度。
蒙曼今年已经46岁了,可是还没有结婚。
这在世俗的眼里,她的人生好像就不完整了。就连她的父母,也早已经开始为她着急了,甚至在18年的时候公开为女儿征婚。
蒙曼得知此事后,宽慰父母:“爱情可遇不可求,你们不要着急,我相信我的爱情一定在前方等我。”
如今的她生活精彩。
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可以站在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也享受着独居的生活,时常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撸猫偷闲。
冷暖四季,人生五味,她有学者的修养品格,但更有她自己的洒脱随性,庆幸的是,她的优秀,可以支撑住她的选择。
“行藏在我,用舍由时。”这是她微博主页上的一句话,也是她的态度。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她谈及苏轼这样的风流人物时,不禁感慨:“历史背后还有很多故事,男男女女,都为我们这个文明作出了贡献。”
历史洪流,浩浩荡荡,今天在央视舞台上谈及前辈先贤的她,或许在百年之后,也成了后世眼中的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