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几月初几要干什么 (传统节日端午节来历和风俗)
农历是中国特有的时间计算方式,因此有许多的农历节日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为什么是这一天呢?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我们先从这三个字说起。“端”字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立”字,表示站直,起立的意思。右边的字是象形字,表示拐杖。
“端”字的造字本意就是老人拄着拐杖重新站了起来,引申为重生、再次、重新开始的意思,和“初”相同。
古时候,“五”和“午”通用,所以说“端午”也就是初五的意思。
历史上,开始提到“端午”这两个字的是晋朝的周处,他在他的著作《风土记》中首次提出了端午的概念。
在书中,周处说:“ 仲夏端五,煮鹜角黍。”
角黍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粽子。
唐朝的时候,因为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生的,宋璟为了讨好皇上,避“五”字的忌讳,将“端五”改成了“端午”。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叫的“端午节”这个名字是从唐朝正儿八经开始的。
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屈原
现在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是纪念屈原。其实根据河北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的研究,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的概念了。
他认为中国的历史传统中五月初五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个时候疾病和灾祸容易发生。
于是,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喝雄黄酒、佩香囊等等,以达到驱邪避凶的目的。
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史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
这个时候屈原虽然已经去世七百多年了,但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他的诗词却深入人心。
当然,一个文人是办不成这事的,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觉得屈原的这种忠君的思想很好啊,有利于自己统治的稳定,那就大力宣传一下。
然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就成了流行的版本。
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
端午元素
避瘟驱邪
因为人们把这一天看成是容易发生瘟疫和病毒的日子,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在这一天把艾草插到门上。
艾草驱散毒虫,小时候在农村,记得夏夜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把晒干的艾草扎成长长的一根,点燃了驱蚊。
小孩子要在手腕上佩戴五色线编织的手环,男左女右,这个称为“端午索”或“长寿线”,也是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远离疾病。
节日饮食
有句俗语“五月家家过端阳,盐蛋粽子与雄黄”。
端午节的粽子就是这一个节日的特色。现在的粽子不但造型各种各样,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粽子开始的时候是用菰叶包裹,粽子馅是龟肉或鸭肉,菰叶为阳,馅为阴,这就是阳包阴之象。
我们吃粽子,就是释放阴阳之气。
小时候,家里在煮粽子的时候都会放上许多鸡蛋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鸡蛋颜色是深褐色,有点像茶叶蛋,味道很好。
文化活动
每个节日都会有相对应的活动,端午节自然也不会缺少。
主要的民宿活动就是赛龙舟、斗百草等等。
龙舟竞渡起源于南方水乡古老时令信仰,划船者之间的技术和力量的较量,在古代象征着阴阳二气的争锋。
斗草也是古代的一种游戏。
斗草
斗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文斗,就是相互以草名对答,这个和对对联差不多。
就是你说一个草名,我以另一个草的名字去应对。比如“观音柳”对“罗汉松”。
另一种就是武斗,这个我们小时候常玩的。
就是各自找一根草,然后两个人十字交叉后,用力拉扯,看谁的草先断为输。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文关怀,那就是这一天许多地方也称作“女儿节”。
有些地方,这一天新婚女儿要回娘家,妈妈要带着小孩子回娘家。
这是一种对年轻女性的人文关怀,也是端午节其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
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是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些都赋予了端午节重要的意义。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尤其重要的意义,不然咱也不会放假。
虽然,各个地区的过节形势可能不一样,但是这一天都是过得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