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哲学

哲学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为何宋朝会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发布时间:2022-11-06哲学 生活人
综述在我国古代,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重农抑商就变成了各王朝传统都认同的思想。内陆的商人都如此,就更别说海上商业了,就更不受这些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了。不过纵观历史的发展,我国还真有那么一个王朝,空前的重

综述

在我国古代,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重农抑商就变成了各王朝传统都认同的思想。内陆的商人都如此,就更别说海上商业了,就更不受这些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了。

不过纵观历史的发展,我国还真有那么一个王朝,空前的重视海外贸易发展,并且政府帮忙扶持海运, 这个王朝就是宋朝。

为什么宋朝前的帝王们不重视海商,反而宋朝要大力发展外卖贸易呢?今天我们就以国内外环境这两个大方面来跟大家说说这事。

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

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因受到北方战乱的影响,其对外贸易由之前以陆上为主的丝绸之路,开始向海路转移。

之后,中国进入了持续数十年大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七年(960 年),赵匡胤在河南发动“陈桥兵变”,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割据局面。

北宋王朝建立后,依次平定了南汉、南唐、吴越、平海等地方政权,版图已据有从今河北至广西漫长的海岸线及其所毗连的辽阔海疆。

但此时北方已被辽国统治,占据西夏,以及由回纥等族建立的哈拉汗王朝统治西域地区,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海上交通也就成为宋王朝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必然选择。

南方战乱较少,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这使得东南地区的经济贸易繁荣起来。

尤其是陶瓷和纺织产品,受到海外欢迎,成为航运贸易中的畅销品,对于宋代海上航运的蓬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宋史·范祖禹传》记载:“国家根本,实仰给东南。”

为什么会记载这样一句话?因为南方不仅拥有生产发展的优越自然社会条件,并开通了许多港口,对于航海贸易的发展也更为有利。

再加上宋朝征战军费负担沉重,官俸支出浩大,为此,被逼无奈的宋朝只能积极推出航海贸易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市舶贸易成为国家主要收入来源。

南宋更加积极扶持海上贸易

靖康二年(1127 年),北宋汴京被金朝攻陷,次年,宋钦宗之弟赵构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面对国库紧张,边患不断的局面,南宋政府竭力推进航运贸易和市舶管理,积极推动一些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豪家大姓,以私商身份打造船只、购置货物、招聘船员,前往海外经营。

并制定了有关的奖惩与税收制度,对于积极招诱舶商、抽解货物之人都给予丰厚的奖励。

《宋会要》记载,绍兴年间, 大食蕃商蒲罗辛“造船一只,船载乳香投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三十万贯,委是勤劳, 理当优异,诏蒲罗辛特补承信郎。”

可见当时宋朝政府对于海外事业的重视。宋代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及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对于国家航海业的发展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宋代航运业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兴盛景象。

海外贸易环境良好

自唐代以来,东西方许多国家与中国通过海上进行贸易往来。

东亚和东北亚方面,日本和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与唐朝之间更是往来频繁,日本遣唐使先后来唐多次;大约 8 世纪后半期自南方各海港城市如扬州、苏州和明州至日本的新航线已形成。

海船不再向南绕行,大大缩短了航线日程;两宋时期已掌握了季风规律,中日间的航路在顺风航行时日程可缩短为一周左右。

南亚方面,印度洋海域上许多岛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往来的同时也进行了密切的文化交流。宋商利用造船技术的优势可以不必再到达印度时转换小船,而能够从印度南端直接航行至波斯湾。

同时,有许多大食蕃商经常寄居在今印度西南沿岸奎隆一带,在该地换乘中国船舶来华。

在东南亚地区,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诃陵(今印尼爪哇)等国家兴起,他们极为重视与中国的海上交往,并且控制了东西海上交通的咽喉之地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

既是东西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中心,又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商船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据点。

宋代以后,中国史籍将室利佛逝记载为三佛齐国,贡使不绝。此外,宋代中国同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渤泥国,也开始进行贸易往来。

几乎与唐朝建立同时,阿拉伯帝国在西亚兴起,永徽二年(651 年),唐朝与伊斯兰世界有了首次接触。

7 世纪中叶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征服整个萨珊波斯帝国之后,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昔日波斯帝国在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位置,与中国进行密切往来。《唐大诏令集》所载,“伊吾(今哈密)之右,波斯 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

安史之乱之后,吐蕃趁西北边防空虚之势北上占领河西陇右,回鹘此时也侵占了阿尔泰山一带,唐朝自此失去了对西域的主导地位,因此,陆上交通转输困难

此时,海上交通的优越性已逐步替代陆上丝绸之路。西方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其诸民族素来擅长远洋航海,早在上古时期,他们就通过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把阿拉伯半岛南部繁荣的海滨文明,与印度和非洲联系起来了。

唐中后期,大食极力发展与中国贸易往来。两宋时期的阿拉伯人,以其擅长的经商本领,活跃于欧、亚两大洲之间,宋代阿拉伯商人来自阿拉伯各地。

如层檀国(即吉达)、麻罗拔国(即马赫拉)、勿巡国(即苏哈尔),甚至东非的俞卢和地国 (即肯尼亚的基卢普、格迪)等,扩大了中国与波斯湾之间的航路。

数以千计的阿拉伯商人经东南亚地区来到中国,同时刺激了双方间造船业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位于东西方的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实力同步呼应,把世界航海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宋代航海业发展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另外,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的一场宗教性军事行动——十字军东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来自东方的香料、陶瓷、丝绸等成为欧洲市场受人欢迎的货物,同时打开了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大门,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11 世纪的埃及同样频繁进行东西方的中转贸易,红海沿岸繁华的贸易港——爱扎布港将中国瓷器等商品从这里沿着尼罗河转运到埃及各城市,在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等地发现大量的中国瓷器,也间接证明当时中国海外贸易已延伸至红海沿岸。

在唐代东西海上交往的基础上,中国贸易的范围也扩大到阿拉伯西海岸,甚至与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贸易往来。与前代相比,中国海外贸易范围扩大的另一表现就是与兴起的东非沿海城市之间开展贸易。

10 世纪前,大批迁移到非洲东海岸的阿拉伯人逐渐建立了许多城市,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为僧祇帝国,当地的阿拉伯或波斯居民 都以出海经商作为营生。

根据记载,当时非洲的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通过阿拉伯人的开拓,二是由于非洲社会本身的发展,三是由于中国航海业的发展。

此时, 东南亚、南亚、西亚都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上升时期,提高了各国经济支出与消费能力。

贸易双方之间以互补为前提,维持着一种良性循环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都有利可图,形成稳定的贸易关系,这种相对安宁的国际局势从另一方面为宋代发展海上贸易事业提供了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再加上安稳良好的海外贸易环境,宋朝发展海上贸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宋朝为了发展海上运输还大力鼓励船舶制造的发展,为中国古代船舶制造业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