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哲学

哲学

余莺儿第几集死的(余莺儿为什么会被揭穿赐死下线)

发布时间:2022-11-06哲学 生活人
包藏祸心,终不得善终诗仙李白在《舞曲歌辞•独漉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意思是明亮的月光可以鉴我光明磊落的情怀。坦坦荡荡的人,无惧任何考验。反过来,心怀鬼胎,暗中做坏事的人,就一定不敢直

包藏祸心,终不得善终

诗仙李白在《舞曲歌辞•独漉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意思是明亮的月光可以鉴我光明磊落的情怀。坦坦荡荡的人,无惧任何考验。

反过来,心怀鬼胎,暗中做坏事的人,就一定不敢直视太阳。

他们只能像蛆虫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隐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以为能够掩盖一切,以为自己已经够周密小心了,事情一定不会败露。

可这样的人忘了,就算一时半会儿真相不能浮出水面,他们可以享一时舒心安宁,可日久天长,那些背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会被自己侵蚀的,那些定格在脑海里的罪恶,会搅扰得他们夜不能寐、噩梦连连。

《甄嬛传》中余莺儿被皇帝贬为官女子之后,依旧不知悔改,天天恨着甄嬛。于是被人利用,安排自己身边的太监和宫女里应外合,在甄嬛喝的汤药里动手脚,企图神不知鬼不觉地慢慢将甄嬛毒死。

这计划有多完美呢?不是直接在汤药里加料,所以第一次甄嬛她们根本没查出来。要不是太监小允子多说了一句,任谁也不想不到是通过毒是通过熬药的盖子传播的。

于是他们不动声色,顺藤摸瓜,抓住了作案的人。

剧中,甄嬛说:“要在宫中平安度日,怎么就这么难呢?”

沈眉庄回应:“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呢。”

敌人过于狠辣,甄嬛也就没有心软了,把这件事告诉了皇上,余氏自然被皇帝赐死了。最终,余莺儿在第十集被皇帝身边的太监给勒死了。

不过幕后主使另有其人,甄嬛三姐妹心生一计,让人在宫中扮鬼,以此恐吓别有用心之人,让她们露出马脚。再加上舆论的影响,宫里人心惶惶。

所以,等扮鬼之人真的飘到丽嫔面前时,她被吓疯了,还口不择言说了一些不该说的,惹得华妃想急忙将她带回翊坤宫。

最终,丽嫔被打入了冷宫。而皇后本想借此机会扳倒华妃,奈何太后顾全大局,华妃的哥哥是年羹尧,战事吃紧,只是将华妃协理后宫的大权剥夺了。

暗箭伤人,内心必定藏污纳垢

当然,余莺儿这是个宫女,设计这出神不知鬼不觉下毒计谋的人,肯定另有其人。不得不说,这心思之缜密,恐非常人能及。

丽嫔也只是个挡箭牌,大boss当然是华妃,从华妃和皇后都想带走丽嫔的斗争中就可探知一二。

华妃虽然刚硬,不怕装神弄鬼之术,可剧中她确实脸色大变,显得焦急了些。

这本就是心虚的表现。她只不过是仗着自己的权势和皇上的宠爱,才敢故作镇定。可实际上,她回宫后见到曹贵人就生气,甚至还将曹贵人的头发打散了,可知她对此事始终无法释怀。

这也说明她害怕,害怕事情被泄露出去,所以才会发这么大脾气,才会听从曹贵人的计策。

人,只有在自己极度慌乱和心虚的情况下,才会试图极力掩盖事实,以求自保。

华妃到底是慌了。先是拿余莺儿的家人威胁她,再弃丽嫔,并把她说成是一个被鬼魂吓疯的人,她的话不可信。

越掩饰,就越令人怀疑其真实意图。华妃看似高傲硬气,其实心中还是不得安生。

因为做了坏事的人,总会有所忌惮。

生怕听到别人谈及自己不愿意听到的词句,这就是暗箭伤人所特有的内心自耗。

心中藏污纳垢,必定无法安然地面对给人带来光明的太阳。

丽嫔中计了,因为她做了亏心事,心虚害怕。加上胆子小,所以害怕风吹草动,一个装神弄鬼就让她吓得“胡言乱语”。

华妃也好不到哪儿去,强装淡定,可急于撇清关系,搞得心神不宁,脾气大增。

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确实是这个理。人,只有在自己站不住脚的时候,才会担心,才会恐惧鬼神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