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徐庶简介(徐庶简介和主要内容起因经过和结果)
徐庶本名叫做徐福,和秦朝时期为秦始皇求药的大臣同名。
和所有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年轻人一样,青年时代的徐庶,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
穷也就算了,还不老实,为人爱讲义气,喜欢替人打抱不平。聚众闹事,打架斗殴是常事。
一直以来被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的徐庶,其实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街头混混”。
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98年,血气方刚的徐庶在街上和人打了一架。事发之后,为了避免官兵找麻烦,自己把脸涂了个惨白,披散头发,简单易容一番,想要溜走,官兵不是傻子,没多长时间就把徐庶抓个正着。
《魏略》: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
徐庶非常不服,被抓以后,昂首挺胸,一点也不配合官府人员办案。不仅如此,还一句话也不说,装傻充楞。
官吏一看挺来气,你一个小混混,你有什么好牛的?
于是在闹市立了根柱子,将徐庶绑在柱子上,装出一副要肢解徐庶的样子,想要吓唬一下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没想到徐庶还挺有气节,临危不惧,还是一言不发。
那意思就是有本事你就把老子给砍死,老子照样一句话不说。
官吏们没能肢解他。当然,按他触犯的条例,也不可能肢解他。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徐庶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他有一帮和他一样喜欢打架斗殴四处惹是生非的朋友,这帮朋友趁着闹市人多,三下五除二把徐庶给救走了。
被救下来的徐庶却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
(弃武从文的徐庶)
他悟出一个道理来,那就是如果没文化整天瞎混,那么一辈子就是一个被官僚阶级欺负的平头百姓,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徐庶有了学习进步的打算。
《魏略》: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他放弃了自己以前那套“仗剑行侠,平天下不平之事”的理念,不再舞刀弄剑,而是去了当地的学舍,去学习儒学文化。
学舍里文人众多,文人事儿也多。大家嫌弃徐庶以前的是个流氓混混,都不爱搭理他。这时候的徐庶展示出了他“卑微小徐”的一面。
他每天最早起床,负责收拾整个学舍的卫生。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样样俱到。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提前问问别人的意见。
徐庶非常会来事儿。
一方面,他这样勤恳真诚的态度打动了同班的同学,另一方面,他刻苦读书,很快成了一班同学中的佼佼者。
《魏略》: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
东汉末,董卓作乱京师,天下诸侯并起。徐庶为了避乱,离开了老家颍川长社(今河南禹州),搬到了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他认识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形象)
徐庶这时已经褪去流氓无赖的风尘,变成了一位充满智慧的学士。
他和诸葛亮一见如故,相交甚欢。他们在荆州的乡下隐居,过着闲云野鹤的快乐生活。
而此时,刘备被曹操按在地上捶了一顿之后,南下荆州,依附刘表。
刘表一看都是老刘家人,啥也别说了,于是把新野城暂借给刘备驻扎。徐庶听说刘备来了,马不停蹄就跑去投奔——他认为刘备是汉室宗亲,而且做人讲究,忠孝善良,是个可以依靠的主公。
刘备大家都知道了,是个明君,一看徐庶这么有本事,非常器重。今天军师长,明天军师短,后天军师冷不冷,大后天军师饿不饿。
刘备也非常会来事儿。
(刘备形象)
《三国志》: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徐庶也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人。他告诉刘备,我在荆州认识一个哥们,叫诸葛亮。这人老牛了,比我厉害多了,主公必须收入囊中。
刘备说好啊,那你啥时候让你那哥们过来咱们吃个饭聚一聚啊。
此时的刘备,并不知道徐庶口中的诸葛亮,乃是未来三国乱世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徐庶说不行,我这哥们脾气大,性子傲。你让他来,他肯定是不来的。我建议你去拜访一下他,他可是非常厉害,贼拉厉害,相当厉害。你去一趟不吃亏。
刘备一听还有这等能人奇人,于是三顾茅庐,获得了SSR谋士——诸葛亮。
(曹操形象)
曹操听说刘备先得徐庶,再得诸葛,寻思不能再养猪(刘备)了,再养猪(刘备)等于养虎为患了。于是亲率大军南下,攻打荆州。
这时候恰逢荆州之主刘表病死,他的二儿子刘琮接领荆州。没想到刘琮是个怂包,前脚当了荆州之主,后脚就投降了曹操。
(刘琮画像)
荆州都没了,刘备自然不能再待在新野。刘备收拾收拾行李和铺盖卷儿,率众往南迁徙,徐庶和诸葛亮随行。
本来跑了就算了,但曹操是个狠人,不仅紧追不舍,还俘虏了徐庶的母亲。
曹操不仅是狠人,还是个人精。他没有杀掉徐母,而是挟持了徐母,来逼徐庶就范。
细思极恐,幸好诸葛亮的母亲没有被曹操俘获,不然恐怕诸葛亮也要落入曹营。
如果以此类推,幸好张飞关羽赵云的母亲没有被曹操俘获,不然这些人要也要落入曹营。
看来如果想要在三国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是第一要务。
《三国志》: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此时的徐庶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是他爱戴尊重的主公。这位主公是当世明君,他可以在他麾下一展自己平生所学。
而另一方面,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长大的母亲,落入了奸诈无情的曹操手中,生死未卜。
他思来想去,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施展平生所学,是人生一大快事。可是若为自己的抱负,置自己亲生母亲的生死于不顾。这样的举动,和畜生有什么区别?
徐庶不是畜生,他是个通天彻地的大孝子。
(刘备送别徐庶)
做出了决定之后,徐庶面临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刘备,愿不愿意放他离去呢?
答案是肯定的,刘备是个厚道人,他安慰徐庶,没有关系,反正我有诸葛亮了,你爱干啥干啥去吧。
徐庶以身救母的行为入选“感动三国十大风云人物”。
刘备深明大义放徐庶自去的故事也流传至今。刘备为什么会放徐庶走?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
后世的演义传说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了徐庶的代名词。他进入魏国,是不是真的一言不发,沉默是金,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史书记载了他的如下事迹。
曹操病死,曹丕登基时的劝进表,徐庶有份参与。
后又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闲职,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官位)
这两件事足以反映徐庶在魏国的官场生活——有些参与,但是无足轻重。
(徐庶画像)
《魏略》: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
数年之后,徐庶病死在彭城。直到徐庶去世,他也没有再见刘备一面,昔日君臣一别,竟是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