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哲学

哲学

韩非子是什么时期的人(韩非子是哪一个朝代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2-11-06哲学 生活人
战国六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能人,前面表了战国四公子,他们都与秦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韩国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就是韩非。韩非,韩桓惠王子之子,一个王公贵族,他曾经是荀子的得意学生,和秦国相国李斯是同学。韩非

战国六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能人,前面表了战国四公子,他们都与秦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韩国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就是韩非。

韩非,韩桓惠王子之子,一个王公贵族,他曾经是荀子的得意学生,和秦国相国李斯是同学。

韩非师从荀卿,和李斯学成以后,李斯去了秦国,韩非回到自己的国家。他身为韩国公子,看到自己的国家日趋衰弱,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不听从他的建议,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

韩非虽然学习荀子的课程,但是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自己“喜刑名法术之学”认为商鞅的理论称为“法”,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和慎子的“势”最为重要。

韩非小时候就口吃,但是这个人的文才非凡,在自己的国家不受重用,自己开始写书,比较出名是《孤愤》、《五蠹》、《说难》等。

有一天,韩非写的两篇文章《孤愤》、《五蠹》被,秦王嬴政读了,秦王大加赞赏,甚至说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王嬴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写的文章。

秦王是个求贤若渴之人,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本来就不重用韩非,这个时候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因为韩非是韩国人,并未得到信任和重用。

韩非去秦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劝秦王先伐赵缓伐韩,在《韩非子•存韩》有记载:韩非子说到,韩国侍奉秦国二十多年了,秦国只要派出精兵攻取别国,韩国总是追随它,而且韩国进贡尽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不同。

现在秦王将要发兵伐韩,不是明智之举,应该先攻打赵国,赵国才是秦国的祸患。秦王政毕竟是千古一帝,不会因为韩非会写好文章,就改变自己的主意。

秦王政喜欢韩非的文章,只是愿意谈谈国事,谈谈学问,不想放你韩非回国,韩非子就这样留在了秦国。韩非子和秦王谈了哪些学问呢?主要还是韩非子的帝王之术。主要有一道、二柄、三守、四方、五蠹、六反、七术、八奸和十过!

1、一道简单的说就是人主之道,重点在于“不现可欲”,而后“依道而行”。作为君王不要表达出自己的爱好或者厌恶,也不要表达出自己的能力,这样臣子就无法猜透领导的心思,也就不会刻意逢迎。

管理下属用二柄,就是赏罚二权,君主可以啥事不做,也可以无才无能,但是赏罚二权应紧紧的抓在自己手中。同时人主还有做到三守,就是指人主要守住三个原则:

一是防备周边亲信之人,不要让他们掌握臣下谏言;

二是赏罚皆决于法,不要随自己的爱恶;

三是防止赏罚大权旁落,以免受制于人。

具体要做到四方,《韩非子.物权》写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事在四方”,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 “圣人执要”,是指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除了这些人主还需要注意五种国家寄生虫:儒生、说客、游侠、门客、商人。以上五种人是社会的寄生虫,但严厉限制其数量与地位。对于人主而言,对无益于国家发展的人要大加限制,而把主要资源给对国家有益的人。

同时人主要注意六反,这些反常现象会使许多人心理不平衡。普通老百姓从私利、私害的角度出发,任意毁誉各种人物,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统治者如果受到世俗舆论的蒙蔽和影响,必然就会使赏罚失当,从而不能使国家富强。

具体要做到君王用来控制臣子的方法有七种,称为七术,君王需要明察的隐秘情况有六种,称为六微。

七术包括:

一是从各个方面参验、观察;

二是必须惩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

三是对尽力效忠的一定兑现奖赏;

四是逐一听取意见,督促他们行动;

五是传出可疑的诏令,诡诈地驱使臣子;

六是掌握了事实反而询问臣子;

七是故意说反话,做逆理的事来刺探臣子。

这七种方法是君王所使用的。

六微就是注意微妙的情况:

一是君主把权势借给臣下;

二是君臣利益不同而臣下借用外力谋私;

三是臣下假托类似的事蒙骗君主;

四是君臣利害关系彼此相反;

五是等级名分上下混乱而导致内部争权夺利;

六上敌国设谋按他们的意图任免大臣。

这六种现象是君主必须明察的。

防治臣下得以实现奸谋的途径有八种:

一是同床。

二是在旁。

三是父兄。

四是养殃。

五是民萌。

六是流行。

七是威强。

八是四方。

同时人主注意十种过错;

第一种叫献小忠,这是对大忠的祸害。

第二种叫贪图小利,这是对大利的危害。

第三种叫行为怪僻,自以为是,对其他诸侯国没有礼貌,这是丧身中最严重的了。

第四种叫不致力于治理国家而沉溺于音乐,这是使自己走上末路的事情。

第五种叫贪心固执喜欢私利,这是亡国杀身的根源。

第六种叫沉溺于女子歌舞,不关心国家政事,这是亡国的祸害。

第七种叫离开朝廷到远方游玩,又不听谏士的规劝,这是使自己遭受危险的做法。

第八种叫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而又一意孤行,这是丧失好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第九种叫内不量力,外靠诸侯,这是削弱国家的祸患。

第十种叫国小无礼,不听谏臣,这是断绝后代的形势。

秦王政和韩非政策探讨的不少,从韩非身上学了不少帝王之术。但是秦王不得不杀韩非。

韩非是因秦赵两国交兵,所以奉韩王安之命,出使秦国的,这个时候秦赵两国交兵,秦国攻打赵国的主将是樊於期,赵国是名将李牧。

结果是赵国取得胜利。

赵国打败秦国,赵王迁信心膨胀,立刻派出使者,游说列国,希望能号召他们一起攻秦,并很快得到楚国、魏国以及燕国的响应。

这个时候的韩王安属于随风倒,立刻变卦,由坚定地投降派变成坚定的主战派,积极与赵国联系合纵。

秦王政是一个运作高手,马上命姚贾出使各国,结果是姚贾用三寸不烂之舌,拆散各国联盟。

姚贾完成自己的使命,秦王政立刻拜为上卿,赏赐千户,使之一下子达到人生巅峰。

韩非对此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一开始攻击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接着又揭姚贾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对于这样的攻击,姚贾很轻蔑的回答:“列国君王是看在秦国的面子上才巴结我的,倘若我对秦国不忠,便什么都不是,他们还有巴结我的必要吗,至于出身,百里奚、范雎还不如我呢,但他们的贡献,秦国能忘得了吗?”

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子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照办。据说后来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