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三藏真名叫什么(西游记唐三藏的原型是玄奘吗)
唐僧是吴承恩《西游记》笔下西行取经路上第一主要人物,以唐僧为主线,贯穿整个九九八十一难之中。
唐僧:真名叫陈祎,法号叫玄奘,尊称为三藏法师,也叫唐三藏,小名江流儿;唐僧这一称呼为民间百姓的习贯叫法;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偃师市,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在《西游记》白话小说中,是以大唐玄奘法师为原型写成的,虚拟师徒四人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前往西天(印度境内)取得真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情节故事。
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别“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简称三藏。
选择唐僧取经人的性格,正符合佛教以人为本,不轻言杀生的弱性超生往西天极乐世界的归宿。
吴承恩笔下《西游记》写的是神魔交战小说,以佛界最高主宰如来佛祖为主轴统领仙神佛凡界展开一系列交集的故事情节。
南海观音领如来法旨往东土大唐境内选择取经人三藏法师,再度化成为后来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虽然不是本领、佛法第一高强者,但为何偏偏选择孙悟空做为唐僧西行取经的守护者呢?
谁也不难猜想到,孙悟空其实是唐僧的最佳保护者,再没有出其左右的人,因为孙悟空一出《大闹天宫》中的影响已经永远超出实际在天界、人界、地界留下了非比寻常的潜藏力度。
特别是在魔教中留下深远广泛的认知和共识;那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又要贬低一下孙悟空呢,他的上天弼马瘟生涯老是被魔族中当作笑料来取乐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要使悟空认识到世事不易,仙界也不易,而魔界更不易!那种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的个性必然难以生存下去!
佛教以宣杨佛法为己任,正是:法力无边、回头是岸。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五百年诲过自新,回头醒悟之后,才能达到彼岸。
孙猴子本事再厉害,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当上天最高主宰玉皇大帝被悟空追的躲在案几下,颤抖着手叫:快请如来佛祖!
所以还是佛界主宰统治一切宇宙!
取经人定选也不容易,原来唐僧的上一辈是如来驾下二徒弟金蝉子投胎转世而来,并非凡品;唐僧从投胎转世为人一路受尽磨难之苦,在取经路上、众妖魔鬼怪对唐僧肉可是人人得而啖之,可是唐僧受如来观音庇佑、六丁六甲暗中保护,危难之中都会化险为夷。
对于唐僧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其性格上的懦弱、怕死的一面,正符合佛教不轻易杀生品性所相暗合,比如唐僧脸上叮上一只蚊子,也不愿用手拍打,至到蚊子吃饱血液滚落为止。
假如把唐僧这个人物描写成性格暴躁、易怒、冲动,动辄指桑骂槐、拳脚相加的人物,则违反佛教的慈悲为怀相悖,所以唐僧这个人物注定是心慈面善的人。
唐僧生性懦弱胆小怕事,和仨徒弟相比,取经信仰最为坚定,尤如磐石,永不回头。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的性格、品性却大相径庭,各有千秋。
孙悟空:性格暴烈、易怒,好动与冲动,受不得半分刺激。
如来佛祖曾戏称悟空为:泼猴!希望悟空不得撒泼耍赖,习一些刁钻古怪的品性!即有教诲深意,又有爰护之意!
须菩提祖师对悟空说的重话:泼猴!在任何时候不得说出为师是谁?否则受剥皮抽筋之苦,这是师傅对悟空说出最为严厉的话,所以在悟空大闹天宫被促,受尽极刑也没吐露其师半个字!即有威严的告戒,又有提醒爱惜之意!
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写道:悟空打死六贼,被唐僧数落,一气之下离开唐僧,后来带上观音送给唐僧的帽子,并教给念紧箍咒,等悟空明白事情的经过后,举棒欲打唐僧,至此悟空的野性正式收归平复,以前是离经叛道,带上金箍后最终归于正途,说明人和事是有度、有规矩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猪八戒:好色、贪吃、贪睡,易撒谎,但在悟空的督促下依然和师兄并肩作战、降灭妖魔鬼怪,修成正果后,为了惩戒八戒原之过错,没有度化成佛,只封个净坛使者。
沙僧:性情稳重,心胸中正平和,是取经团队中最忠诚的伙伴,在悟空打妖数次被唐僧责斥离队回花果山、唐僧、八戒全部被妖怪虏获的情况下,仍然到花果山请师兄搭救师傅,其实悟空的心早已飞到师傅身边,只是苦于离队后想搏一回面子而已。
在三人取经团队中,包括白龙马就多增加一位,悟空和八戒曾数度想离开团队、散伙各奔前程、有言行亦有行动,但在唐僧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取经队伍更加团结的步入正轨。
不管妖魔怎样色诱,唐僧都不为所动,甚至在团队面临散伙一拍两散之时,就是剩下独自一人,取经之心仍然坚定矢志不移!
这种性格反差是难能可贵的。
唐僧和玄奘在《西游记》中的原型有何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唐僧是吴承恩《西游记》笔下主轴线第一主体人物,是以大唐玄奘法师从唐朝长安城出发至身毒国(印度)等国的西行游历为原本写作而成的!
玄奘(602~664年)于贞观元年(627年)从大唐都城长安经凉州(古称雍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抵达天竺国,在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留学五载。
玄奘法师足迹从贯中亚南部,经阿富汗北边地域,东沿巴基斯坦北部到达克什米尔,进入北印度洋,途经尼泊尔南部、孟加拉,环游整个印度半岛。
所到之处,寻师访友、虚心请教、求贤如可,刻苦研习。
玄奘法师游学天竺各地,研习经文论法,前后历时十七年之久,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佛法学说,并与研究学者展开辩论,无人能敌、名震五竺(天竺指古印度 ,古代印度的区域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五大部分)。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回国,唐军征高丽无功而返;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自己口述、辩机子笔录及众弟子翻译出经卷七十五部(1335卷)。
玄奘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及传说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西域事迹为原型改编而成。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为何把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西行之路上和众妖魔鬼怪交集在一起呢?人们不解也更为好奇!
所谓的经卷朗读念诵之声,自然是唤醒超度亡灵往西天极乐世界往生的,大唐玄奘法师的“小乘教法”已不适合超度更多的亡魂出地狱之苦,而“大乘教法”在西天雷音寺如来之处。
所以就有唐僧西行取经的《西游记》诞生了!其远出天竺取经数万里之遥也暗合《大唐西域记》的始末因由。
为此唐僧西生一路伴随妖魔鬼怪、神仙、道士和尚在一起就不难理解了。
那为什么唐僧在取经路上恰逢八十一难呢?
古代人对于数字是非常敏感和尊祟的,比如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九为最大奇数的最高值,天文地理学说;八卦太极、阴阳五行;奇门遁甲等等,都对九的字数信奉、推崇备至!那么道家、佛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家、道家奉为天理的九九归一和九九归元,暗喻天人合一,相生相克。
为此唐僧在圆满取经返回时,如来问观音唐僧遇难之数恰好为八十少一难时,也必需凑满八十一难,叫观音施法使唐僧师徒跌落云头,受尽磨难之苦,即九九归真之数,说明功德圆满,大功告成!
《西游记》这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可是大唐玄奘法师的西域之行和《大唐西域记》却鲜为人知,或知之甚少,此西域之行记截已远远超过其本身价值,犹似万里长城!它是中国民族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