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的由来(历史上周公解梦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周公解梦》是一部流传于民间的占卜和解梦的书籍。”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黄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但是,”周公解梦“的本意并不是占卜和解梦。
一、周公制定“周礼”,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基础
周公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帮助他二哥周武王建立了西周,又兢兢业业地辅佐他侄子周成王。
在辅政期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尚书》说他“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特别是他制定的“周礼”,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基础。因为周公对历史有重大贡献,所以他死了以后,被后世尊为“元圣”。
二、孔子崇拜周公,志欲行周公之道
孔子十分推崇周公的周礼和儒家理念,在年轻的时候,“志欲行周公之道”。日有所想,夜有所梦。
因此,孔子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周公,希望在梦里得到周公的教诲。
但是,孔子在鲁国却处处受到排挤,于是在他55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
可14年期间,他的治国理念仍得不到诸侯的认可。孔子在68岁的时候,心灰意冷地回到了鲁国,也没得到鲁侯的重用,只做了个有名无实的闲官。
孔子在71岁那年,有人猎获了一头麒麟。孔子说:“丘,犹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时,不遇明王,故吾道难行于世,而终至于穷矣!”
孔子穷其一生,他的“道”也没有得到实现,满腔愁绪无处诉说。
于是,他就把治国理念写进了《春秋》,让后世的君主和掌权者都看到这本书,以推行他的“道”,让他的大“道”不灭。《史记》记载,孔子在71岁那年,也就是获麟这一年,“乃因史记作春秋”。
三、“周公解梦”的由来
随着生命终点的渐渐临近,孔子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不了了,于是就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连他崇拜的周公都不到他梦里来的。
所以,孔子是借周公之梦,来感叹自己追求的“道”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周公解梦”的由来。
孔子写作《春秋》两年以后,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
汉初的贾谊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文/白水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