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哲学

哲学

诸神之死读后感锦集(诸神之战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1-23哲学 生活人
《《诸神之死》精选点评:没你们说的那么好啊!!怎么感觉叛教者尤里安的形象在书里是一个十分值得敬重的人物,早年的经历、成为罗马凯撒后的努力以及同波斯作战过程中,尤里安始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同情的英雄形象!

《诸神之死》精选点评:

没你们说的那么好啊!!

怎么感觉叛教者尤里安的形象在书里是一个十分值得敬重的人物,早年的经历、成为罗马凯撒后的努力以及同波斯作战过程中,尤里安始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同情的英雄形象!或者可以叫做悲剧影响吧!推荐阅读!

赞颂伟大的梅列日科夫斯基,从前我只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感受过这种沉醉。反基督与基督三部曲配得荣耀。看完三部曲,会发现梅列日科夫斯基围绕多神教——独一真神的纷争贯穿了他的叙事,彼得·阿列克塞中可能要少一些,但本质上还是关于生活真理(如何生活)的论争。这个源头可以溯及柏拉图的诗与哲学之争。基督是天上的真理,多神教是地上的真理,果真如此吗?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序言中自述他想要调和这两种真理但发现不可能——只有在圣子的降卑中,一切才是可能的。但是一同否定东正教与俄国秩序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跟理解所谓基督教的“奴隶道德”一样,唯有在爱中忍耐才得可能。“锁链——是我们的自由,软弱——是我们的力量,我们的胜利是死亡!”尤里安是被诱惑的夏娃之子,在他身上涌现了诸神最后的光辉,此后开始了基督教在地上的千年统治。

如果尤利安没有死在讨伐波斯的途上,他是否能够挽救罗马诸神的死亡?没想到仅仅在君士坦丁树立基督教为国教后的短短五十年里,罗马竟然基本抛弃了多神的信仰。尤利安死后,罗马帝国和奥林匹斯的众神一样,迅速地落入了无尽的深渊。

题材本身太激烈了,写作上很难达到这个激烈程度。

作者说是谈宗教的天上地下问题,我脚着也是 新与旧 的永恒问题。各教派众生相太好了

神不存在,神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长评在下

主人公真是个悲剧人物,无力回天。

“墙龛里立着古代美少年安提诺俄斯和阿多尼斯的塑像,他们的美更加剧了活人躯体的丑。” “他那愉快的笑声包含了人类永恒的兽性,破坏所产生的兴奋。”

比较喜欢他的但丁传,尽管文笔美的可以,但是这三部曲真的没太多兴趣。

《诸神之死》读后感(一):今日的余晖是明日的朝阳

有被尤里安震撼到,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情——“我爱的是已经逝去的事物,你不要剥夺我这种疯狂的爱。”脱离时代的执着的理想主义者,毁灭是必定的命运。

最后牧童的笛音与修士的祈祷融为一体,古希腊的神祇雕像上也显出耶稣基督的悲悯。或许所有意识的分歧都是粗浅的表面之争,人类的精神最终都会通向殊途同归的终点。

《诸神之死》读后感(二):未能展现两希精神的信仰探索的历史小说

充分展现了君士坦丁大帝之后的第三代皇帝尤里安时期,基督教信仰与希罗文化在政治、思想、文化、民众中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尤里安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正如所有的时代一样,信仰的纯正与投机,真理与迷信,圣洁与败坏都参杂一起,这部书一样的反映了这个时代。尤里安在庸俗而纷争的基督教信仰中寄希望于希罗文化,希腊文化给他回馈的是一样的庸俗和投机。他在诸神迷狂的崇拜之中混杂着对希腊贤者的向往,但大势已去。 我期待作者对希腊精神与基督精神两者都有充分的展现,可惜两者都没做到。作者似乎更多着墨于对希罗文化的哀悼与挣扎,略微展现其中所呈现的一种人文主义的自由,但是基督的精神几乎难以找到一个真正的代表,充其量一种可笑而庸俗的或刻板的基督教通过其中的一两个小人物展现出来。 作者试图融合天上地下的真理更多是一种情感的激荡。

《诸神之死》读后感(三):诸神之死

一个坚定的信仰者会捍卫自己所钟爱的一切,不论是何种所谓的“神”还是有优劣之分的哲学思想,只要被坚定的捍卫过,那么它们就会得到升华,这样的捍卫者是伟大的,但为了仕途和苟活而信仰的人则是卑鄙的,他们会见风使舵,变换着自己的“信仰”,但他们最终也许不会被诅咒,不会下地狱,因为诸神本不存在。

尤利安就是一个伟大的捍卫者,但书中的他却也是个残暴的迫害者,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到其他人身上,而同时,令人失望的一点是,我看到,他所做出的种种行径并不是真的因为热爱,而是因为憎恨,为了报复曾加害于他的人而反基督。而且,书中的尤利安并没有那种无畏的、为了理想的生活而战死的勇气,反而把远征波斯归结于反基督,未免有失偏颇了,难以让人喜欢上本书的主角,使得本书并不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

当然,除了优秀的环境描写以外,本书有一个闪耀的哲学观点——神不存在,神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诸神之死》读后感(四):凡事不能走极端

这本书一点都不长,但是对基督教历史不甚了解的我来说,读起来其实是有点费力。这也是为什么,从找到电子版开始,居然断断续续读了近一个月。中间读得郁闷了,甚至还新开了冈萨雷斯的《基督教史》和彼得希瑟的《罗马帝国的陨落》两个坑。

首先得说,找这本书的起因是因为读《罗马人的故事》中对尤里安的吹捧。当时读完就不是特别以为然,但是作为大名鼎鼎的叛教者,居然也找不到一本严肃认真的传记来读。众口一词地,最终指向了这本小书。

从风格上来讲,这是典型的俄国文学,大段地对话和细腻地心理描写,实在是很佩服译者的功夫。整本书并不算是一本严格的传记,更像是一个一个舞台小品拼接起来。大部分章节与章节之间场景跳跃极大,贯穿始终的人物也很少,更多的只是作者为了衬托当时的社会气氛或者搭建某一个特殊场景而引入的临时性角色。所以读完全文,仿佛看了一场话剧,众多的配角全然没有记住。

因为对基督教更多的只是一些常识性的了解,全书中大段的引用福音原文的深意并不能完全理解,反而给阅读带来了一种奇妙的体验,感觉众多人物一直在舞台上陶醉地讨论形而上的宗教问题,读者却有点出戏。对于深知主人公悲剧结尾的读者来说,跟着一幕幕舞台剧的更新,最终抵达悲剧的结尾其实也还是需要些勇气的。比如到了倒数第三章,尤里安决定火烧船队之前,虽然对于主人公的疯癫颇不以为然,但我居然还是不想看下去了,转头开始看起彼得希瑟冷静的《罗马帝国的陨落》。

尤里安试图开历史的倒车,用早已衰落的多神教来作为希腊罗马文化的图腾去颠覆逐渐成功上位的基督教。可以说是开错了药,抓错了方,他自己也因此逐渐陷入到一种癫狂的状态。文艺复兴以来的反基督教的文化传统让尤里安在一千多年后重新站在了主流文化的一边,因此有了各种对他的吹捧。但永远也不要用现代的观点要求古人。在当时看来,尤里安本人就是站在了历史潮流的反面,不能因为千年后的历史潮流变化就说他是先进的。须知他坚持的密特拉宗教那一套,即使是在当时也是比基督教看起来野蛮得多的落后文化。古希腊哲学中理性的一面并未在他两年的皇帝生涯中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体现。因此如果他的生命在斯特拉斯堡一战后嘎然而止,也许留在史书中的他将是另一个令人叹息的悲剧英雄。很可惜,历史给了他更多的两年去上演了一场火上浇油的反基督大戏,最终的结果是基督教对多神教及其背后的希腊理性文化的更加强烈的反噬,正可谓凡事不能走极端。

《诸神之死》读后感(五):摘录

有一个可怜的女人,名叫忒奥杜拉:有些人认为她是个疯子,另一些人则认为她是个圣徒。她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离开圣玛玛的棺材了,她是为生病的女儿前来祈祷的,希望女儿能痊愈,可是女儿早已死了,她仍然跟以前一样,照旧祈祷。那片布头已经褪了颜色,已经破旧了。

这就是她。在庙宇的中间的露天地里,立着刚刚从泡沫中诞生的阿佛罗狄忒,洁白而冰冷,全身一丝挂。女神好像是面带微笑望着天空和大海,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还不知道这是她自己的美丽映在天空和大海里,犹如映在镜子里一样。不穿衣服,并没有玷污她。她就这样立在那里,全身裸露,全身贞洁,就像她头上万里无云的湛蓝的天空一样

尤里安贪婪地看着。时间停滞了。突然间,他感到幸福的战栗传遍他的全身。这个身穿深色袈裟的孩子跪倒在阿佛罗狄忒的面前,仰起脸来,双手扣在上。

然后,他仍然远远地,仍然怯生生地坐到圆柱的柱基上,两眼一直不离开女神;他的面颊紧紧贴在冰冷的大理石上。寂静笼罩了他的灵魂。他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但在梦中也感觉到了她的存在,她向着他走下来,越来越近,两只纤细而白净的手臂搂住他的脖子。孩子面带无动于衷的微笑,投入冷静的拥抱。白色大理石的意浸入心灵的深处。这种神圣的拥抱并不像阿玛里利斯那种病态的狂热的紧紧的拥抱。

他的灵魂解脱开了世俗的爱情。这是最终的安谧,犹如荷马笔下的神食之夜,犹如死亡的甜蜜休息

尤里安小声说道:

“我想过多少次:自然界中这种忧伤来自何方?它越是美,就越加忧伤…”

扬布利科斯微笑着回答道:

“是的,是的…你看:它想要说出它为什么忧伤,可是办不到。它是无言的。它睡眠时竭力在梦中回忆起神,可是办不到,因为它被物质所拖累。它观察着他,但很朦胧,很模糊。整个世界、所有的星辰、大海、动物、植物和人类,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关于神的梦。它所看到的,一诞生和死亡。它只通过观察进行创造,犹如在梦境里;创造很容易,用不着努力,遇不到阻碍。因此它的创造物才如此美丽和自由自在,如此漫无目的和神圣。大自然做梦的游戏—跟云彩的变幻很相似。没有开端,没有结局。除了观察之外,世界上一无所有。它越是深邃,它就越发寂静。意志、斗争、行动—仅仅是神的微弱的没有完成的或者淡化了的静观。

大自然在无为中创造各种形式,像几何学家一样:存在的只是他所看见的;它就这样从自己母亲的怀抱里一个接着一个地抛出各种形式。但它那种无言的朦胧模糊的观察仅仅是另外一种最明晰的观察形象而已。大自然在寻找语言,可是找不到。大自然是睡熟的天上万神和地上万物之母库柏勒

“假如我是个能够预言的女巫,为你预见荣耀,年轻人,那会如何?在死人中间,你是唯一的活人。你有力量。

你的翅膀不是白的,不是天鹅的,而是可怕的,是黑的,你的爪子是弯的,凶恶的,如同猛禽一般,

可是这关我什么事?我爱所有被摈弃的人,你听见了吗?尤里安,我爱孤独的和骄傲的雄鹰胜过白天鹅。只是请你更加有力量,更加凶恶!你要勇于凶恶到底。

他最后一次思考:

“应该走开。她并不爱我,将来也永远都不会爱,她只是希望得到权势。这是欺骗…”

可是立刻又软弱无力地微笑着补充一句:

“由它去,欺骗就欺骗吧!”

纯洁而狂热的吻带来一股寒气,恰如死亡的寒气,流进了他的心田。

他觉得,圣洁的阿耳忒弥斯也在朦胧的月色中走了下来,怀着欺骗的心情吻着他,这亲吻跟月光一样冰冷。

米拉在这歌声的伴奏下吐出最后一口气。任何人都没有察觉到她停止了呼吸。生与死对于她来说是同一的:生命汇入了永恒,犹如傍晚的温和汇入了夜间的清新。

祭祀容器上的宝石被挖掉了,衣服上的金绣和丝绣被撕掉。打开一件富丽豪华的祭司袈裟,从衣褶里飞出一大群金黄色的蛾子。格尼封在一个铁香炉的底部看见了一小撮灰烬——这是加利利教徒胜利之前最后一位祭司最后一次祭神时焚烧没药的残留物。这些神圣的破烂破布和破损的容器——散发着死亡、积年霉烂的气味,还有一种凄凉的芳香味,受到侮辱的诸神的神香味。

一种甜蜜的哀愁袭向格尼封的心头:他想起一件事,情不自禁地笑了,也许是想起了童年、香甜的大麦和兰芹籽蜜糖饼、雪白的野生雏菊花和黄色的蒲公英,他曾经和母亲一起把这些花送到乡村女神简陋的祭坛上;想起了家庭守护神佩那忒斯的神像,那不是遥远的天上的神,而是很小的人世间的神,是用普通的山毛榉木雕刻的,由于人手的抚摸而褪了颜色,他当年是孩子的时候曾经面对这个神像进行过吐字不清的祈祷。他对诸神之死感到可惜起来: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可是立刻清醒过米,一边画着十字一边嘟哝着说:“魔鬼的诱惑。”

“那么你是什么人,是基督徒还是多神教徒?”尤尼乌斯问道。

“我不知道,善人们,自己也说不清!君士坦丁皇帝以前,我给诸神献过祭。后来受了洗。君坦提乌斯在位的时候成了阿里乌派。后来多神教徒得势了,我投奔了多神教徒。现在看来是回到老路上去了。我想要忏悔,回到阿里乌派教堂去,可是又害怕弄错了。我破坏过偶像神庙,后来修复了,再一次破坏。一切全乱套了!自己也搞不清是个什么人,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服服帖帖地听从当官的,可是你瞧,无论如何都得不到一个真正的信仰。总是错过机会,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我看出来了,反正我是不得安生,莫不是命中注定该是这样?信仰上帝要挨打,信仰诸神也要挨打。可怜我的孩子们!噢,保护保护我吧,善人们,把齐昆布里克放了吧,他可是个最顺从的奴隶呀!”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主要解决一下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神之战读后感?诸神的诞生的读后感?诸神的战争读后感?众神之战的读后感?诸神黄昏读后感?诸神充满读后感?《诸神的诞生》的读后感?诸神的踪迹读后感20字?诸神之怒观后感?诸神的战争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