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之:郑和身世之谜

发布时间:2022-10-02睡前故事 养生王
面对碧波万顷的滇池,我的思绪飞回了三十年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第一次参加秋游的我,无法抑制的激动和兴奋仿佛随时都要喷薄而出。那时的秋游可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带着明确的教学任务的。我们到达海埂




面对碧波万顷的滇池,我的思绪飞回了三十年前。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第一次参加秋游的我,无法抑制的激动和兴奋仿佛随时都要喷薄而出。那时的秋游可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带着明确的教学任务的。我们到达海埂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认识一千米有多长,六个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走完了一千米的距离,对一千米这个距离有了切身的感受。第二个任务是完成一些团队小游戏,建立合作意识。这一波操作下来,算是把各科都练了一遍,上午还兴奋得控制不住自己,下午就像蔫了的茄子一样不想动了。野餐过后,老师让大家在指定地方休息且不准离开老师的视野,准备在太阳落山前把大家往回带。

大概是教学内容有点过于充裕,习惯午休的老师们坐下来没多久就开始打盹,有几个精明的小朋友趁机溜出了老师的视野,跑到坝边捉小鱼去了。不一会,就有小朋友拿着捉到的鱼跑回来向同学们炫耀。小鱼儿身上五彩斑斓的亮片吸引了更多的小朋友脱离驻地去水边,有几个胆大的还跑到了码头上捉鱼。我那时胆子小,去是去了,但只敢远远地看着他们捉鱼,不敢下水。

正当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危险却悄悄袭来,码头边,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忽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她挣扎了几下,努力把头探出水面喊救命,结果救命还没喊出口,就又沉了下去。和她最近的小孩一下就蒙了,然后哇地就大哭起来。旁边的小孩们一看闯了祸,哗的一下全跑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人想起来报告老师。老师跑过来,责问哭着的小孩出什么事了,不知道是由于紧张还是由于害怕,他一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情况,只是在那哭。而知道情况的孩子都不敢上前说明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旁边已经围了很多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觉得可能是有小孩掉水里,招呼附近游泳的人帮忙找人。

这个时候有老师想起来清点学生,看看究竟少了谁。一点名才发现,第一个跑过来询问情况老师的班级里一个不少,是另一个班少了一个女生,这个班的老师发现这个情况后,当时就晕过去了。醒来之后瘫软在地上,看着宽阔的湖面一个劲地流眼泪,哀求大家再帮忙找一找。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附近帮忙寻找的游泳人也因体力不支渐渐离去。这个时候学校的领导也到场,警察和专业救援队也到了,尽管大家忙活和半天,但依然一无所获,而夕阳却在一点点坠向西山,希望也一点点离去。为了防止出现更大的乱子,校领导让各班先带回,只留下相关人员继续处理。据说救援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直到大家都意识到没有可能时才停止了搜索。学校和这个孩子的父母联系的时候,这对父母正在外地,知道消息后就急忙往家里赶,想必这个时候的父母一定心急如焚吧。


然而!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这个被认为落水的同学竟然完好无损地坐在了她的座位上!身边的同学一脸惊讶地看着她,还以为自己眼花了。而这个班的老师也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心路。据我们班的老师说,孩子的父母回到家中,发现孩子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旁边的电视还开着,于是赶紧拍醒问情况。孩子说野餐完毕她比较困,想着姑妈家就在旁边小区,于是就去姑妈家睡午觉,由于上午太累一下就睡到了晚上,错过了集结时间,后来在姑妈家吃过晚饭由姑妈送回了家。

之所以想起了这件事,是因为昨天去昆阳出差,办完事后,和昆阳的几个本地朋友聚餐。三杯小酒下肚,就着半盘花生米,大家也就聊开了。我身边有个叫文强的兄弟有一毛病,喜欢卖弄学识,一听今天饭桌上还有师大历史系毕业的就来劲,非要关公面前耍大刀,和昆阳人聊郑和。结果对面也不是吃素的,上来就问一问题:“你觉得郑和是人吗?”这一问把文强兄搞得有点懵,这不按套路出牌,接不住呀!对面这兄弟微微一笑,干了一口酒后说道:“文强兄弟,来听听昆阳人是咋个挨你款郑和的(和你聊郑和的)。”


这位晋宁的兄弟说自己的祖上曾在东川炼铜,那个时候全天下还没人炼得出铁,铜是世间最硬之物,所炼之铜,销路甚广,每年开春之际,只要乌蒙山的雪化,北边运铜的商队就会挤满东川坝子。所以东川人眼界开,不管是人是神,是官是匪,东川人都应付得过来。一般来说,东川的矿总头都有固定的客户,各家能立足,必然有独门的生意。有的矿总头巧于工艺,所制铜器,精美绝伦;有的矿总头善于打兵器,所打兵器坚固耐用。在这些南来北往的商队中,用大象犀牛当畜力都不算稀奇,最稀奇的是用海马当畜力的商队。海马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能在海里跑的马。虽名为马,其形似牛,体格与象相仿,无足,不能上岸,一头便能牵引三丈之船逆江而上。而自家的独门生意,就是为这些这能驾驭海马的商队打造各种器物。

时逢七月,江河大涨,带某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矿总头命人在码头周边点燃火把,将装货物的木船沿码头一字排开,静候江里的客人到来。午夜时分,平缓的江面忽然传来浪声,数千条海马跃出江面,争先往码头涌来,它们的主人骑在海马背上,按照船的顺序,依次为它们套上缰绳。待一切妥当之后,便会由水底浮上一群披鳞戴甲之人,将装满珍珠和海贝的铜鼓交给矿总头。货款两清之后,这些木船便由海马牵引着游向江心,最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这样的生意一年一次,一直持续了几百年,除了矿总头这类人,没有人知道海马的主人从哪里来,要这些铜器做什么。

海马的主人们不止交易铜,他们迷恋世间的一切好物,尤其是那些需要经过烈火炼制的东西,因为没有人能够在水里点一把火,这是能和海里朋友做生意的基本前提。矿总头的后人们知道,这群海里来的朋友叫“鲛”,有着鲸一样光滑的皮肤,指间有璞,肩下有腮,能水陆两栖。他们游走于大江大河之间,把东海、南海、印度洋的珍宝通过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红河、珠江、金沙江运到沿江各地交易黄金、白银、紫铜、陶瓷、水晶、翡翠、山珍等货物,用于搭建宫殿,筹备军队、日常使用。在一半神话一半历史的南召大理国时期,他们的身影若隐若现于《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里,传说他们甚至曾在哀牢山和高黎贡山的腹地用黄金和翡翠搭建了交易的集市。他们不仅与陆地上的人做生意,而且与陆地上的人交朋友、结婚、繁育后代,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永远地告别了大海,成为这大千世界的一份子。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传承着来自大海的信仰,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大江大河之间。他们也曾卷入过陆地的纷争,为了维持打击竞争对手而故意弄翻商船,并将不习水性的人类拖到江底活活淹死,为此,他们不止一次遭到屠戮。


面对渔网、鱼枪和各种布置在江河的机关,日益艰险的商旅之路使德鲛人们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必须凿穿大地,打通一条直联大海的通道,名为通海工程。为了求得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力量的支持,他们搜遍了海底的各个角落,寻找最珍贵的宝物进献给了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的大皇帝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进贡,并将西南腹地的一小块赏赐给了他们,当然监督和控制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滇池边就驻扎进了一支蒙古铁骑。通过几代鲛人的努力,终于打通了这条通道,为大元王朝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在滇池沿岸的城镇里都有这样的传说:滇池底部,有一个联通大海的门。每当海门开启,通常伴着隆隆的响声,然后大地微微颤抖,巨大的海柱涌出湖面,鲛人们便顺着海柱涌向岸边,将一年的海货交给沿岸的族人,欢聚几日后,又在海门关闭前将陆货带回大海。


对于鲛人来说,如果世间的美好永远停留在那段时光就好了,可惜该来的还是要来。公元1381年,随着梁王主力在曲靖白石江战役中损失殆经,元朝在云南的统治进入了最后时刻。次年,末代梁王被围晋宁,因其曾经两度杀害劝降的明使,自知断无宽恕的可能,便在自杀前,以透露海门的秘密为筹码,要求明军主将放过家眷。明军信守其诺,在掌握海门的秘密后,很快就恢复与鲛人的贸易,为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带去医治战争创伤的财富。大明皇帝不仅把自己最信任的养子派到云南驻守,而且将鲛人首领的儿子召入宫中,给皇子们讲述大海的故事。

1399年,燕王发动靖难之役。这位首领的儿子已经是燕王身边最信任的人,又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名“郑和”。

有一年,海门打开后,涌出的海柱为血红色,随即漂出大量鲛人的尸体,据幸存者说,海门的那边发生了动乱,鲛人内部四分五裂,开始自相残杀。自那以后,海门就没有再打开过。为了维持巨额的贸易,也为拯救分崩离析的家园,郑和向皇帝请求下西洋。郑和带着皇帝的使命,踏遍各大洋,一边昭告皇帝的天威,一边奔走于各部之间弥补分歧,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还是终于明白,鲛人的分裂已不可挽回,于是在第七次朝圣圣殿之后,永远的消失在了大海里。郑和的消失给了依然在陆地上生活的鲛人们极大地冲击,因为担心历史的悲剧重演,担心海里的族人被害,便努力销毁郑和留下的一切痕迹,让大海的归于大海,陆地的归于陆地。

昨夜的醉意还未褪去,我似乎在梦中,又见到了三十年前那个不可思议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