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

《哲理故事》三国时期,益州有个有名的人叫彭阳,长得很帅。

发布时间:2022-10-30睡前故事 养生王
三国时期,益州有个有名的人叫彭阳,长得很帅。他“有八英尺长,非常英俊”。他乍一看像个大人物,但他“目中无人”,意思是傲慢,看不起人。所以他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导致了他的才艺不行。他不得不在刘璋手下当老师。

三国时期,益州有位名士叫做彭羕,生得相貌堂堂,“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一看就像个大人物,但他却“姿性骄傲,多所轻忽”,意思是说他性情高傲,瞧不起人,因此人际关系很糟,才导致怀才不遇,只能在刘璋手下当一个小小的书记员。


为此他常在人前发牢骚,指责上司和同僚的不足,大家对此又气又恨,于是一起去刘璋处告状。正好刘璋也很讨厌他,便将他剃光头发,罚为奴隶,让他劳动改造去了。


后来,刘备进占了成都,彭羕获得自由,经庞统举荐,受到重用,做了“治中从事”的高官。但彭羕还是没改掉老脾气,每天趾高气扬,牛皮吹得震天响。诸葛亮认为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建议给他点苦头吃,刘备就将他贬为江阳太守。


彭羕对此心怀不满,经常当众发牢骚。有一次,他去拜访大将马超,毫不顾忌地大骂刘备“老革荒悖”,还扬言“吾必有以报之”,意思是说:那个老东西办事荒谬、不合情理,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他。彭羕还劝马超说:“你在外面起事,我作为内应,取天下不成问题。”


马超大吃一惊,将此事密报刘备。刘备大怒,立即下令将彭羕逮捕入狱。但诸葛亮判断,彭羕既无谋反的胆量,也无谋反的本事,大概只是发发牢骚罢了。于是,刘备将彭羕削职为民,让他回家发牢骚去。


彭羕指责上司、同事的不是,显然是认为自己说得都对,但他的道理只是基于一个假设:自己应该受到重用。


上司不重用他,那就是上司不对。但这个假设成立吗?刘备将他从苦役中解救出来,授以高职,他非但没有半分感激,反倒说闲话,单论其人品,根本没有受重用的资格,而且刘备只是将其革职,没有追究他串通谋反的大罪,已经很宽大了!


所以在生活中,有些人过于强调言论自由,而不强调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发表言论不要紧,总该要注意影响。说别的话还不要紧,一旦话语触及他人的名誉、利益、尊严,那就要特别小心了,俗话说,“蚊子遭扇打,只因嘴伤人”,伤了人,弄不好会遭报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