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小姑拜佛要钱,小姑发财。佛说:家里有佛为什么还要拜我?

发布时间:2022-11-21睡前故事 养生王
太行山脚下有一个平坦的刘村。村里有个叫谢的人。他和妻子吴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谢才,小的叫。谢是个马车夫,靠拉人脚拉货养家。他忠诚、善良、诚实,受到雇主的信任。他在同龄人中活得最多。所谓的

太行山脚下有个平柳村,村里有个叫谢喜的人,他与妻子吴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谢才,二儿子叫谢富。

谢喜是个马车夫,靠着给人拉脚拉货养活一家人,他忠厚善良、老实本分,很受雇主信任,接地活在同行里最多。

所谓子承父业,谢才谢富两兄弟,自小就跟父亲学习赶大车、拉生意,长大后也从事这个行当,父子仨一人一辆骡子车,让这个家慢慢富裕。

谢才成年后娶李木匠的女儿秀云为妻,谢富娶胡裁缝的女儿香菱为妻。

儿子们成家后,谢喜就分了家,老大一家住在前面宅子、谢喜夫妇住在后面老宅,老二一家住在巷子最尾,与父母住处隔着四趟宅子。

分家时,谢喜四十七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拉生意依旧是把好手,儿子都成了家,老两口完了心事,挣的钱除了二人的吃喝外,都补贴给两个儿子,以及孙子孙女们的零食玩具。

平日里各自开伙,每逢月底以及逢年过节,全家会聚在一起吃饭,秀云和香菱做了可口的饭菜,也会叫公公婆婆过来一起吃,大家相处和睦,非常幸福,街坊邻居都很羡慕。

五年后的初冬,谢喜突然中风,熬到腊月初三去世,临终前,已经不能说话的他,含泪看着妻子吴氏,眼神中充满担忧。

兄弟俩看出父亲的心事,跪在床前哭泣道:“父亲放心,我们兄弟一定会好生孝顺母亲。”

听完这话,谢喜闭上了眼睛。

处理完父亲后事,兄弟俩商量母亲的赡养问题,谢才说:“我是大哥,奉养母亲天经地义,明日就将她老人家接到我这儿吧,我一子一女,你却有两个儿子,老宅子就归你,将来侄子成婚,翻盖一下就行了。”

“那不行,我也是母亲的亲儿子,应该我来赡养,再说了,嫂子身体不太好,让她平日里少操些心,小山子(谢才儿子的小名)都十一了,再过几年都该说亲了,我家那俩比他小三四岁,暂时不用考虑,老宅还是给你吧,大哥。”谢富说道。

兄弟俩感情很好,都抢着奉养母亲,把宅子让给对方,争得面红耳赤。

秀云不愿他们争来争去,便说道:“你们兄弟就别争了,要不这样,我们轮流照顾,或半年一轮,或一年一轮,至于宅子嘛,等母亲百年之后,一人一半不就结了。”

“嫂子说的是,别争了,反正大家都是为了母亲好。”香菱也说道。

兄弟俩想了想,觉得可以,在征求母亲同意后,决定以半年为期限,轮流奉养母亲,与父亲在世时相同,每月月底以及过节过年,家人会聚在一起。

转眼过去两年,这期间,哥哥谢才运气很好,连番接了几宗大活儿,谢富则运气差了许多。

公公不在了,少了一份分成,丈夫有比以前少挣了些,为此,香菱心情不好,回娘家时也唠叨此事。

娘家嫂子说:“我听后街三婶说,灵顺寺偏殿供奉着多宝如来,非常灵验,你不妨经常去拜一拜,说不准会有好转。”

这个消息如救命稻草,让香菱豁然开朗,回家第二天,就准备前去。

灵顺寺离家七八里,中间有二里多林间小路,一个妇人家单独行走不安全,香菱便叫嫂子秀云陪她一起去。

秀云并不信佛,也从未去寺庙烧过香,但为了弟媳的安全,就答应了。

每次到了灵顺寺,秀云都会在前院净房等待,香菱则烧香诵经,叩拜多宝如来和其他佛像。

原以为这样可以添运增财,可现实却未如愿,丈夫谢富的活不仅没有增加,比以前还少了一些,大伯哥谢才那边,倒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走就是一两个月。

虽说很是失望,但香菱明白,烧香拜佛需要虔诚,不能半途而废,说不准财运在前面等着呢?有了这个心思,她没有气馁,每逢初一十五,依旧叫上嫂子去灵顺寺。

转眼又过去一年多,香菱虽风雨无阻,但丈夫依旧没有改观,接的活儿照样冷清,大伯哥那边依旧红火。

这日,香菱又叫着嫂子去灵顺寺,路上,她心里嘀咕:“嫂子每次去了,都在净房等候,没见她拜佛啊,怎么财运给她不给我呢?难道嫂子偷偷拜了,或是我祈祷时说错了名字?”

带着想法,香菱拜完多宝如来后,念道:“佛祖啊,我丈夫叫谢富,住在平柳村村西那条巷子最尾,不是住在巷口的谢才,您可要记清楚啊!”

这次说得清楚明白,可接下来照旧,自家财运差,嫂子家财运好。

这月初一,香菱又去灵顺寺,因嫂子娘家母亲生病,不能陪同,她单独前往。

刚寺后,执事僧对她说,偏殿屋顶漏水,正在修缮,需要等候,香菱便在前院净房暂且休息,等待修缮完毕。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执事僧进屋说,屋顶已经修缮完毕,可以朝拜了,香菱赶紧出屋,去偏殿烧香祭拜。

她双手合十,仰头看着多宝如来,说道:“佛祖啊,小妇人虔诚叩拜您,两年来风雨无阻,不曾偷懒,可您为何就不能降下财运呢?我嫂子每次来都在净房坐着,不曾给您上过一炷香,她为何就财运亨通,这是为何啊?”说道这儿,香菱竟委屈地落下眼泪。

这时,突然窗外射来一束亮光,光线照在佛像脸上,金灿灿的反光让香菱有些睁不开眼,她隐约感觉,佛祖的眼睛好似睁开了一般。

“佛祖显灵、佛祖显灵。”香菱异常兴奋,不停叩拜。

此时,佛像开了口:“修佛既是修心、拜佛实则拜己,若要知晓他人财运,不妨暗中观察,只要用心,与己对比,自然了悟,了悟之时,也是发家之日。”

“暗中观察、与己对比、自然了悟......”香菱念叨着这几句,一时之间不明所以。

这时候,照进来的亮光突然消失,佛像也恢复原样,随之传来执事僧的呼唤声:“施主,偏殿已经修缮完毕,可以朝拜了。”

香菱一个激灵反应过来,发现刚才的一切,竟是自己无意瞌睡,做的一个梦。

回去的路上,香菱一直在念叨,梦中佛祖之言,快到家门时,好似有所了悟。

次日上午,秀云从娘家回来,也就是从这日起,香菱开始偷偷观察嫂子的动向。

这半年,轮到大哥一家照顾母亲,与大哥家隔墙的那户人家无人居住,院门都没关,香菱便在墙根处放了个凳子,只要没事儿,就踩在凳子上偷看。

谢才谢富兄弟清早就会出门揽活儿,接到大活儿,可能十天半月不回来,这就给香菱提供了便利。

一天一天过去,为了发财,香菱很执着,每天都观察,到了第七天,她似乎有所悟,第十五天时,悟出了其中缘由。

当天晚上,因丈夫不在家,香菱安排孩子睡下,坐在屋里想事情,忽的一个声音传来:“你悟到了吗?”她抬头一看,窗外竟出现了多宝如来佛像。

“佛祖又显灵了。”香菱赶紧跪下,双手合十道:“佛祖,我晓得了,嫂子比我孝顺,婆婆在她那时,一日三餐准时,美食先顾着婆婆,不仅如此,嫂子还经常陪婆婆说话打趣,孩子们也是,婆婆在那边,明显开心很多,整日满脸笑容,反观我自己做得不够,相公不在时,极少陪婆婆吃饭,有好东西也舍不得给婆婆,而是留给孩子,甚至自己在厨房偷偷吃,与婆婆聊天打趣儿,那就更没有了。”

“嗯!还有吗?”佛像问道。

“说实话,公公在时能分不少钱财,所以对婆婆很好,后来公公不在了,感觉婆婆是个多余之人,除了吃饭没啥用处,就起了厌恶之心,只是碍于相公,不敢造次,可相公不在时,对待婆婆不好,在孝顺方面,我与嫂子相比,差得太多,婆婆在我这时,嫂子也经常过来探望,有个新鲜的瓜果梨桃,也会送来,反观我呢,若婆婆在嫂子那边,除去每月聚会和过节外,其他时间从未过去看看,哪怕只是几步之遥。”香菱羞愧道。

“哈哈,既如此,说明你本性不坏,悟到这些已属难得,只要凭心做人,孝顺长辈,福泽自到,福泽到了,财运也不远矣,家中有佛,何必远拜!”佛像说完,凭空消失不见。

香菱又是一个激灵,发现自己好端端坐在床边,原来刚才又是梦境。即便是梦境,香菱也信以为真,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自此以后,香菱并未频繁去烧香,而是将心思放在孝顺婆婆身上。

做了可口饭菜就端过去,婆婆爱吃甜食,香菱就经常买些拿给婆婆,平日里忙完活儿,也去嫂子那边,陪婆婆说说话。

一个月后,轮到谢富这边侍奉母亲,香菱早早收拾好房间,还给婆婆换了新被褥,接过来后,便如嫂子那样,悉心侍候。

吴氏虽身体不大好,但并不糊涂,这几年她心里很明白,二儿媳对待自己并不孝顺,但她心想:自己已五十多岁,也不期盼再活多年,别因为自己搞得儿子和儿媳闹别扭,反正二儿媳不至于让自己饿肚子,那就可以了。

吴氏有了这个想法,也就假装高兴,每当二儿子谢富回家问候时,她总会夸奖二儿媳一番。如今二儿媳好似变了一个人,吴氏大感欣慰。

真实的笑容掩盖不住,香菱能够感受到,这一改变,让自家院子也同嫂子家一般,充满欢声笑语。

自从父亲过世后,谢富收入锐减,香菱心情不好,整日也没个好脸色,这自然影响到谢富,平时对待雇主,说话也就生硬,这是造成接活儿不多的重要原因,毕竟嘛,谁愿意雇个一脸愁容,不会说话的人做工呀!

现在妻子有了笑容,母亲也整日欢笑,好心情让谢富改掉往日那副臭脸色,变得爽朗痛快,能言善说,自然有人愿意雇请他,钱也就挣得多了。

钱挣得多,手头就宽裕,手头宽裕日子就好过,日子一好过,香菱自然开心,对待婆婆就更好,家人和睦幸福,谢富在外就干劲儿十足。

没多久,布庄邱掌柜找到谢富,要长期雇佣他和骡车,定时往府城等地送货收货,给的报酬很是丰厚,谢富欣喜若狂,爽快答应。

这个月十五,许久没有去寺庙的香菱,约上嫂子去烧香,当她跪在多宝如来跟前,抬头仰视时,似乎觉得佛像微微睁眼、面露笑容。

(故事完)

【写在最后】

唐朝有个姓陈的佛教徒,非常虔诚,他一连七个晚上做了相同的梦,梦见普陀山上观音显灵,于是决定前去朝拜。路上,他遇到布袋和尚,和尚拦住他说:“我就是观音菩萨派来迎接你的,菩萨怕你跋涉千里,就先行去了你家里。”

陈生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决定回家,临行前问:“大师,观世音菩萨千变万化,弟子很难识别,到我家去的那位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模样现身呢?”

布袋和尚说:“你回去之后,见到反披衣服、左右颠倒趿拉着鞋的人,就是观音。”

陈生既兴奋又疑惑,匆匆回家,到家已是半夜。儿子远行,做母亲的哪能安稳入睡,听到儿子呼喊,老人家来不及穿好衣服,反披棉袄,鞋子都穿反了,趿拉着去开门。

此时的陈生才领悟到:

父母就是子女的观音菩萨,供养父母就是供奉佛菩萨

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民间故事:兄弟分家,嫂子只给小叔子一个盆,夜里,那盆竟在发光

民间故事:妯娌不和,兄弟相争,家破之时方知:家和才能万事兴

民间故事:神 牛

民间故事:男子入夜回家,被弟媳一把拽住,弟媳:别出声、跟我来

民间故事:色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