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

比“隐入尘烟”更真实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04睡前故事 养生王
最近,电影“隐入尘烟”引起了观影轰动,大部分人看了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有少部分人觉得不像现实,现实中哪有这么苦这么不被命运垂青的人呢?事实是,有的人一直生活在肉香酒满的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还有许多

最近,电影“隐入尘烟”引起了观影轰动,大部分人看了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有少部分人觉得不像现实,现实中哪有这么苦这么不被命运垂青的人呢?事实是,有的人一直生活在肉香酒满的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还有许多人只是挣扎着给人口普查凑数。

我的老家是个小城镇,我家是城郊,有不多的几亩地,由于靠着城边,生活勉强过的去。20年前,大约九四年左右,村子边上来了一对母子,孩子也就五六岁,母亲很年轻,在村子边上的一片空地里挖了个洞,白天就在镇里的饭馆要点吃喝,晚上娘俩就睡在地洞里。夏天还好,冬天北方的天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白天,女人在洞里铺一层玉米秸秆点着火熏洞,自己就领着孩子在街上的饭馆要点吃喝。晚上领着孩子在洞里烧完的灰烬上铺上烂棉絮睡觉,年轻女人大概怕坏人欺负,脸上身上脏的不忍直视。时间长了,周围的人瞅着母子可怜,离她的地洞不远有个养牛场,老板心地善良,说牛场有的是空房子,让女人来牛场住,不知道女人曾经遭受了什么,或者是受到过来自男人方面的打击吧,女人说死不去,而且只要男人和她说话她就显得狂躁疯癫,谁都不搭理的时候就安安静静。

这样过了四五年,孩子大约八九岁了,有一天突然来了两个女人,说是孩子的姑姑,要接走孩子,回老家上学去,女人和孩子抱着死活不走,后来两个女人没办法就走了,从此再没来过。

又过了两年,孩子长大了,十岁左右了,有了自己的思维,就去牛场了,老板心地善良,腾出一间屋子,让孩子把妈妈领来住,可女人死活不去住,孩子只好丢下母亲自己去牛场了。小小年纪,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老板给口热饭。

女人每天沿街乞讨,吃饱了就坐在牛场的大门口痴痴地盯着自己的儿子干活。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只是一种聊以自慰的理想状态。现实是少有的。孩子渐渐大了后开始嫌弃母亲,觉得母亲丢人。女人就不敢坐在牛场门口了,就远远的,看着牛场里出出进进的儿子干活。牛场老板还不错,每个月给那孩子点工钱,给他存着,希望他长大了学个技术。

大约是自儿子住进牛场后,女人太孤独了,不知道从哪搞来两只鸡仔,就养着,白天抱着两鸡仔乞讨,晚上回洞里和鸡仔睡在洞里,鸡仔竟然通人性,长大后女人走哪跟到哪,这样说来,鸡竟然比人强很多,最起码不会嫌贫爱富。而且它们跟着女人可以长长久久,直到生命的尽头,不会担心活着好好的被人炖了鸡汤。

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也没见有人来寻过女人和孩子,孩子长大了,二十来岁了,女人一直住在荒郊野地的地洞里,儿子一直在牛场干活。许多年了,牛场老板也给那孩子攒了点钱。政策也好了点,估计是女人的家人给女人办了低保,每个月女人还有点生活费,偶尔的,回去不远的小卖部赊欠点生活用品,小卖部是我朋友开的,说女人很讲诚信,只要每月低保款下来,必定来小卖部还账,有时候朋友说赊的不多,零零碎碎的,看女人可怜,就算了,不要给了,可是女人必须要给,一分不欠,说小本生意不容易。朋友说其实女人不疯,只是外表看着像疯子,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

不要认为苦尽甘来,苦就是苦,就像余华在活着里写得一样,所以,“隐入尘烟”里桂英和老马的结局很真实:麻绳专挑细出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维了,有一天竟然拿着攒下的钱不告而别走了,女人在牛场的门口看不到儿子号啕大哭,他并没有可怜母亲的境遇,并没有带母亲一起走,因为他认为母亲什么都给不了他,还是个累赘,也许他还怨恨母亲把他领出来流浪,不让他和姑姑们回去读书,断送了他一生的命运。

也许孩子的想法也是对的,这就是执念,一个年轻女人从青丝到白发,用极端的方法实际是惩罚了自己和孩子的一生,她的精神肯定是受了刺激,脱离了正常人的思维,而她身边的人竟然就那么让她和孩子自生自灭,这就是现实,最底层的人是一回事,起码还有点用处,可怕的是被人认为毫无用处的人就只能“隐入尘烟”了。

女人现在还在那个洞里住着,还经常去我朋友的小卖部还账赊东西,她不用担心有人会送她去精神病院送她去民政局的收容所送她去五保户的养老院。

这,就是现实。不会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