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

鸳鸯转心壶的传说(睡前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04睡前故事 养生王
鸳鸯转香壶是一种稀奇的酒壶, 一个壶中同时能装两样酒。喝酒时只要倒酒的人掌握住机关,想倒出哪样酒,就倒出哪样酒,两样酒轮换倒出,一点也不会混合。这种酒壶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一把,被视为稀世珍宝。

鸳鸯转香壶是一种稀奇的酒壶, 一个壶中同时能装两样酒。喝酒时只要倒酒的人掌握住机关,想倒出哪样酒,就倒出哪样酒,两样酒轮换倒出,一点也不会混合。这种酒壶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一把,被视为稀世珍宝。

汉朝初年,河南睢县有个姓汤的窑匠,给人家烧窑,大家都叫他汤窑匠。汤窑匠是个精明透顶的人,无论多么精巧的器物,只要他仔细看了,用心盘算盘算,都能仿造出来。

这一年,汤窑匠在崔财主家烧窑。 崔财主从山西买来一把样式精巧美观的酒壶,对汤窑匠说: “这种酒壶你给我照样子烧制成,我给你加倍的工钱。”

汤窑匠见这酒壶好看,想把这种手艺学过来,就说:“东家让我 把酒壶好好看看,仔细盘算盘算,我想能制成。 ”

崔财主就把酒壶交给他,让他仔细琢磨,给自己仿制出来,真该汤窑匠倒霉,他把酒壶拿到自己 住的窝棚里,翻来覆去地观看,看着想着,不知怎么手一滑,酒壶从手里掉下去,落在一块砖上,啪的一声,摔个稀烂。

崔财主听说酒壶被摔碎了,立时火冒三丈:“我这酒壶价值千金,他卖了老婆孩子也得赔我!”

和汤窑匠一块儿做工的伙计们都替汤窑匠说情,可崔财主一点面子也不给。


伙计们议论说:“汤大哥咋能赔得起呢?弄不好会逼出人命来!东家跟当今吕皇后的娘家有亲戚,逼死了人官府也不敢惩办东家。咱不能眼看着汤大哥遭害呀。东家的酒壶是从山西买来的,咱凑钱到山西买一把同样的还他,看他还有啥话说。”

于是大家东凑西借,凑了一些钱,推举出一个伙计去了山西。那伙计果然从山西买来了一把和打碎的那把一模一样的酒壶。

但当他们去交给东家时,东家却耍赖说:“我原来的那把壶能一壶装两种酒,愿意倒出哪一种就倒出哪一种。这把槽酒壶咋能抵得上我那一把?把这把酒壶赔我,还得再赔我一百两银子。”

伙计们讲情说:“东家,汤大哥家里穷得叮当响,到哪里去弄银子?你老人家高拾贵手吧!”

崔财主说:“不行。没有银子,就再赔我一把一壶能装两种酒的。”

世上哪有这种酒壶呢?崔财主存心讹诈,硬是把人往死处逼。伙计们说不下情,都望着汤窑匠焦急不安。

汤窑匠说:“众位兄弟对我的恩情我死也难忘,我再也不能让大家为我的事操心作难了。他要的酒壶世上没有,我就给他烧一个。”

大家问他:“你能烧制成吗?”

汤窑匠说:“能。只要他给我一个月的期限。”

伙计们把汤窑匠这个打算给崔财主一说,崔财主暗暗高兴: 他若能给我烧成,天下就只有我才有这样的酒壶,我把它献给吕皇后,她准会许我个官做做。

他对伙计们说,“好吧,看在大家的面上,我就给他一个月的 期限!”

汤窑匠每天在自己的窝棚里冥思苦想,用胶泥试着捏制,不到一个月,真的把这种酒壶制成了。他把这把酒壶交给了东家。 崔财主一试,果然是他想象的那种酒壶,高兴极了。从此他让汤窑匠日夜为他烧制这种酒壶。

不长时间,汤窑匠烧制成了几十把这样的酒壶。 崔财主亲自带了一把,到吕雉的老家一一山东单县去找吕雉的娘家侄儿吕产, 让他帮忙送给吕雉。

吕雉见这样的酒壶,心想:物以稀为贵,如果这种酒壶以后烧制得多了,也就不金贵了。

她问吕产,“这种酒壶如今世上有多少?”

吕产说: “就他们烧出的几十把。”

吕雉说:“好。 你快快回去,让那姓崔的亲戚带着那几十把壶和那位烧酒壶的匠人来见我, 我给姓崔的亲戚讨个官儿做 做。”

吕产回去向崔财主一说, 崔财主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带着那几十把酒壶和汤窑匠跟吕产一起进京去见吕雉。


吕雉问: “所有新烧制的壶儿 都带来了吗?”

崔财主说:“你老人家有令, 哪敢违抗?家里一把也没 剩。”

吕雉又问:“制壶的匠人呢?”

崔财主说: “在宫门等候。”

“让他进来。”

汤窑匠被带进宫中拜见吕雉。

吕雉问他: “你过去烧制过这种壶吗?”

汤窑匠说:“没有。这是俺东家逼着我才做成的。”

吕雉命宫人把今天送来的这几十把酒壶全给砸碎后,把脸一沉, 望着汤窑匠说:“你烧这种壶 可以装好酒又装毒酒,暗中害人的。你好大胆,竟敢背着朝廷干这种事, 推出去斩首!”

汤窑匠大叫冤枉,但无人能救他。

崔财主吓得浑身打颤,连忙跪下说:“请皇后恕罪。”

吕雉说: "你给我送来了宝贝,有什么罪呢?我杀汤窑匠是为了不让人再造出这种酒壶。现在世上就剩我这一把, 便成了稀世珍宝。只要你不把汤窑匠这事说出去,我担保让万岁给你个官 做做。”

崔财主立即对吕后发誓,此事至死不往外传。

吕雄对这把酒壶十分珍爱,给它起个名字叫“鸳鸯转香壶”。后来一朝一朝地传下来,成了国宝。

杨家将舍命夺国宝

宋朝建立不久,国宝鸳鸯转香壶就被人从宫中盗出,献给了辽主。宋太祖赵匡胤闻听此案十分恼怒,立即派人追查。但查来查去,因为没有真凭实据,结不了案。

大将杨继业心想:有朝一日我们打败辽兵,擒了辽主,夺回鸳鸯转香壶,总会弄个水落石出。

第二年,赵匡胤派他的弟弟一一晋王赵国义征北,收复五代时候卖国贼石敬谢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杨继业自告奋勇,带着他的八个儿子跟随赵匡义远征。他除想辅助赵匡义收复国土之外,就是想一旦有机会,夺回鸳鸯转香壶。

当时辽国兵精粮足,不在宋朝之下。赵匡义开始打了几个胜仗之后,不慎中了辽兵的奸计,在幽州被辽兵团团围住。但是辽兵要想吃掉宋朝的兵马,也是妄想。因为老将杨继业十分厉害,况且他的八个儿子一个个都是能杀善战,号称“七狼八虎”。

两军对峙,各不相让。辽主想,这样僵持下去,总有一天包围会被宋兵突破,到那时如果一败涂地,就没有办法收拾了。不如以暂时的优势提出和谈,逼赵匡义签订以后宋兵再不到北国征战,要宋朝赔偿这次战争损失的条约,只要赵匡义同意和谈,答应条件则罢,否则叫他有来无回。于是,他在金沙滩设下埋伏,给赵匡义送去了在金沙滩和谈的请帖。

赵匡义接到和谈请帖,就找老将军杨继业商量。

杨继业说:“辽主奸诈,不怀好意。谈判不过是个幌子,您万万去不得。”

赵匡义说:“如果我不去,岂不让辽贼耻笑我们吗?我看有你们父子保驾,我去了他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杨继业想:如果明打明斗,倒也不怕,万一他们暗中加害晋王,那便防不胜防。一想到暗中加害,他马上想起了那鸳鸯转香壶。除非他们用那宝壶装上毒酒,别的还能有什么办法?辽贼若把宝壶拿到宴席上,那我们夺回国宝就不难了。但要让晋王亲自履险,万一出了偏差怎么办?对了,我大儿杨延平的长相、个头不是极像晋王吗?让他假扮晋王去金沙滩,即便出了事,可保晋王安然无恙。


想到这里,杨继业说, “去得,去得。”

赵义问:“怎么又去得了? ”杨继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赵匡义摇摇头说,“使不得,使不得。 我怎能让小将军去替我冒险?”

杨继业说:“我杨家将为国忠心耿耿,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这事就这样定了吧。”

赵匡义仍不答应。无奈,杨继业把“七狼八虎” 全都叫来,才 把赵匡义说服了。

杨延平换上晋王的穿戴,在父亲和兄弟们保护下,到金沙滩替赵匡义和谈去了。

辽主果然没认出这个赵匡义是杨延平扮的。 寒暄一阵之后,马上提出和谈的条件,试探“赵匡义”的态度。

杨延平听了辽主提出的条件,哈哈 一笑,说道:“此言差矣。 燕云十六州本来是我们的国土,当初是石敬瑭非法割让给你们的。如今我们大宋朝已经建立, 石敬瑭已经不复活在世上,你们当然应该把国土还给我们。 如果你们不答应归还我们的疆士,让我们罢兵是办不到的”。

辽主听这口气,知道不会接受他的条件,马上转了话题,“罢了,罢 了。晋王今天能亲自赴会,就算给了很大的面子。”

说着命人摆上酒席, “难得一睹晋王风采,今日好好欢聚欢聚,也算为晋王接风洗尘。”说完将一杯酒递到杨延平面前。

杨延平心中早有戒备,说, “还是同饮为好。”

辽主笑笑,又倒了一杯说:“来,我们共饮一杯!” 两人同时端起杯一饮而尽。杨延平见酒里没啥问题,在这方面放松了警惕。

酒至半酣,辽主给倒酒的人递个眼色,倒酒的人操纵酒壶的机关,给杨延平倒了一杯毒酒。

杨延平喝下去感到味道不对,腹中立时隐隐疼痛,立刻瞥觉到喝下了毒酒 ,这把酒壶是鸳鸯转香壶无疑。

他强压胸中怒火,镇静地说:“这酒愈喝愈想喝,来来来,再斟一杯。”

倒酒的人斟酒时, 杨延平伸手把酒壶夺了过来,交给了杨延昭,叫道; “我们中计了,壶里装有毒酒!”

杨继业父子一听,唰一声拔出了宝剑。 辽主身边的兵将也都兵刃在手。

这时,辽主哈哈大笑说:“赵义,你已经回不去了。宝壶也带不走。我早设下埋伏,你等休想走脱一个!”

杨延平忍住腹内剧痛,就在辽主活音刚落的时候,猛一甩手,飞出一支袖箭:“奸贼, 你也休想活着回去!” 说罢,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这箭正中辽主咽喉, 来不及叫一声,扑嗵倒在杨延平对面。

杨继业率领他的另外七个儿子和其他兵将奋勇拼杀,突出重围,回到了宋营。赵匡义闻听杨延平中毒身亡,失声痛哭。

杨继业说:“延平虽然为国丧生,辽主也搭上了性命。 我们还夺回了国宝鸳鸯转香壶。延平死得值得!”

杨家将舍命夺回了国宝, 可惜当初盗宝献敌的案件仍没弄清。

苏东坡死里逃生

宋哲宗登基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他在新任丞相章惇的调唆下,对元祐年间的老臣进行迫害。苏东坡就是被迫害的一个。

章惇本来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但一因他想把比自己有能耐的老臣打下去,牢保自己的官位,二因他嫉妒苏东坡的名望,所以在迫害元祐老臣时,他对老朋友也翻脸不认人。

苏东坡先由兵部尚书被贬到河北定州做官,接着又被贬去岭南。章惇仍不甘心,总想把苏东坡置于死地。他秘密派人,在苏东坡由定州去岭南的路上进行暗害。

苏东坡行至河南襄邑(现今的睢县), 忽然遇上一场大雨,无法赶路,只得停下来。他知道自己在倒霉的时候找地方官帮忙不受欢迎,便决定在一座寺院里住下。这座寺院名叫乾明寺。

正在他要进寺的时候,忽然迎面过来一个和尚,拦住他说。“我看你将有更大的灾祸来临, 你要多加小心!”

他正要向那和尚问个究竟,和尚扭头向寺外走去, 任他在后边呼唤也不回头。那和尚走远了,他忽然觉得此人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面,但到底是谁,一时回忆不起来了。他想,我这二年倒霉,管它多大祸,躲也躲不过,随它去吧。

苏东坡在寺里刚住下,忽然地方官府的人走了进来,说在襄邑做官的徐暖大人钦佩他的诗文,听说留宿寺中,要亲自来接风, 让他在寺里等着。苏东坡一时感到欣慰,既然徐大人如此看起自己,有他保护,还能有什么祸事发生呢?

天近午时,徐果然带着人役来了。他一见苏东坡先自报家门,然后就说不尽对苏东坡敬仰的话,并且当着苏东坡的面,把苏东坡以前作的几首诗背得滚瓜烂熟。苏东坡见徐暖心诚,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依靠,和他倾心相谈。

两人似乎愈谈愈投机,徐暖就命人摆酒。这时, 一个和尚笑哈哈地走了进来,望着徐暖说:“徐大人在这里请客喝酒, 咋不叫我?难道你 忘了我好喝酒了吗?”

苏东坡看这和尚穿着袈裟,袒胸露乳,十分放荡,不像僧人,心中好笑。他认了出来,正是告诉他“有更大的灾祸来临”的那个和尚。可是那和尚看也不再看他一眼。

徐暖好像有些输理,向和尚抱 歉地说:"本来想让人去请你, 但因世人都知道僧人不近酒肉,我怕苏大人笑话你。”

那和尚说:“难道你不知道我向来不讲究这些? 既然在你面前 饮酒食肉,那么在客人面前我也不会作假的。 做事明一套暗一套,那还叫人吗?”

徐暖好像被刺中了心病,脸上一阵发红, 望着苏东坡遮掩道: “这是我的朋友吴复古。他就是这么样个人,虽然出了家,可说话、做事连一点僧人的样子也不像。请苏大人不要见笑。”

苏东坡一听“吴复古”三个字, 忽然想起这是个奇怪得让人琢磨不透的人,有好几次都是在自己遇难而又毫无办法的时候,他突然出现在面前,为自己排忧了难就突然离开,不知行踪。 自己虽然受了此人几次大恩,但只听说名叫复古,至今仍不明白他的来历。

苏东坡认出了老朋友,觉得慢待了人家,站起来想说几句道歉话。吴复古急忙向苏东坡使了个眼色,装出不认识的样子,问徐嗳,“这是哪里来的苏大人?过去从没见过而。”

苏东坡明白他的意思,把话又咽回肚里,但不知吴复古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当徐暖向吴复古作了介绍之后 吴复古从怀里掏出一壶酒,说,“我带来一壶“洞庭春色”,请老朋友和这位苏大人品尝。”

徐暖连忙说:“不,不,今天我为苏大人接风,怎能让你备酒?请收起来吧。”说着就吩咐下人把酒菜摆上。

吴复古说:“既然你有更好的酒,我这壶酒就敬天吧。”

说着,把壶里的酒泼在了地上,又说:“那我也不能白喝酒。今天我和苏大人初次见面,你们都是当官的,司酒的角色可得让我干。”徐暖只得答应。

宴席一开始,徐暖先向苏东坡敬酒。待苏东坡回敬主人时,徐暖说:“下官从来不用酒。今天苏大人到来,也请见谅。”

苏东坡不好强人所 难,只好作罢。

苏东坡酒量不大,但觉得今天的酒特别好喝,多喝了几杯,已经喝过了量。

吴复古停下壶说:“徐大人,你不喝酒。 我和苏大人喝得不少了,到此为止吧。”

徐暖连忙说:“好。苏大人, 咱们改日再会。”

徐暧和吴复古走后,苏东坡心情畅快,文思奔涌,就让从人笔砚伺候。

不多时,吴复古又匆匆回到寺中。他一见苏东坡正在做文章,推了推苏东坡的肩膀说,“苏大人,快走吧,别在这里等死了! ”

苏东坡问: “怎么回事?”

吴复古说,“刚才徐暖酒里下了毒,要把你毒死。亏我从襄邑城中一位姓汤的朋友那里讨来了一把酒壶,叫鸳鸯转香壶,里边可同时盛两种酒,想倒出哪种便倒出哪种来。 我这壶里原来装的是‘洞庭春 色’,徐暖不让你喝,我就故意把酒倒在了地上。 其实我倒出的只是半壶,里边还有半壶。他为你准备的毒酒虽然装入了壶中,但我掌握机关, 役向外倒,你喝的全是我带的酒。要不你的命早没有了。 徐暖是受章惇的指使,要在襄邑结果你的性命。我和徐暖要好,事先探得了消息,所以今天特来相救。徐暖知道你没死,必不肯罢休。你赶快收拾收拾,启程逃命吧!”

苏东坡听了十分震惊,一揖到地,再谢吴复古的救命之恩。

后来吴复古去南方看望苏东坡,又带了襄邑的特产“洞庭春色”和“钟山松醪”两种酒。两人痛饮之后,苏东坡作了《洞庭春色赋》和《钟山松醪赋》,送给了吴复古。这两篇赋流传下来,成为苏东坡赞酒文章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