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形式科学 > 计算机科学 > IT网络

IT网络

JAVA NIO系列(三)缓冲区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21IT网络 小博士
缓冲分类
NIO中的Buffer用于与通道进行交互,数据从通道读入缓冲区,又从缓冲区写入通道。Buffer就像一个数组,可以容纳多个相同类型的数据。每个基本数据类型都有一个对应的缓冲区类:Buffer。

缓冲区分类 

NIO中的buffer用于和通道交互,数据是从通道读入缓冲区,从缓冲区中写入通道的。Buffer就像一个数组,可以保存多个类型相同的数据。每种基本数据类型都有对应的Buffer类:

JAVA NIO系列(三) Buffer 解读-风君子博客

缓冲区的属性

1、capacity(容量):buffer本质是一个数组,在初始化时有固定的大小,这个值就是容量。容量不可改变,一旦缓冲区满了,需要将其清空才能将继续进行读写操作。

2、position(位置):表示当前的位置,初始化时为0,当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写入buffer时,position会向前移动到下一个可插入数据的Buffer单元。position最大值可以是 capacity-1。

3、limit(限制):在缓冲区写模式下,limit表示你最多能往Buffer里写多少数据,大小等于capacity;在缓冲区读模式下,limit表示能从缓冲区内读取到多少数据,因此,当切          换Buffer到读模式时,limit会被设置成写模式下的position值。

JAVA NIO系列(三) Buffer 解读-风君子博客

一、使用NIO进行文件内容的复制:

public class Buff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d:/in.txt'); FileChannel channel = fis.getChannel();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d:/out.txt'); FileChannel channel1 = fos.getChannel(); //初始化缓冲区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20); System.out.println('通道文件的大小:' + channel.size()); System.out.println('缓冲区初始化时当前位置:' + buffer.position()); System.out.println('缓冲区初始化时可写的限制:' + buffer.limit()); System.out.println('---------循环开始-----'); //判断通道内数据是否读取完成 while(-1 != channel.read(buffer)) { System.out.println('缓冲区写模式下当前位置:' + buffer.position()); System.out.println('缓冲区写模式下的限制:' + buffer.limit()); //将缓冲区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 buffer.flip(); System.out.println('缓冲区读模式下当前位置:' + buffer.position()); System.out.println('缓冲区读模式下的限制:' + buffer.limit()); //判断缓冲区内是否还有数据可读取 while(buffer.hasRemaining()) { channel1.write(buffer); } buffer.clear(); } channel.close(); channel1.close(); fis.close(); } }

执行结果:

通道文件的大小:36 缓冲区初始化时当前位置:0 缓冲区初始化时可写的限制:20 ---------循环开始----- 缓冲区写模式下当前位置:20 缓冲区写模式下的限制:20 缓冲区读模式下当前位置:0 缓冲区读模式下的限制:20 缓冲区写模式下当前位置:16 缓冲区写模式下的限制:20 缓冲区读模式下当前位置:0 缓冲区读模式下的限制:16

1、文件的大小为36个字节,缓冲区初始化的大小为20个字节,程序中进行了两次读取操作,才完成了文件内容的复制。

2、可以看到,在缓冲区写模式下,limit的大小始终等于capacity;而在读模式下,limit等于模式切换前position的大小。

二、Buffer的分配

Buffer对象的获取需要进行分配,每种类型的Buffer对象都有一个allocate方法。我们以程序中的ByteBuffer对象为例: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20);

我们去跟踪下源码:

1 public static ByteBuffer allocate(int capacity) { 2 if (capacity < 0) 3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4 return new HeapByteBuffer(capacity, capacity); 5 } HeapByteBuffer(int cap, int lim) { // package-private super(-1, 0, lim, cap, new byte[cap], 0);

//在这里已经创建一个以cap为大小的字节数组(new byte[cap])

ByteBuffer(int mark, int pos, int lim, int cap, // package-private byte[] hb, int offset) { super(mark, pos, lim, cap); this.hb = hb; this.offset = offset; } Buffer(int mark, int pos, int lim, int cap) { // package-private if (cap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capacity = cap; limit(lim); position(pos); if (mark >= 0) { if (mark > pos)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mark = mark; } }

//数组的创建在ByteBuffer类里面已经创建,在父类Buffer里,初始化容量、限制、位置等一些公共属性。

三、Buffer模式的切换

buffer.flip()该方法是用于将缓冲区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这是一种固定写法,该方法的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limit = position;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调用flip()方法会将position设回0,并将limit设置成之前position的值。

四、remaind方法

public final Buffer rewind() {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将position的位置设置为0,表示可以重新读取Buffer中的所有数据,limit保持不变。

五、clear方法

1 public final Buffer clear() { 2 position = 0; 3 limit = capacity; 4 mark = -1; 5 return this;

1、一旦完成对buffer中数据的读取,需要让buffer做好再次被写入的准备,这时候可以调用clear方法来完成。

2、clear方法将position设置为0,limit设置为容量的值,也就意味着buffer被清空了,但是这个清空的概念是写入数据可以从缓冲区的指定位置开始,但buffer里面的数据并没有 删除。

3、如果buffer里面还有数据没有被读取,这个时候调用clear方法会导致那些数据被“遗忘”,因为没有标记告诉你哪些是读取过哪些没有被读取。

六、向buffer中写入数据

1、通过channel写入;

2、通过buffer的put方法写入:

buffer.put('channel'.getBytes());

七、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1、通过channel读取;

2、通过buffer的get方法读取:

byte b = buffe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