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任哥舒:我所认识的李学斌

发布时间:2022-07-27儿童文学 评论者
李学斌一定会一直记着他肩头沉甸甸的父辈的期望,因为,他的少年小说《走出麦地》中的“父亲”之爱和现实生活中父母长辈们的爱护,给了他一路走来的坚实力量。他从大西北的家乡一路走向东南沿海的大都市,稳稳地站在

李学斌一定会一直记着他肩头沉甸甸的父辈的期望,因为,他的少年小说《走出麦地》中的“父亲”之爱和现实生活中父母长辈们的爱护,给了他一路走来的坚实力量。他从大西北的家乡一路走向东南沿海的大都市,稳稳地站在了长江入海口,立足于这片富有韵味的江南土地。这是他30年的儿童文学行程,犹如一部激越的乐章,鸣响在上海这座儿童文学重镇。

大西北那片广阔的麦地是他文学人生的起步之处,他努力地在他事业的天地建功立业,他的父辈兄长们一定始终关注着他。那片骄阳暴晒的土地教会了他许多人生的道理。他的人生路途会有坎坷,会有犹豫,但是他那颗心一直在火热地跳动。说起对儿童文学不尽的热爱,他时常会忆起小时候的经历。他小时候很幸运,有一个同学家里有许多的少儿刊物,譬如《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他在那个同学家里读到了许多这样的儿童文学书刊,那是这个同学的父亲给这同学订阅的,因为这位长辈懂得孩子的教育,知道世上有“儿童文学”这种好东西,明白要用优秀的文化感染孩子。因此,文学的种子播在了李学斌的心中,随着岁月的流去,儿童文学的种子不断地抽芽生长,他的文学理想越来越丰满。他铭记着曾经有过的幸运,那块他“走出”的麦浪翻滚的土地上,有许多中华文明的积聚,他懂得感恩,心中充满深沉的爱。

因为他有这样实实在在的动力,所以他一直能怀着振作的精神奋斗着。在喧嚣的大上海,在一往无前的奋进中,他保持着来自那片“麦地”的一个男孩对大千世界的真爱,保持着对人生的坦诚自信。

《走出麦地》是李学斌早期的一篇代表作,他凭着这篇少年小说让大家知道了他的名字。在之后的日子中,他不断地让自己的光芒闪耀出来,使大家不断了解到他的创作、他的评论,更有他的勤奋。我读着《走出麦地》,那些情节和细节不知怎么的会让我想到自己的亲切的长辈们。小说的行文俏皮生动,比喻大多是花了功夫的,比如,为表现人们在酷暑的猛烈阳光下劳作的辛苦,他描写道:“那些麦穗上面的刺就像箭一样射向我的眼睛”;“父亲”手里的烟头,在他的笔下成了“那个明亮的火点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命运的大门”;还有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他十分爱惜,而同学们取笑是“秃尾巴驴”,他也不怎么气恼,一直骑着这辆自行车,在三年时间里上学放学,收获了学业,最后完成了“走出麦地”的路途。

李学斌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一样,是个有很高气性的人。他把他现实生活中考取的那个大学作为文中主人公所考取的那个大学写进了小说。文中提到的“师范大学”应该就是现实中的“上海师范大学”吧,可能跟李学斌心仪的某大学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写到“他的心情黯然”。但是,前方究竟会有怎样的景象呢? 这个实际上谁都没法预测,而能够猜测到的是,李学斌依然会有那股拼劲,有着在高中里发奋要考出好成绩报答父母和所有关心他的乡亲们的决心。

他来到了上海,走进了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园,在那里,有一个好老师等待着他,那就是梅子涵先生。大家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一所所谓的“好大学”,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有很好的老师。而李学斌在上海师范大学遇上了他的老师梅子涵先生。实际上,他就是有机会上到了一所很好的大学。梅教授用亲切的兄长之情,用与《走出麦地》的作品里边那个父亲一样的深沉的爱来呵护李学斌,把他看作自己的一个弟弟,一个需要他细心扶携的学生。在梅老师的课堂里,李学斌得以顺心地迈开步伐,走向儿童文学的广阔天地,取得一个又一个优秀成绩,文学创作、理论研究、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李学斌一步步行进得很踏实,他在儿童文学的道路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不喜欢那些花哨的宣言或标榜,而是希望有实实在在的成绩。他成功地融入了上海这座大都市,在这座儿童文学的重镇发挥出了自己的力量,被大家公认为上海的一个新生代的儿童文学实力派作家。

少年儿童出版社,可谓他人生的重要一站。工作中他不事张扬,而是用他自己默默的努力和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对工作的圆满成绩而影响着周围的同事,让大家感受到一种令人感奋的工作节奏和热诚的气氛。

新世纪到来后,上海作协儿委会为展示创作力量,激励青年作者,提出了举行“儿童文学新十家研讨会”的想法。但是上海这些年的儿童文学年轻作家队伍有些“阴盛阳衰”,名单里有九位女士,男士只有一位,那就是李学斌。于是在这个“新十家研讨会”举办前,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出不妨就举行九位女作家的研讨会,还笑着劝李学斌,是不是这一次就不要加入这个研讨活动,说,北有辽宁的“儿童文学小虎队”,南有上海的“儿童文学九凤”,很有新意,很有宣传点。李学斌当然是断然“反对”了这个想法,他带着一贯的笑盈盈的神情,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不可能,我绝不可能退出这个活动。是的,李学斌的儿童文学成就已经十分引人瞩目,旁人大都客观地认为:此时的上海儿童文学界已不可能忽略对李学斌的关注,他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有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短篇小说《走出麦地》、长篇小说《蔚蓝色的夏天》以及《舒叶与神秘小狗》,这是李学斌创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可以看到这是贯穿他人生特点而发展的,从最初的麦地里的阳光,到蔚蓝色的夏天里“小哥儿俩”由自己的家乡进入城市生活,在城市与陌生而新鲜的朋友们交往,有了陌生而新鲜的交友经验。终于,《舒叶与神秘小狗》这部长篇小说让读者完全沉浸在了作家对城市生活的亲切描绘中。这本小说的起始,来自于一种奇特的动物,来自于这个动物朋友对人类的呼唤。这本关于一个城市女孩和一条身世神秘的“小狗”的小说开拓了儿童文学的题材面,提供了儿童文学创作新的可能性,使孩子们的书架又增添一种色彩。我们这位文友在不断地寻找写作突破口,不停地往文坛更精彩的前方迈进,总想着要在自己的笔下点燃一些亮色。

李学斌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和评论,更是花费了多于别人的精力和功夫。他对众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做出了细致、翔实的分析。他的评价令人信服,很有借鉴性。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馆发起开展一个“儿童文学基地项目”活动,特意找到上海市作协儿委会进行了强强联手。在这中间,李学斌利用他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他在这方面的擅长和前期已经做过的工作,得心应手地介入了这个工作,承担对作家们的评价和介绍。儿童文学界的同仁们对李学斌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够在这方面为上海的儿童文学做更多的事情。他不负众望,在近年出版了专著,对上海的儿童文学实力派年轻作家和卓有成就的各位前辈作家进行了分析评论,将他们的作品介绍给读者,将他们的成就介绍给社会,为上海的儿童文学实实在在地做着实事。浦东图书馆现在常年陈列的一个展览,每天迎来不少读者。大家流连忘返,在这里获悉了许多儿童文学的信息,认识了许多作家。这个展览有李学斌的重要功劳,他细致准确地按作家的大体情况排列了作家队伍的阵容,让大家对上海儿童文学100年来的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知晓,从第一代到最新的一代,对儿童文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由于他的努力,使浦东新区图书馆的“儿童文学基地项目”开展得更顺利。这项工作填补了上海儿童文学界的一些空白,为读者和同行们所称道。

上海儿童文学理论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似乎后继乏人、力量不足,众人都意识到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李学斌这样的中青年文友在挺起胸膛承担这样的使命,令人十分欣慰。并且李学斌也多次向同仁们发出这方面的呼唤,相信年轻的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一定会不断地涌现。希望他们携手集结于儿童文学的宽广论坛,开创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