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现在大一的我很颓,不认真上网课,不认真读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对生活充满热情?

发布时间:2022-07-13范文大全 作文王
没有认真听课=对生活没有了信心?
这二者实际上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但是这在题主的脑海里却是成立的。那是因为题主陷入了负面情绪循环之中——对焦虑这种情绪产生了焦虑。
1、是你的想法出了问题,而不是你这个人

没有认真听课=对生活没有了信心?

这二者实际上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但是这在题主的脑海里却是成立的。那是因为题主陷入了负面情绪循环之中——对焦虑这种情绪产生了焦虑。

1、是你的想法出了问题,而不是你这个人出了问题。每个人都是有低潮期的。

有一篇文章名字是“不要再冬天砍树”,大概的内容是,作者在冬天看见有了枯萎的树木,就想砍了它们取暖。然而他的父亲却告诉他,不要再冬天砍树。作者不解,到了春天,作者才理解父亲的话。因为那些看似枯死的树木,到了春天又长出了新芽。

这是一篇文章久远的文章。告诉我们,处在人生的低潮期时,处在人生的冬天时,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把自己给丢弃了。

不想学习是有原因的。心理学证明,人长时间得在封闭的环境中做事情,就会容易暴躁不安。而坏情绪就像水里的波纹,越想用手把波纹按下去,越会有更多的水波出现。

总结,常反思自己所处的状态,常反思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这个人。

2、从长远看,这件事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有利于我们成长。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度过了这道“坎”。我们是不是又变得坚强了些?

正如打疫苗(疫苗的本身就含有少量的病毒),这会让我们产生免疫能力。当大量病毒来真得来临的时候,我们身上就可以抵抗它的入侵。

在初高中时,我们可以说“一帆风顺”,最多也就是对学习,对异性的有些困惑而已。算不得什么大的困难。现在的困境,需要题主独立和勇敢地拥抱它。过关了,你的内心一定会变得强大。

比如,思考一下,是因为害怕挂科,还是因为没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害怕、苦恼?

如果害怕挂科,可以自学,遇到不会的地方再去听老师的课。如果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总是想玩手机。可以先把玩手机的时间缩短。

总之,想清楚到底是什么困扰着你。然后试着去改变。

如果找不到,可以先不再学习,多帮母亲做着家务。心中多替别人着想,也容易从自己的脑海所创造的,而现实还没有发生的世界中走出来。

写在最后,不如先不去想学习的事情。出去散散步,多锻炼些。把自己的状态调节好了,再一点点累加学习的时间。大学生,完全可以做到自学。

典型的浮躁心理,需要立即改变,给你两点建议供参考:

1.要认识到,大学可能是你最后的校园生活,一旦毕业,你会被推上社会的独木桥,所以你得好好珍惜,学习知识和社交,否则会陷入竞争的洪流,而无力挣扎。

2.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给自己做规划,不会的多求助学长,多学习身边优秀的同学。锻炼身体,努力学习,弄懂专业,有精力的可以报第二学位。还有精力,可以谈一场恋爱,给自己心灵找个寄托,共同积极的进步。

网传岳池女孩被多人殴打,一直跪在地上,打人者还叫嚣“你要天天挨打”;警方正在调查,涉及人员被控制。你怎么看?

这个事情发生在四川岳池一中,内容如下:

在这段1分52秒的视频中,几名大约10多岁的孩子聚集在一个房间里,被打女生一直跪在地上,流着泪说着什么。一动手男生对该名女生称,“你在岳一中要天天挨打”。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该视频在9月3日晚上,已经在岳池当地社交媒体中流传。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就非常气愤,这些父母对孩子是如此教育的?学校又是怎么教育的?这样的学生随意打人,法律却拿他们没啥办法,难道就真的只能任其这些校霸随便欺负她人吗?

我个人建议,对于这样的人,既然拿他们没办法,没法入刑,那就父母代为入刑拘留,因为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不好好教育,子女干下伤天害理的事情,那就是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失职,父母的纵容导致,父母需要承担责任。

其次就是要改有关未成年人受处罚的问题,降低到12岁,或者14岁,一旦犯法,跟大人一样受处罚,不然,这样的未成年人校霸、流氓地痞,可以逍遥法外,就因为还未成年。

又是校园欺凌事件,每过一段时间,似乎总有类似事情发生,我们不知道在那些没有被拍摄上传的背后,还有多少欺凌在发生,还有多少学生在承着这样的心理包袱和伤害。每每看到这样的事件,都会让人无比愤慨,在愤怒的同时,我们不免要问,对待校园欺凌,难道我们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难道我们就这样容忍他们这种行为吗?

看看四川岳池传出的视频,又是耳光又是揣人,才不过十几岁的孩子,都还是些初中孩子,下手竟然如此狠毒,其态度极其嚣张,没有一点忌惮,让人难以想象那是一群孩子做的事情,其暴戾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从这些孩子的言行当中,我们也可以肯定,这绝非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做,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啦,不知道他们还欺负了多少孩子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它的初衷是保护未成年人,但在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它的保护对象似乎错了。每每看到此类事件之后,我都在想,我们能不能有一种制度或者纪律,一种在法律之外的,专门对付这样行为的孩子,他们没有成人,达不到成人法律制裁的标准,但也应当让他们知道错误行为的危害性,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伤害性,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敬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