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基层反映: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村干部发言稿三篇

发布时间:2022-07-19范文大全 文豪
发言稿指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基层反映: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

发言稿指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我爱文学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基层反映: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村干部发言稿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层反映: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村干部发言稿一篇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好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文化水平高”的村干部队伍,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组织保证,也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奋斗目标的强基之本,富民之路。

  对此,以马龙区为例,围绕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业强不强,全凭“领头羊”,农村美不美,重点靠治理,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村干部”,调研发现,当前村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自觉性不强,自我要求不严。全区村“两委”班子中,55岁以上的占16%,初中以下的占40.2%,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低学历问题较为突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赶不上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和步伐。大多数村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遇到问题才翻资料、请教别人,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新政策、新理论。一些村干部对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还不清楚,在乡村治理中缺乏依法治理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粗糙简单,自我要求不严。

  2.工作主动性不强,疲于日常应付。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事情急就先干什么事,一拨一转、不拨不转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工作疲于应付,只追求表面成绩,缺乏实干担当的精神。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有资金、有项目的跑的紧,落实得快,需要花钱的工作一推再脱。比如:有些村干部在环境卫生治理中,有项目就跟着领导前追后撵,没项目的,村上卫生真真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工作主动性不强。

  3.统筹抓落实不强,注重眼前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近两年来,大多数村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投入到脱贫攻坚和环保等重点工作,目光仅仅停留在眼前工作,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统筹抓落实力度不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思维和系统性规划不到位。

  4.廉洁自律性不强,利益导向严重。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敬畏意识不强,心存侥幸心理,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缺乏认知学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违反任何纪律要求,心存杂念,到处伸手,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补助资金发放过程中,将党员身份和党的纪律要求抛弃脑后,面不改色,大肆敛财,把群众利益作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有效武器,不但违反了党纪党规,而且严重影响了本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5.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干劲不足。大多数村干部是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承担者,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村干部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加上现在对村干部的管理要求跟机关干部同标准,村干部对家庭经营、孩子教育等基本无暇顾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开销严重受到制约。另外,根据目前现有的政策体制,年龄大一点的村干部前途一眼就能望穿,觉得只要不违反纪律,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信心大幅下降,缺乏有效的鼓励激励机制。

  6.政策保障性不强,用人资源缺乏。近年来,国家虽然也出台了鼓励村干部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但由于年纪和学历限制,真正能拥有报考资格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时间忙于村里的日常事务,自身充电和学习的时间不多,在考试中优势不明显。即使有幸被选拔到公务员序列,也是寥寥无几。村里一些优秀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开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待遇保障,现有的村干部工资待遇,在外务工人员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实现相应收入,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优秀人才资源基本上全部流失在外,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有的“鱼跃龙门”留在大都市、有的身强体壮进城务工、有的头脑灵活当上了老板,村级干部面临着能人不愿干、常人干不了的尴尬局面,用人资源极度缺乏。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治理能力。乡村振兴,思想引领是关键。依托现有的学校资源,建立农民党校,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每月利用2-3天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农民党校开展学习培训,结合菜单式培训,邀请省市党校知名教师或行业专家到农民党校进行授课,将现任村干部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电脑技术操作、政策理论掌握基本要达到适应当前工作环境的水平。同时,将农民党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范围,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导,定期通报,确保村干部能力提升学习培训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村干部依法治理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2.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工作积极性。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责任分工明确,乡村振兴才能循序渐进,农村工作头绪多,事复杂,建设一个好支部,把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到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县区党委应认真对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时制定出符合本县区实际情况、操作方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安排意见,制定各类助推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落实区级各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把乡村振兴战略每一项工作严格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部门、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顺利推进。

  3.用活“三项”机制,强化担当作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催化剂、实干家。县区组织部门应及时制定和出台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落实“三项机制”的安排意见,建立乡村振兴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完善量化考核办法,将村干部与县区部门、乡镇(街道)干部分类考核,真正把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好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把不干事、天天混日子、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清除村干部序列,在推动工作落实的同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注重分类指导,推进齐头并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县区要及时组织各行业部门,配合基层乡镇(街道)党(工)委,指导村“两委”班子,围绕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本村“三农”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帮助健全完善全域化乡村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各行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厚植文化力量,注重生态宜居,发挥组织引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齐头并进,帮助村干部做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管好村务的当家人。

  5.加大执纪问责,打造干净队伍。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充分发挥各级纪检部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建立更加完善的村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促进村干部紧盯纪律红线,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感,努力建设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6.创新激励机制,提振干部信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由“基本工资+任期补贴+绩效奖金+养老保险”的报酬体系。积极推选对政治素质好、乡村振兴实施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增强村干部政治荣誉感、使命感。鼓励支持本村年轻人到村发展,吸引在外青年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把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及时吸纳入党,建强村级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7.优化待遇保障,筑牢战斗堡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面向乡村振兴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增加招考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比例,适当放宽招考年龄要求,建立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县级以上受表彰加分机制,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选拔到乡镇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

  基层反映: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村干部发言稿二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因此,面向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村级机构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大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滞后,依法办事与创业致富能力不强;民主意识缺乏,落实财务制度不严;以权谋私,在处理村级事务过程中不公不廉;班子不团结,战斗力弱等等。为什么在新时期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村级机构的运转不能得到严密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出现问题有了一定的土壤和条件。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人用人观念滞后,选用村级干部模式“单一化”

  当前对选用什么样的人当村干部,观念上客观地存在有这样的看法:选老实稳重的人,不容易出现违纪违法问题,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和临时交待的任务难以完成;选有点“蛮性”的人,较容易出现工作作风问题,但能“镇”得住农民,布置的工作好开展,乡镇干部下村省劲。一些村民也认为,选老实人当村官,在村霸、恶棍、“钉子户”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蛮性”的人当村官虽主观、独裁、专断,甚至多占多拿一点,但这种人往往能以“恶”治“恶”,村霸、恶棍、“钉子户”都忌他三分,有什么任务,大家一起沾,相对公平一些。另外,在群众中,对村民直选的村干部只是简单片面地去认识村干部的选拔条件,甚至认为要选拔为已所用的干部,出现“宗族”、“派别”的选举村干部现象。这些选人用人观念上的滞后,便使一些作风不实、投机钻营的人混进了村干部的队伍。

  2、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村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干部,原来接触不多或没有做过村两委工作,

  1对村干部应当做的工作不完全清楚;还有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不太了解。目前,让村干部经常受教育的培训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地方针对这种情况也显得重视不够。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过多强调让村干部在实践中学习,而忽视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导致了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思想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从整体上看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当遇到处理具体问题或突发性事件时往往形不成合力应对。3、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干部与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乏力

  目前乡镇在对村干部与村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洞与形式主义,缺乏监管力度和扎实作风。少数乡镇干部到农村去了解情况,多是听从村干部的汇报,不注重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意见,因此难以掌握村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村干部的要求、监督往往流于一般的泛泛要求,缺乏针对性。一些村干部也片面地认为,自己是村民海选的,只对村民负责,对上级布置任务不够重视。同时现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也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如党支部组织如何对村级人、财、物监督的问题,村务公开如何对村级集体财产运营监督的问题,村民理财小组(监委会)如何对村财务、村集体经济监督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4、资金监管不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虽然当前各村都建立有财务管理制度,成立理财小组、村财务监督小组,且公布上墙,但这些制度执行难,理财小组、村财务监督小组也显得乏力,甚至因人员长期外出有的形同虚设。有的村会计出纳配备不全,或者会计出纳一人兼,没有相互制约;有的村支书或主任自己就管钱管章,很多大数目开支不经村委会集体讨论;许多村没有很好地实施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对现金、实物管理不严,对集体经济的操作很少接受群众监督,因违反规章制度或工作失职造成经济损失也很少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民主意识淡薄,群众参与管理能力有限

  由于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低,参政议政意识薄弱,村民自治能力也不高,虽然宪法、法律赋予权力,但没有懂得去充分珍惜和行使,从而造成参加管理村事务的方式方法缺乏,措施不力,目标不明确。现在农村党员、青年骨干许多外出打工,长期在外,对村委会的事情不了解,也很少过问,因而对村委会事务不能进

  行有效的管理,导致村干部放任自流。所以,民主意识淡薄、群众参与管理能力薄弱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选人用人观念,用作风好的人

  村级干部直接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村干部作风的好坏,对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至关重要。用一些作风不好的人当村干部,短期看,有些工作任务可能好安排一点,但那些作风不正的人工作态度粗暴,往往以权谋私,从而损害干群关系,侵害群众利益,阻碍整体工作的推进。因此,要端正选人用人观念,改革村级干部人事制度,扩大村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评、民主评议等方式来选用村干部;在村干部中逐步推广任前公示制度、公开选拔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科学的村干部评价标准,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评价和考核。同时教育农民认清选举村干部的重要意义,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通过端正选人用人的观念,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当村干部。

  2、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

  建立让村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教育培训机制,优化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宣教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反腐倡廉教育力量分散、合力不够的问题。围绕教育的工作协调和力量整合,构筑大宣教格局的有效机制,采取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除平时自学外,每季度一集中培训,每半年一集中总结交流,以深入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执政为民、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教育;加强村干部“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有针对性地为村干部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农村实用致富技术与创业信息培训班、集体资产管理培训班,从而增强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与创业致富的能力。同时引导村干部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报刊学习党纪党规和有关法律知识,学习正反典型教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大力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普及民主法制科技知识,增强他们参议村务的能力和积极性。

  3、创新民主理村制度,规范干部权力行为

  一是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由村两委共商讨村内大

  事,本着分工不分家的原则,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二是建立党员代表会议制度,使村内党务、村务、村干部各项工作都在党员的有效监督下,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和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给群众发言权,听取群众的意志和要求,交给群众决策权,发扬人民民主。四是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时间、内容、程序、形式,给群众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五是建立村干部定期测评制度,每年度测评2—3次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团结协作、工作与生活作风情况,测出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以及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强化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4、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存在漏洞是引发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温床”,也是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针对目前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深化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村帐乡(镇)代管”制度,由乡镇代村做帐并实施监管。这种制度即是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农村合作经济财务会计中心”,中心设记帐员,负责村的记帐工作;村级取消会计,设专职报帐员,负责办理收支结算和报帐手续。配强配好村民主理财小组,维护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权威,独立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逐月审核,形成乡镇、村两级双重监督与管理的新型财务监管格局,认真执行村级“零招待”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改变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5、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构筑真抓实管的责任防线

  推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各村支书、主任签订责任书,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做到与其他重要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落实,切实把各村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内容。对不正确履行职责,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问题的村干部严肃查处。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采取每月抽查,每季度重点查,半年普遍查,年底综合查的办法,及时、详细地掌握村里的真实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督促改进。乡镇设立举报箱,建立领导干部群众信访接待日制度,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及时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查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基层反映: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村干部发言稿三篇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

  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三是拖欠税费现象严重。多年来,农民税费的收缴基本都是采用动员其自愿上交的办法,对那些不愿上交税费的农户,乡、村两级显得束手无策,而县里采取的政策是任务要完成,问题不能出。乡里为保稳定,只能收多少算多少,实在没办法只能由乡村干部自己垫付。农户的欠款收不上来,该上交县财政的税费任务又要全额及时上缴,容易形成理不清的“债务链”,加速乡镇经济的恶性循环。某村近三年来村干部垫付上交税费13.78万元,仍欠乡镇税费7.82万元,而该乡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财政任务,只好又先替该村垫缴欠税部分,形成难解的债务链。四是债滚债,“雪球”增大,造成乡镇债务逐年攀升。五是乡镇财政包干体制直接导致乡村负债。九十年代初,县对乡实行财政包干,由于乡镇财政缺口大,县里给各乡下达各项经济任务逐年增加(主要是指农特税,生猪税等),乡里完不成任务只好垫交。据调查,某乡人口3.8万,该乡从2002年一2004年三年共垫交各种经济指标任务款(税款)135.7万元。六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修缮建设等公益事业导致乡级负债。多年来,由于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投入较少,而乡镇可用财力又少,公益事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靠向金融机构借贷甚至拖欠工程款。这方面相当普遍,有的占总债务的比重还较大。例如,某乡投资公益事业负债120万元,占该乡总债务的33.24%。

  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如某乡15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这些部门机构就像各国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机构,它们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却可以不听乡镇政府的“调遣”;它们各自掌管着一个方面的权力,各自为政。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机构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这种局面既不能对乡镇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完善服务。二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职能不清的问题。由于“政、企”、“政、事”和“政、经”不分,乡镇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该管的没管或者没有管好”,或者“管了不该管的事”。乡镇政府插手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内部事务,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又担当了本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而乡镇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存在“上”与“下”的矛盾。

  4、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一是宗教、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如某县已登记的宗教场所240所,非佛非道的场所(指方神庙类)达295处,仅去年一年依法取缔的非法场所就达51所;近年来各地宗族势力也在逐渐抬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村干部的选举工作。这些都导致农村基层精神文明有所滑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减少。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

  5、少数乡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乡镇干部待遇偏低。乡镇干部与县直关干部同为国家公务员,却待遇不一,国家规定的170元补助性工资以及菜篮子补贴乡镇干部都得不到保障。据调查,乡镇干部月平均工资684元,每月工作性支出约200元(含摩托车交通费,通讯费,每年报刊摊派,各项捐款等),用于家用仅剩484元,而乡镇干部“一头工,一头农”现象突出,生活较为贫困。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政治地位较低。例如,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大多从县直机关下派,从乡镇一般干部中直接提拔的较少。乡镇一般干部进城工作率也还不到8.5%,缺乏城乡交流,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此外,乡镇干部在许多工作中没有执法权,难以依法行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要从理顺体制、转变职能等方面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当前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特别是基层政府热衷于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要求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能定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二是树立现代政府理念。要摒弃政府权力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政府从具体参与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出来,把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当前,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它对统筹城乡经济、破解“三农”、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运用间接管理手段和动态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2、积极化解乡镇债务,理顺乡镇管理职能。我国政权运作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各级政府将事权下移,最终都落在行政链条最低端的乡镇头上。乡镇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等“一票否决”的悬剑。近年来,乡镇政府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越来越紧张的财政使乡镇的调控能力愈来愈弱,条块不协调,使乡镇的权力愈来愈小。乡镇范围内,几乎凡是有权的、具有吸纳能力的所站全都收编上划,诸如税务、国土、工商、财政、公安等,乡镇政府的行动不仅常因之受掣肘,而且还常常要为他们支付许多费用。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体制削弱了乡镇一级政权的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要协调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提高基层行政效能,一方面要强化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及时有效地化解乡村债务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温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关键。一是削减高息借债,对乡村所欠的私借公用部分,要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个人借贷利率(月息10%以下)。二是对农民拖欠的税款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能减免给予减免,有能力偿还的要依据法律手段予以征收。三是对以集体名义为企业借(贷)款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给企业,由其负债偿还,企业已合并、转制的,由新企业偿还,企业已经倒闭的,可先挂账,企业已经租赁经营承包的,从租赁费中划转偿还。四是统筹考虑,倾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核销银行贷款的死帐,另一方面区别对待,对一些“合理”,国家逐年拔出专款予以化解。五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精减机构人员。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工作量大减,应严格按照2003年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要求,严格执行乡于部编制,逐步消化超编人员。另一方面要对乡镇政权设置进行改革。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乡镇自治,取消乡镇政权,将目前乡镇政权从国家行政组织变成杜区自治组织,或者是把乡镇作为县级派出机构,大幅度精筒人员和职能。

  3、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事权与对权相对应。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材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承担的各种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任务并没有相应减少,尤其是乡镇一级在对财政分配方面处于最不利的地位。要从体制上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方式、利益分配结构、承担的责任和展行的义务等明确下来。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济等基础性的社会公共服务应该由中央承担,在地方承担的任务方面,省、市、县各级的侧重点也应该明确。

  4、整合农衬政治资源,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由于农村材政经费短缺、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减弱等因素,党政机构对社会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动员能力下降。整合农村政治资源、提升基层党政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一项紧迫任务。首先,要扩大党员覆盖面。要吸纳农村新精英进入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培养和发展农村经济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把他们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积极引导他们把个人致富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更好地配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权威性。其次,要积极拓展基层政治参与渠道。推行选举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实行直接选举;改革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分配方式,名额适当向农村精英倾斜;加强与新兴社会组织的沟通,畅通民意收集和反映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政意识。第三,要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程度。随着“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有必要引导农户组织和参与一些以互惠互助、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参与市场流通的需要。第四,要合理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公共服务活动,比如兴修水利、修筑村道等,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使群众既得到实惠又受到教育,增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

  5、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严格按〈〈公务员法〉〉保证乡镇干部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正常的福利补贴,要从政治上多关心和培养乡镇干部。县级以上财政要把乡镇条块差额拨款站所人员工资和村干部的工资纳入上级财政预算并予统发,减轻乡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既要开阔基层干部的视野,夯实理论基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和解决各种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抓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建立起一支能力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要注意在实践中锻炼农村基层干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同时多创造条件组织基层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得到启迪合提高。要建立完善干部管理体系,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定岗位的的基础上,对一些界定不够清晰的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对一些重叠交叉的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干部考评体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