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形式科学 > 计算机科学 > 拍摄技巧

拍摄技巧

低处高楼拍摄技巧(高楼照片从高处往下拍夜景)

发布时间:2022-09-24拍摄技巧 我爱拍摄
今天给各位分享低处高楼拍摄技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楼照片从高处往下拍夜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
1、建筑摄影有什么技巧,拍好建筑照?2、求

今天给各位分享低处高楼拍摄技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楼照片从高处往下拍夜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建筑摄影有什么技巧,拍好建筑照? 2、求解高楼摄影的技巧,怎么能上到高楼楼顶进行拍摄,有什么秘诀? 3、如何才能拍摄好高楼等建筑物 4、摄影摄像技巧? 5、谁可以教我怎么提高拍摄技巧吗 6、如何学会照相技巧 7、怎样改变拍摄视角让照片富有冲击力? 8、硬核科普,世界摄影大师的摄影构图基础

建筑摄影有什么技巧,拍好建筑照?

建筑摄影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跟踪构图中的线条和形状。确实,观众对你作品的看法直接取决于这一点以及色彩。观众会喜欢对称线条和形状的建筑镜头,要学习如何通过建筑摄影唤起不同的情感,请发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形式的心理。

求解高楼摄影的技巧,怎么能上到高楼楼顶进行拍摄,有什么秘诀?

简单,找物业管理的人打交道去,看你的交际能力及背景身份……

身份、钱、礼物、口才(安照成功率排列)

另外某一些到达高楼楼顶高度的照片,可以通过特殊工具进行:航摄、多轴飞行器拍摄、气球拍摄。这就需要金钱、技术和胆量(没有相关手续的话,都会有人干涉,动作必须快,还要保证他人安全)……

如何才能拍摄好高楼等建筑物

尽可能在较远的地方,别用广角,尽可能用远摄,光照也要选择好了。

摄影摄像技巧?

摄影摄像的技巧

2007-03-19 10:54

几个技巧:

1、构图,就是选景。注意重心的问题,注意表现主角的突出。

2、光线的问题:光线要照到对象的脸为适合,也有时故意选择背光,突出光与影的关系。

3、拍摄技巧问题,因为选择构图与光线全靠摄影师。另外什么时候用柔光镜,什么时候用遮光镜,什么时候选用多少的光圈。

4、良好的摄影技术、加上良好摄影师,还要解决的是相机的问题。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别浪费了一些照相机的功能。

回答者:wingtt - 魔法师 五级 6-19 15:03

什么是光圈/快门优先

照片的好坏与暴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暴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那么,为了得到正确的暴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

手动模式是指你自己指定光圈的大小与快门的速度。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

了解了光圈、快门以及景深这些基本概念之后,何时使用光圈有限还是快门优先就不难了。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实用DC闪光灯操作技巧揭密

微距拍摄要减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一般都有内置闪光灯,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用户最好查阅数码相机的使用手册,了解内置闪光灯的使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使用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由于距离拍摄物很近,此时使用内置闪光灯只会导致曝光过度,所以需要进行减光处理。

减光就是减少闪光的输出强度,你可以在数码相机中进行调节,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光线依然很强。你可以用手遮住闪光灯,注意手指要靠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光线强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简单的利用餐巾纸这一类柔软的纸张遮挡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光线变得柔和。

改变闪光的角度

很多人在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习惯性地将闪光灯与被摄物体平行,以便让光线变得均匀。但是在拍摄具有反光性的物体时,例如玻璃、各种电脑板卡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亮斑,破坏画面的和谐。这个时候应适当改变数码相机的拍摄角度,从侧面进行拍摄,这样就能避免产生亮斑。

主体与背景反差大时适当补光

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补光不是直接打开闪光灯就可以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将相机设置成光圈优先模式,设定光圈的数值,利用点测光对背景进行测光,记下测得的快门值。然后切换到手动模式,设置成刚才所测得的光圈和快门值,再将闪光灯设置成强制闪光进行拍摄。这样就能兼顾主体和背景,照片的背景还原正常,主体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

慢速闪光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直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慢速闪光会使用较长的快门时间,以闪光灯照亮主体,然后配合慢快门保证背景也能够表现。如果你的相机已经具有慢速闪光功能,直接使用就可以了,没有的话可以在手动模式下设定较长的曝光时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外闪的使用

外闪,也就是外接闪光灯,既然有了内置闪光灯为何还需要外闪呢?主要原因是内置闪光灯功率小,所拍摄的范围小,而外闪的功率大,自然拍摄的范围也广一些。内置闪光灯已经固定,无法调节方向,而外闪可以灵活地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使用上更方便。不过,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可以配置外闪,数码相机要具有热靴或者同步接口才能使用外闪。

闪光指数(GN)是外闪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数的大小决定着外闪功率的大小,一般来说GN值在20~30之间的外闪就能满足我们的基本要求。建议你选择原厂的闪光灯,这样搭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这些闪光灯具有自动功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你选择手动的外闪,那么在拍摄时就需要设定合适的光圈值。GN=F(光圈)×L(距离),你需要根据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设定光圈的大小。例如外闪的闪光指数为24,你距离被摄者为3米,那么你的光圈就应该设置在F8。由于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很短,此时快门设置就不太重要了,设置成为安全快门(也就是此时镜头焦距的倒数)就可以了。

在平时使用闪光灯的拍摄中,闪光灯一般直接对着被摄者,这样很容易造成阴影,而利用跳闪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跳闪是外闪中一个很常见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说闪光灯不直接对着被摄者,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利用墙壁、天花板进行反光,这样能使光线变得自然、柔和。

闪光灯还有很多应用技巧,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列举其中一些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很多应用技巧还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奇!为什么DC微距景深效果特别好?

DC的浅景深表现不及FC,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DC的微距时浅景深效果却相当不错。下图就是用D7相机拍摄的微距照片,可以看出照片中的景深非常浅。为什么在微距摄影时,DC的浅景深效果显得与FC有得一拼呢?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用视觉印象一样的照片来作比较的。如下图所示,三种不同的相机所拍摄的同样场景来作比较才是合理的。很明显,在这种比较时,拍摄时的视角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35mm相机的等效焦距是一样的,而实际焦距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ISO值究竟怎么用?

ISO在传统相机上就是胶片感光速度的意思,通常我们使用的胶卷包装上都能明确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引申到数码相机上就相当于CCD感光速度。通过调节ISO值,可以使CCD的感光敏感度改变,并且ISO越高CCD感光速度越快。也就是说曝光量一定的条件下,ISO越高,曝光需要的时间越短。

不同胶片ISO感光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与相机快门指数之间或者光圈指数之间的关系一样,即ISO 100胶片的速度为ISO

50胶片速度的两倍,也即前者的感光度为后者感光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如果你用ISO 200胶片以1/250秒,光圈f 8拍摄景物,那么用ISO

100胶片拍摄同一景物就必须给与两倍的曝光量。为什么?因为ISO 100胶片只有ISO 200胶片一半的感光度。

ISO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CCD感光时间,这就为我们在弱光下的拍摄提供了方便。因为通常在弱光或夜晚拍摄时,会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使用闪光灯不当容易破坏曝光,手持拍摄不得不使用三角架来固定相机才能拍出清晰的相片,特别是对于小型数码相机的使用者而言,怎么可能背一个三角架出去娱乐呢?

用不同的ISO达到几乎相同的拍摄效果,可是快门时间却大大加快了。快门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抓拍运动场面,包括抓拍动物、竞技类比赛,还有水滴等,甚至可以拍出水滴静止的形态,而这些都是以较高的ISO为前提的。

然而ISO越高就一定越好吗?不少朋友也许会认为是这样的。市面上买到的胶卷不都是感光度越高越贵吗?确实高的ISO可以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情况,那么不同ISO设定下的画面质量又怎样呢?

ISO越高照片的颗粒感越明显。对于胶卷而言,颗粒感是由于快速感光时卤化银发生化学变化聚集成团块状而形成的,数码相机则是由于CCD快速感光引起像素感光不均匀而形成噪点的。这么一来,ISO较高的设定不适用于要求品质较高的图片,尤其是人像摄影方面,以及静物拍摄,特写之类。

所以在设置ISO的时候我们要灵活使用,这也是数码相机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发挥自如了,哪怕是小小的娱乐型数码相机,相信也一定能够将性能发挥到极致,拍出出色的照片!

参考资料:橡树摄影网

回答者:lustman - 试用期 一级 6-22 16:41

电视摄像技巧:

1、景别的运用

2、角度的选择

3、光学镜头的运用

4、摄像用光

5、画面色彩处理

6、运动摄像技巧

7、影视画面构图技巧

8、镜头调度

9、时空形象的造型表现

10、摄像机性能的掌握和运用以上十个方面都是摄像技巧所涉及的问题。你想全面了解,请看百度有关词条。

回答者:crz4658 - 举人 四级 6-23 18:21

十大要素之一:时刻准备好你的相机

有很多一生只出现一次的精彩画面都是在我们手上没有相机的时候出现的。为了能够拍摄到这些无价的照片,作为摄影发烧友的你,一定要随时随地手持一台能够拍摄的相机。如果你的专业相机的个头太大以至不便携带,我推荐你购买一台小巧的相机进行抓拍。我个人认为,一张在瞬间抓拍出来的普通照片,远比一张经过长时间安排的色彩丰富的图片来的有价值。

十大要素之二:让你的人像照片充满动感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可以让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现在杂志封面的PLMM的照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拍出来的。

十大要素之三:使用大变焦

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说,你的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照片越好。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现在很多的DC都能够在非常近的距离下进行拍摄。这为我们制造主题突出的图片提供了方便。

十大要素之四:使用简单的背景

在相机或者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拍摄。在这里情况下,尽量使用颜色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内容作为背景。这样也能够突出你图片的主题。

十大要素之五:使照片的主题远离构图的中心

虽然把主体位于构图的中心是一种非常正确的突出主题的方法,然而,适当的使图像的主题偏离中心能够增加图片的动感,而且这种不传统的方法也能够吸引大多数的目光。但是对中心的偏离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图片构图散乱的结果。

十大要素之六:将前景物体置入风景照片中

在我们拍摄远景物体的同时,最好能够把近距离的物体包括在图片中(比方说图片的四角)。这样可以突出图片的距离感,增加图片的深度。

十大要素质七:寻找合适的光源

光对于胶片(CCD)的曝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光源能够使你的照片看起来富有色彩、有深度并且美化你所拍摄的物体。强烈的阳光只是众多光源中的一种,对于拍摄人物来说,多云阴沉的天气情况是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天气中,光线非常的柔和对于脸部的表现也非常的好。而在大晴天所拍摄的人像非常的锐利,而且会产生阴影。

十大要素之八:稳稳地拿住你的相机

要想拍摄到锐利、清晰的图片,你的相机必须把持的非常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按下快门的时候,要匀速的轻轻按下,速度不要过快,否则会影响手持相机的稳定。你可以通过挂带构成一个三角的支撑以保持相机的稳定。当然,最好还是能够使用三角架。

十大要素之九:正确地使用你的闪光灯

如果你能够充分地利用闪光灯,你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特别是在室内。每台相机的闪光灯都有他作用的范围,在拍摄的时候要把物体至于闪光灯作用范围内。一般来说,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在4~12英尺之内。不光是在室内,在室外闪光灯也能够发挥作用,他能够淡化阳光所产生的阴影,并且使色彩明亮。

十大要素之最后:使用正确的ISO SPEED(这个跟kodak的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ISO值对应不同的光线。一般来说

ISO 100:晴朗、明亮的天气

ISO 200:多云、阴冷的天气

ISO 400:室内,夜晚

回答者:蓝颜红颜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24 00:57

照片的好坏与暴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暴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那么,为了得到正确的暴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

手动模式是指你自己指定光圈的大小与快门的速度。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

了解了光圈、快门以及景深这些基本概念之后,何时使用光圈有限还是快门优先就不难了。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实用DC闪光灯操作技巧揭密

微距拍摄要减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一般都有内置闪光灯,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用户最好查阅数码相机的使用手册,了解内置闪光灯的使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使用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由于距离拍摄物很近,此时使用内置闪光灯只会导致曝光过度,所以需要进行减光处理。

减光就是减少闪光的输出强度,你可以在数码相机中进行调节,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光线依然很强。你可以用手遮住闪光灯,注意手指要靠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光线强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简单的利用餐巾纸这一类柔软的纸张遮挡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光线变得柔和。

改变闪光的角度

很多人在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习惯性地将闪光灯与被摄物体平行,以便让光线变得均匀。但是在拍摄具有反光性的物体时,例如玻璃、各种电脑板卡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亮斑,破坏画面的和谐。这个时候应适当改变数码相机的拍摄角度,从侧面进行拍摄,这样就能避免产生亮斑。

主体与背景反差大时适当补光

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补光不是直接打开闪光灯就可以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将相机设置成光圈优先模式,设定光圈的数值,利用点测光对背景进行测光,记下测得的快门值。然后切换到手动模式,设置成刚才所测得的光圈和快门值,再将闪光灯设置成强制闪光进行拍摄。这样就能兼顾主体和背景,照片的背景还原正常,主体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

慢速闪光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直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慢速闪光会使用较长的快门时间,以闪光灯照亮主体,然后配合慢快门保证背景也能够表现。如果你的相机已经具有慢速闪光功能,直接使用就可以了,没有的话可以在手动模式下设定较长的曝光时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外闪的使用

外闪,也就是外接闪光灯,既然有了内置闪光灯为何还需要外闪呢?主要原因是内置闪光灯功率小,所拍摄的范围小,而外闪的功率大,自然拍摄的范围也广一些。内置闪光灯已经固定,无法调节方向,而外闪可以灵活地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使用上更方便。不过,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可以配置外闪,数码相机要具有热靴或者同步接口才能使用外闪。

闪光指数(GN)是外闪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数的大小决定着外闪功率的大小,一般来说GN值在20~30之间的外闪就能满足我们的基本要求。建议你选择原厂的闪光灯,这样搭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这些闪光灯具有自动功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你选择手动的外闪,那么在拍摄时就需要设定合适的光圈值。GN=F(光圈)×L(距离),你需要根据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设定光圈的大小。例如外闪的闪光指数为24,你距离被摄者为3米,那么你的光圈就应该设置在F8。由于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很短,此时快门设置就不太重要了,设置成为安全快门(也就是此时镜头焦距的倒数)就可以了。

在平时使用闪光灯的拍摄中,闪光灯一般直接对着被摄者,这样很容易造成阴影,而利用跳闪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跳闪是外闪中一个很常见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说闪光灯不直接对着被摄者,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利用墙壁、天花板进行反光,这样能使光线变得自然、柔和。

闪光灯还有很多应用技巧,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列举其中一些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很多应用技巧还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奇!为什么DC微距景深效果特别好?

DC的浅景深表现不及FC,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DC的微距时浅景深效果却相当不错。下图就是用D7相机拍摄的微距照片,可以看出照片中的景深非常浅。为什么在微距摄影时,DC的浅景深效果显得与FC有得一拼呢?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用视觉印象一样的照片来作比较的。如下图所示,三种不同的相机所拍摄的同样场景来作比较才是合理的。很明显,在这种比较时,拍摄时的视角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35mm相机的等效焦距是一样的,而实际焦距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ISO值究竟怎么用?

ISO在传统相机上就是胶片感光速度的意思,通常我们使用的胶卷包装上都能明确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引申到数码相机上就相当于CCD感光速度。通过调节ISO值,可以使CCD的感光敏感度改变,并且ISO越高CCD感光速度越快。也就是说曝光量一定的条件下,ISO越高,曝光需要的时间越短。

不同胶片ISO感光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与相机快门指数之间或者光圈指数之间的关系一样,即ISO 100胶片的速度为ISO

50胶片速度的两倍,也即前者的感光度为后者感光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如果你用ISO 200胶片以1/250秒,光圈f 8拍摄景物,那么用ISO

100胶片拍摄同一景物就必须给与两倍的曝光量。为什么?因为ISO 100胶片只有ISO 200胶片一半的感光度。

ISO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CCD感光时间,这就为我们在弱光下的拍摄提供了方便。因为通常在弱光或夜晚拍摄时,会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使用闪光灯不当容易破坏曝光,手持拍摄不得不使用三角架来固定相机才能拍出清晰的相片,特别是对于小型数码相机的使用者而言,怎么可能背一个三角架出去娱乐呢?

用不同的ISO达到几乎相同的拍摄效果,可是快门时间却大大加快了。快门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抓拍运动场面,包括抓拍动物、竞技类比赛,还有水滴等,甚至可以拍出水滴静止的形态,而这些都是以较高的ISO为前提的。

然而ISO越高就一定越好吗?不少朋友也许会认为是这样的。市面上买到的胶卷不都是感光度越高越贵吗?确实高的ISO可以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情况,那么不同ISO设定下的画面质量又怎样呢?

ISO越高照片的颗粒感越明显。对于胶卷而言,颗粒感是由于快速感光时卤化银发生化学变化聚集成团块状而形成的,数码相机则是由于CCD快速感光引起像素感光不均匀而形成噪点的。这么一来,ISO较高的设定不适用于要求品质较高的图片,尤其是人像摄影方面,以及静物拍摄,特写之类。

所以在设置ISO的时候我们要灵活使用,这也是数码相机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发挥自如了,哪怕是小小的娱乐型数码相机,相信也一定能够将性能发挥到极致,拍出出色的照片!

谁可以教我怎么提高拍摄技巧吗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如何学会照相技巧

作为对业余摄影师的建议,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拍摄技巧。不论你是否很有经验,这些技巧都能够对你起到一定的帮助。

1.时刻携带相机

你曾经遗憾地错过多少昙花一现的画面?如果你手边总是有一部相机,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避免。

许多瞬间发生的自然画面对摄影师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为了捕捉它们,你需要时刻携带一部相机。当然,你的相机可能太大太重,不便随身携带。那么,不妨考虑买一部便宜些的易携相机,以备不时之需。

2.走近拍摄对象

众所周知,离拍摄物体越近,画面就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开无关紧要、扰乱视线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出拍摄物体。

拍摄时,试着只显示足够的背景来让你的画面变得清晰有趣。注意要将相机调到手动模式,找到拍摄允许的最近距离。很多傻瓜相机离拍摄物体不得小于4英尺,否则无法清晰对焦。

3.让拍摄对象动起来

在拍摄人物时,让他们动起来。这样你的画面会变得生动而自然。

为了避免僵硬、静止的姿势,多鼓励你的拍摄对象,让他们积极活跃一些。你的鼓励和提示会为他们带来更加轻松自然的表情。

4.使用简单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有利于让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主角身上,带来更加清晰、有力的视觉效果。试着去找找这样整齐、简单的背景吧!

5.让主题偏离中心

将拍摄物体放在取景器正中央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就可以给人一种更加动态的感觉。

6.为风景照增加前景

在拍摄风景照时,试着将前景收入镜头,可以为画面增加深度感和立体感。

7.寻找好的光线

足够的光线是曝光的基本要求,好的光线能使画面更加有趣、多彩、有立体感。强烈的阳光只是好光线的一种。很多人得知多云的阴天能为人像摄影带来最好的光线时十分惊讶。其实,阳光会使人眯眼,并带来浓重的阴影。而阴天的光线则能使人物的脸部颜色十分柔和。

8.端稳相机

有时,一些好照片会因为你过于将注意力放在拍摄角度、距离、对焦等等技术问题上而与你失之交臂。端稳相机才是拍出清晰照片的最根本因素。按快门时,不要过于用力,轻轻一按就可以了。相机的哪怕一个微小晃动,也会影响照片的清晰度。有条件的话,最好给胳膊找一个支点,或使用三角架。

9.使用闪光灯

充分利用内置闪光灯可以提高画面质量。在需要的时候(尤其是室内摄影),它可以为你补光。

注意不要脱离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只有在这一范围内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典型的范围大约在4到12英尺之间。别忘了将相机调到手动模式来配合闪光灯的有效范围。

在户外摄影时,闪光灯同样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减弱阴影,增加色彩明亮度。

10.选择合适的胶卷(如果你是胶片相机的话!)

当前市面上的胶卷品牌、规格众多。在拍摄时,检查一下相机手动模式可以使用的胶片速度,并将拍摄环境、对象等因素考虑进去,选择适合你的胶卷。

怎样改变拍摄视角让照片富有冲击力?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较低的角度去拍摄,这样可以让拍摄的物体看起来非常高的,富有视觉冲击力。

硬核科普,世界摄影大师的摄影构图基础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成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面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A、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节性,又使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亲临其境。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竹、红棉,具有南方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B、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象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C、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

D、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题。

E、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利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它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后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自然、真实。而摄影艺术会做到这一点,就常常借助于前景来达到。

F、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象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增加了美感,显得画面生动活泼。

G、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

H、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近年来,在很多的摄影艺术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运用上,常常运用虚焦点,杂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而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和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有现场的气氛。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前景的乱也是要打引号的。事实上是乱中有治,形似乱,却是以不妨碍主体突出为原则的,如果乱得边主体都淹没了,恐怕观众也难以接受,你自己也不满意,所以它的原则是:'虚中求实,乱中求治'。

以上说的是前景的几个作用。事实上,前景的运用往往是同时起其中的几种作用的,最好一箭数雕。总的来说,运用前景的意义是丰富画面的词汇,增加画面的文采。但是切记,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洁;另外,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要尽可能优美,与主体紧密联系和呼应,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表达主题思想。

关于低处高楼拍摄技巧和高楼照片从高处往下拍夜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