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人间万象

人间万象

日本米糠油事件污染物是什么,米糠油事件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2-10-05人间万象 小博士
米糠油事件是怎么回事?  日本米糠油事件,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是由POPs所造成的典型污染事件,在当时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造成了较大的社会恐慌。  事件的具体经过为:1968年3月,日本

米糠油事件是怎么回事?

米糠油事件是怎么回事?

  日本米糠油事件,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是由POPs所造成的典型污染事件,在当时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造成了较大的社会恐慌。

  事件的具体经过为: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当时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

  然而当年6-10月,又有4家门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

  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数万余人,1978年,确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

  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卫生部门的重视,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这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于动物体内。

  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了解到食用油的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木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

  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震惊了世界。

  
  

  
  

  扩展资料

  事件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10年可以说是日本的经济复苏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对追赶欧美趋之若鹜,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体日本国民的兴奋点。

  然而,日本人在陶醉于日渐成为东方经济大国的同时,却没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环境将带来的灭顶之灾。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世界8件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件,足见日本当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是怎么回事?

米糠油事件是怎么回事?

  正常没有一点意外的话,两者流量消耗一样,有些视频你在线看不自动缓存你看了想到退重看一些细节发现还消耗流量,如果是这样缓存完了看省流量,如果它自动缓存,那你就在线看。
  缓存好的好处是就消耗那么多流量,不会因意外而变动。在线不可控因素比较多。(ps:我如果用流量看的话一般都在线看,因为我喜欢边看边快进0.0)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8年3月发生在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1968年3月,在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所以该污染事件也称作“火鸡事件”)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经检验,发现鸡饲料中有毒,但没弄清楚毒的来源,也没有追究。
   1968年6月至10月,日本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患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疑是氯痤疮。由家庭多发性和食用油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
   九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部和县卫生部组成研究组,有农学部、工学部、生产技术研究部及久留米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参加,分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析组开展调研。临床组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证实本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以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到1977年已死亡30余人。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卫生部门不得不成立专门部门——“特别研究班”。经解剖分析,在死者尸体五脏中和患者的皮下脂肪中都发现多氯联苯(PCB)。多氯联苯是联苯分子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一个以上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的产物。一般多是混合物,在常温下,多氯联苯随所含氯原子的多少,可能为液状、水饴液或树脂状,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多氯联苯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质,因而就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在动物体内富集。由于多氯联苯性能稳定,不易燃烧,绝缘性能良好,所以在工业上应用较广,一般多用作电器设备的绝缘油和热载体。
   人畜吃下多氯联苯后,被吸收的部分多蓄积在多脂肪的组织中,所以肝脏中的含量较高。多氯联苯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肝脏损害等中毒症状。在全身中毒时,则表现嗜睡,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而致肝昏迷和肝肾综合症,甚至死亡。
   流行病学组调查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地理分布特征,对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仓库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厂的产品,而在食用该产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于是分析组不到一个月就阐明了米糠油中的病因物质是多氯联苯(PCB)。在患者的分泌物、指甲、毛发及皮下脂肪等样品中都发现PCB,证实了PCB来自用作热载体的KC—400。
   经跟踪调查,发现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因生产管理不善,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中。于是,随着这种有毒的米糠油销售各地,造成人的中毒生病或死亡。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作家禽饲料售出,也使大量家禽死亡。
   在米糠油事件调查中,采用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中的病例对照调查法,即随机选出与米糠油事件受害者性别、年龄条件一致、住在同处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组和对照组食用油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食用天然黄油、人造黄油、猪油的患病家庭和对照组家庭的百分比没有差别,食用菜籽油或其他食用油的对照组比患者组多,食用米糠油的患者组则比对照组多得多。通过环境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终于查明在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的多氯联苯污染是米糠油事件发病的主因。
   早在1966年,美国就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在一些报刊上展开议论,并有人警告说,这种污染已扩及到人们吃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引起日本当局和食品工业企业的重视,而且还认为多氯联苯对日本来说没有构成威胁。令人悲哀的是只经过两年,多氯联苯中毒就使日本遭遇到一场新的灾难,所以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又称“多氯联苯污染事件”。

米糠油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米糠油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968年初,在日本九州地区流行了一种怪病,发病者眼皮浮肿,全身泛红,恶心呕吐,肝功能受损,不到半年的时间,有5000多人得此怪病,并有数十人死亡。原来是一家食用油加工厂在制油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叫多氯联苯的化学品作载热体,结果使这种化学品混进油中,从而在日本造成了轰动一时的“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的公害事件

米糠油的公害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8年3月发生在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1968年3月,在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所以该污染事件也称作“火鸡事件”)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经检验,发现鸡饲料中有毒,但没弄清楚毒的来源,也没有追究。
  1968年6月至10月,日本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患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疑是氯痤疮。由家庭多发性和食用油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紧急调查
  九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部和县卫生部组成研究组,有农学部、工学部、生产技术研究部及久留米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参加,分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析组开展调研。临床组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证实本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以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到1977年已死亡30余人。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卫生部门不得不成立专门部门——“特别研究班”。经解剖分析,在死者尸体五脏中和患者的皮下脂肪中都发现多氯联苯(PCB)。多氯联苯是联苯分子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一个以上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的产物。一般多是混合物,在常温下,多氯联苯随所含氯原子的多少,可能为液状、水饴液或树脂状,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多氯联苯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质,因而就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在动物体内富集。由于多氯联苯性能稳定,不易燃烧,绝缘性能良好,所以在工业上应用较广,一般多用作电器设备的绝缘油和热载体。
  人畜吃下多氯联苯后,被吸收的部分多蓄积在多脂肪的组织中,所以肝脏中的含量较高。多氯联苯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肝脏损害等中毒症状。在全身中毒时,则表现嗜睡,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而致肝昏迷和肝肾综合症,甚至死亡。
  流行病学组调查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地理分布特征,对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仓库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厂的产品,而在食用该产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于是分析组不到一个月就阐明了米糠油中的病因物质是多氯联苯(PCB)。在患者的分泌物、指甲、毛发及皮下脂肪等样品中都发现PCB,证实了PCB来自用作热载体的KC—400。
  经跟踪调查,发现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因生产管理不善,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中。于是,随着这种有毒的米糠油销售各地,造成人的中毒生病或死亡。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作家禽饲料售出,也使大量家禽死亡。
  在米糠油事件调查中,采用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中的病例对照调查法,即随机选出与米糠油事件受害者性别、年龄条件一致、住在同处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组和对照组食用油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食用天然黄油、人造黄油、猪油的患病家庭和对照组家庭的百分比没有差别,食用菜籽油或其他食用油的对照组比患者组多,食用米糠油的患者组则比对照组多得多。通过环境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终于查明在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的多氯联苯污染是米糠油事件发病的主因。
  早在1966年,美国就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在一些报刊上展开议论,并有人警告说,这种污染已扩及到人们吃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引起日本当局和食品工业企业的重视,而且还认为多氯联苯对日本来说没有构成威胁。令人悲哀的是只经过两年,多氯联苯中毒就使日本遭遇到一场新的灾难,所以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又称“多氯联苯污染事件”。市场需求
  按照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我国2009 年食用油的消费量达到2,618 万吨,较2008 年增长了6.2%,2009 年人均消费量为19.1 千克。2009年美国人均食用油的消费量为37.5 千克。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相比,我国食用油消费市场仍然有广阔的增长空间。2006 年全球对精制米糠油需求缺口高达45 万吨。国际市场一级稻米油(精纯米糠油)售价3,000-3,500 美元/吨,稻米毛油(毛糠油)售价500 美元/吨。美国市场米糠油的零售价达2.65-3.0 美元/公斤,远远超过大豆油、花生油等传统食用油的售价。在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米糠油也很受消费者青睐,其售价远远超过其他植物油。稻米生产大国泰国有40%以上的米糠用来制取米糠油,作为烹调用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 年我国累计食用油进口量为816 万吨,比2008 年的753 万吨增长8.4%。随着我国食用油消费量的增长,未来我国食用油进口依赖将更为严重。因此,大力发展以米糠油为代表的小宗油品,成为解决我国粮油供求缺口的对策之一。据估计,我国水稻总产量约2 亿吨,米糠的产量占7%,米糠的出油率约15%,按此粗算,如完全利用可产200 多万吨米糠油,约等于我国第二大油料花生的产油量,也相当于1,200 多万吨大豆的含油量,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求失衡的压力 。
  随着我国稻米精深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油类产品的营养保健作用的重视,米糠油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其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具备一定产能规模的企业可凭借技术优势迅速获取较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