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2-10-14读后感 小读者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000字1  “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我和我的父辈》之《诗》里有封家书,那是父辈写给孩子的散文诗。诗里有光荣和梦想的来路,也写着家与国的真谛。  作为从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000字1

  “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我和我的父辈》之《诗》里有封家书,那是父辈写给孩子的散文诗。诗里有光荣和梦想的来路,也写着家与国的真谛。  作为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航二代,我们重温了那些已经模糊了的记忆,回溯了航天事业的来时路。与电影中呈现的故事一模一样,从小听爸爸说,单位里的叔叔阿姨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可为什么来到这大戈壁却没有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戈壁里有片特殊的生活区,那里住着些心里满是问号的孩子。他们不知自己的父母究竟从事什么工作,只记得在戈壁滩另一头传来过几次爆炸声,伴随着黑烟、声波穿透茫茫风沙。影片中为把中国人自己的卫星送上天,黄轩饰演的父亲在试验中牺牲,章子怡饰演的母亲身为火药雕刻师也总在命悬一线的环境里工作。  《诗》让观众了解火药雕刻师这个高危职业。什么是火药雕刻师?是需要将火药雕刻到一定精密刻度的专业技术员。从1969年我国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起,火药是支撑火箭和飞船飞向太空最重要的基础,而火药雕刻的精度就成为火箭的动力源,从0.8毫米到0.2毫米,看似微小的距离,需要实践者呕心沥血多年来改进。精密刻度的要求,就足以淘汰绝大多数人,在面对烈性燃料的雕刻工作时,随时有牺牲风险,哪怕一个锤子掉落在地上的震动都足以引发爆炸,这份工作高危且挑战人类耐性的极限,还不能使用机械化代替。这些关于加工精度及安全操作对于航天产品的影响,我们也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才深深体会到的。  当年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有赖于为国防事业献身的无名英雄,火药雕刻师只是其中之一。航天事业的岗位工作大部分都是这种枯燥高危的工作,倚靠着航天人心中的星辰大海来支撑。不仅第一代航天人有着工匠精神,现在来看,父辈们勇于奉献,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传承。陈道明与海清扮演的兄妹在影片中遥相呼应了章子怡与黄轩扮演的父辈。航天家庭通过时空重聚,那种深入骨子里对父母的认同,展现了航天人真实的写照。  记得刚刚到单位报到的时候,看到厂房内墙上的标语写着“献了青春献子孙”,当时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现在想来那就是第一代航天人把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决心和一种绝不放弃的奉献精神吧!正是这样的航天精神助推的不仅是火箭升天,更是伟大的国防事业,正是有了平凡人的付出,才换来了国防事业的从无到有。 我和我的父辈  《诗》在结尾处海清扮演的女儿看到其父母托起的东方红一号,这一个镜头就展现中国航天发展的五十年!从1970年跨度到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呼应出了祖国国防事业的日益强大……  结尾旁白则是父母与孩子写的诗:“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告诉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荣与梦想,挫折与悲伤。告诉你,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见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变得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而你,是让平凡的我们去创造新世界的开始。”影片以如此浪漫的诗篇向我们描绘出航天事业的真谛,既令人振奋,又令人激动,在那一瞬我们热泪盈眶。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000字2

  《诗》作为《我和我的父辈》这个影片一个章节,时间不算太长,但我在这部短片里,看到了航天固体动力人的铮铮铁骨和高尚品质。  我尤其喜欢暗夜里,章子怡扮演的女工程师和儿子一前一后彼此存了心事,跋涉在回家路途上那个场景。她心里藏了很多的悲伤,但没有想与命运为敌,也并不想证明什么给别人看,只是想就这样静静地陪孩子走一段路。命运逼她逆流而上,她却用顺流而下的心态去中和岁月艰难。还有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的那个夜晚,满屋子都在漏水,女儿吓得哇哇哭喊,儿子不顾一切逼问着她,父亲是不是已经去世。  一个能够令人流泪的情节绝对不能有一丝虚假,无论是情节的不合理,人物关系的不合理,还是过分煽情,故意催泪,都会使人陷入尴尬境地,也就绝不会流泪。所有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故意做出来,唯独流泪是做不出来的,只能自然发生。所以,只要有一点点虚假,有一点点不合逻辑,人就不会流泪。我很佩服《诗》的编剧,让每一个细节都合乎逻辑,真实可信,催人泪下。另一个原因就是影片中人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感动,他们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让人无法不感动。  影片从儿童视角讲了他们的父辈那一代人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那一群献身航天事业的人住着简易的土房,吃着简单的饭食,很有可能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中国的航天事业,令人想起润之先生的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不仅是崇高的,而且是浪漫的,这是电影取名为《诗》的原因。他们的事业是用人造卫星在天空中写诗,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男主人公是一位工程师,在现实生活中他不会写诗,可是他的心境、他对女主的爱情、他对孩子的亲情、他不畏牺牲的决绝,全都充满诗意,他的生命就是一首浪漫而悲壮的诗。女主完成他和战友们未尽的事业,为他续写未完成的诗,饱含浪漫主义的激情。影片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位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她在丈夫英勇牺牲之后,独自承担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她身上完全没有旧式妇女的柔弱、依赖和多愁善感。她的人格从一开始就没有丝毫依附性,而是与男性平起平坐,平分秋色。人们在形容传统女人时爱把女人比作春藤绕树,她却不是春藤,而是一棵独立支撑的大树。人们在形容传统女人时爱把女人比作小鸟依人,她却不是小鸟,而是一个大写的人。她首先是人,是一位火药雕刻师,是与丈夫并肩战斗的战士,是为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无论她拥有多少种身份——妻子、母亲、工程师,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大写人,整部影片的制作过程变成一场创意和专业精神的狂欢,一场生命的燃烧。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1000字3

  国庆三部曲,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每次看,都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动和希望。  《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祖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女排夺得三连冠,香港回归,奥运开幕,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每一件事情,都在新中国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和我的家乡》则讲述了不同地区人民对家乡的感情。如果说我和我的祖国是以时间为轴,那《我和我的家乡》就是以空间为基元,从北京市井,拍到西南边陲,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虽然水土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但天南地北的人们,总是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发展建设我们的祖国。  《我和我的父辈》则是我认为三部电影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整部电影以新中国的发展为时间轴,讲述了四种极具年代特色的父子情。  《乘风》发生在1942年的冀中骑兵团,父亲马仁兴和通讯员儿子马乘风分头带领部队突围,保护民众,做出了巨大牺牲。  《诗》发生在1969年,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中,一对主要研制为火箭提供动力的固体燃料的科研夫妇身上。他们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生活虽然清平,但家庭和睦。但这个小家却有一个问题:父亲不敢提起自己的工作——当时的科研环境相当恶劣,经常要凭肉眼人身去观测火箭运行的过程以获得数据,无数科研人员牺牲在了第一线。每当儿子问起,他都只能回答说:“我是一个诗人,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而正是这些诗人几十年来的付出,才有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才有如今的神舟十二号,有了咱们自己的空间站。故事中那一首父亲写给儿子的诗,也令无数人动容,潸然泪下。  时间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祖国发展形势一片大好。《鸭先知》以新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的拍摄为题材,讲述了赵平洋为了将积攒的药酒卖出去,敢为人先,拍出了全中国第一个广告,并借此成功打开了销路,把药酒卖了出去。  最后一个故事中,一个从2050年穿越回到2021年的机器人,碰到了从小热爱工程设计的小小。在得知小小的父亲倒在了发明产品的过程中后,他决定做小小的一日父亲,参加家长节。  《我和我的父辈》用四个故事,四对父子,诠释了几代人在祖国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的角色。抗战时期,父辈在牺牲;发展初期,父辈在奉献;改革开放,父辈在探索;而到了当下,可以说,未来可期。  《我和我的父辈》歌颂了伟大的父亲们,每一个短片,都是对历史进程中普通民众的刻画,而这些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也更能够走入人心。但最令我触动的,不是四位父亲,而是他们平凡的身份,但正是这样的平凡,恰恰造就了中国的不平凡。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虽然没有亲自体会过那些时光,但我们生在当下,活在当下,可以把我们的满腔热忱,奉献给我们所爱的事情,和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依靠的是无数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心向祖国,当每一位平凡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艰苦奋斗、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时,“平凡”一词便不能套加在他们祖国之上。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正在丰满自己的羽翼,将走出那一方小小天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我们将担负着祖国发展的重担,继续前行。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