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22-10-14读后感 小读者
如何做好教育?什么教育才是好教育?教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自己认为好却不被人看好的教育措施是否坚持?进行功利教育还是长远教育?……  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教学年限的拉长,不少的疑问渐渐地践行着,好多的问号

  如何做好教育?什么教育才是好教育?教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自己认为好却不被人看好的教育措施是否坚持?进行功利教育还是长远教育?……  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教学年限的拉长,不少的疑问渐渐地践行着,好多的问号都在践行的路上。有些疑问在一些书籍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如教育的概念。可书本上所说的教育和现实中的教育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的东西每天都在变。  功利教育离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可是在现实很是受用。如猛抓死抓基础、抓默写、抓背诵,不交作业直接使用杀手锏(通知家长),不听课就留堂。总之就是一个字,“逼”。不学就逼你学,不会也要逼你会;升学考(高考指挥棒)哪里讲哪里,不考不讲(甚至不考的科目直接让路),以上种种就是功利教育的常用手段。这样的教育好不好?短期看当然好,有升学率嘛,学生毕竟真的可以考上好的学校嘛,家长是真的开心了嘛,两全其美的事情能说不好吗? 给教师的建议  可是从长远来看,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学过的内容考后瞬间全忘,抗挫折能力、社交能力普遍低下,遇到一些烦心事动不动就走极端,这又是谁之过?  好的教育是不是一开始就从孩子的一生去做规划并分段分工分重点去指导,是不是应该去培养孩子在该有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相符合的教育?可是现实中是不是有太多的“拔苗助长”式的功利教育。  究其功利教育盛行的原因,大致有几点:一是社会不良风气促成,如唯名校至上。二是家长的急功近利,唯成绩至上。三是教育工作者“顺势而为(迎合家长及社会的“需求”)。  现实教育中,不知有多少教育工作者既想坚守自己的教育本心(素质教育、全面教育),又不想被外在的压力左右(应试教育,没分数向公众交代则一票否决)。所以我一直都相信,现实中一定会有不少的、很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内心充满矛盾,到底该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冲突(使矛盾得到统一)。  “教育,就是迫使自己去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确实,当你的思想处于迷茫状态时,看看书或许内心会得到几许平静,特别是当看到书中的一些观点和你一样时。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于1965年的,距今已有55年,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与今日相比可谓甚远,可是自己的一些教育观念与书中提到却是何等的相似,如“对小学教师来说,制定为期数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就能看到,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见分晓”“一个再也不能给学生提供什么的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倒霉的监护人,而不是教育者”等等。当看到有教育家的这些观点与自己想要坚守的理念一致时,自己会感到有些慰藉,觉得这些观点亘古弥新。  同时,也有些观点让自己振聋发聩,如“学生学习落后和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得不够好”“只有把自己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等。这些观点让自己对教育事业肃然起敬,并不断审视自己,纠正自己。这或许就是阅读经典的魅力吧,也是穿越时空和作者默默对话的寂寞美吧。  怎么才能做好教育,就目前来看也还是难于做到理想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平衡。或许是自己见识短浅,书读少了;抑或是自己不该有这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想法吧。  我不知道等到自己结束教育生涯时,是否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