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2-10-14读后感 小读者
初知柴静是2015年看到的一个纪录片,当时给我的感触颇深。直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撼,“在这复杂纷乱的社会中,有一位这样的女性,她毅然决然的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态度。”这是我对她的初识印象,让人想更多的

  初知柴静是2015年看到的一个纪录片,当时给我的感触颇深。直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撼,“在这复杂纷乱的社会中,有一位这样的女性,她毅然决然的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态度。”这是我对她的初识印象,让人想更多的了解,便拜读并收藏了《看见》这本书。  客观说,初读《看见》这本书并没有完全吸引到我,也曾有过要弃读的念头,有点不可思议的是随着慢慢的阅读,就被内容所吸引,它像是能让你真实听到和看到一样,生动而又迷人,感受颇丰。整本书,写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经历真实的十年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她即是参与者和体验者,更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对于《看见》与其说刚开始阅读是兴趣,但后来更多是感动和欣赏。  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2003年“非典”事件中,刚上初中的我,记不起那时的种种,只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当时的柴静主动请缨去到现场了解最真实的“非典”,去接近最鲜活的生命,她软磨硬泡才获取一个人进入病区的权利,只为让更多的人们知道真实的“非典”。真正走进非典战场,才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如果病好了,你想做什么?我想放一次风筝。五月,正是北京城春草木深的时候。”她与病患的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感叹生老病死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看到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也感染了非典不久去世;急诊科护士王晶仅六岁的女儿在自己卧室门贴着“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她想让妈妈一回来就看到,可是她的妈妈却再也看不到。眼眶温热而湿润随即而来,他们是付出了生命的人,我们没有看到,却有人在背后毒舌污蔑。那时候医学科技并不发达,防护工具紧张,医生只穿着简单的外科手术服,戴着医用口罩来作为防护工具,却依然离病患最近。他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因为很多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病毒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肉体,尽管如此,医护人员依然没日没夜的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抗战病毒。此时的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甘放弃、不退缩、顽强抵抗、团结一致最终战胜病毒。如果没有像柴静他们一样的新闻工作者报导那些险情和感人事迹,用真实回报人民,用真实击败流言,怎么会如此强烈的感染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脑海中仍时常回想起她的话“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看见  2020年初我们一起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这次的感受更加贴近和真切。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抵抗疫情。宅在家,防在家,为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做最坚强的后盾。疫情是命令,防控就是任务。后期复工的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在最大限度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  透过《看见》,柴静的字里行间都让我感受到温度和血肉,充斥的养分,让人心生温热相互帮助,传播力量。也让我明白,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坚守本职,努力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最基本的回报。更让我真正理解并学会了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善心以待,真实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