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2-10-14读后感 小读者
所谓的简单也并不是单纯到不谙世事,而是历经无数磨难却仍旧保持着心底那份最柔软最原始的温情。是不会被大千世间的繁华迷了眼,不会为追逐名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一份纯真;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简简单单地生活享受

  所谓的简单也并不是单纯到不谙世事,而是历经无数磨难却仍旧保持着心底那份最柔软最原始的温情。是不会被大千世间的繁华迷了眼,不会为追逐名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一份纯真;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简简单单地生活享受自己的那份悠然自得。就像“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说的那样。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历经苦难与悲剧,但也总会迎来幸福与宁静。因为我们活着,我们也必须活着。  福贵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他曾拥有良田百顷、深宅大院,然后在赌博中丧失殆尽。他曾不得不向仇人低头,在曾属于自己的农田里汗流浃背地务农,然后看着仇人因这万贯家财而死于非命。他曾拥有一同浴血奋战相依为命的战友,然后看着他在混乱的崩溃的时代秩序中被淹没,悲惨地死去。他曾拥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然后在时间的浪潮中目送他们远去不回。他曾拥有温柔贤惠的妻子,孝顺可爱的孩子,然后在社会与时代的洪流中看着他们于灾难和不幸中殒命。回首往昔,他曾拥有很多,然后一点一点地全部失去。但他依然活了下来,是他选择活着。 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人曾问:“这个世界对我到底是深情的,还是无情的?”有人回答说:“世界并不认识你,它是无意的。”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从你这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再到离开这个世界,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一切名誉、财富、友人、亲人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匆匆太匆匆,物质好似幻影,人们好似过客。一切都会逝去,或早或晚,终有一天,唯有自己才是陪伴这个灵魂与意志度过人生道路的旅伴。来到这个世界,就请你完完整整地走完整个旅程,不要犹豫,不要懊恼,不要急躁。因为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活着的人,在经历你的一生本就应该经历的一切。  福贵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当苦难终于过去,福贵依然乐观的活着,我们也被感染了这股积极的力量,从而学会更从容的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小说的结尾,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他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的乡村里袅袅升起,黄昏转瞬即逝,象征着福贵老人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可我们不必感到悲伤,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究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保罗·高更的后印象派巨头画家在塔希提岛上创作了一副伟大的、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的作品,就是现在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一副名为《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的布面油画。也许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人类即使走到文明的终结,宇宙的灭亡,也不一定可以为这三个问题给出一个完美的解答,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积极快乐地渡过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  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总以为一个人能与这样的一本书邂逅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缘分,也许拨开书页,有的人看到的仅仅是呆板的墨色,然而我却看到这些印刷的齐整划一而又不失鲜活的文字下表露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这个灵魂时常躲闪,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浅难以以厚薄而论,因为它们承载的是思想的洪流─—仅仅是纯粹的文字却冲击着人的视听感受:珍惜曾经珍惜的,不遗憾自己曾经失去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就是自己面对苦难最好的战斗方式。引发人们一阵阵热烈的律动,潜入意识,撞击思想,震撼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