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武汉日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5读后感 小读者
长这么大,看电影的次数很多,看电影都是怀着喜悦心情去看的。  这次不一样,带着一种复杂心绪去看电影《武汉日夜》的。  武汉是我最熟悉的一个地方之一。我算半个武汉人,因为我是武汉女婿。这种特殊的身份让我

  长这么大,看电影的次数很多,看电影都是怀着喜悦心情去看的。  这次不一样,带着一种复杂心绪去看电影《武汉日夜》的。  武汉是我最熟悉的一个地方之一。我算半个武汉人,因为我是武汉女婿。这种特殊的身份让我又多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的心绪。  这是我第二次到天行影院观影。由永康市影视办统一安排观影,我又带着影评员的特殊身份观影。  来之前,我一直在想,这个片子是怎么拍的呢?是重新组织演员拍摄的吗?  观影之前,我看过很多新闻纪实的片子,都是关于武汉怎么阻击来势汹汹的疫情。  上至国家,下至地方,都紧紧地围绕输送医务人员,运送紧缺物资,抢着时间修建雷神医院和火神医院,以及搭建方舱医院等。  再就是围绕如何群防群治,怎样争分夺秒救治病人进行的。  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打赢一场人民的阻击战。 武汉日夜  《武汉日夜》这部电影在浙江立项,由浙江省电影局指导,杭州1905电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杭州含笑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这部影片几个细节处理特别好。  第一个是切入角度:  片子一开始,一个小小的录播机开始播放一个小男孩背诵《春晓》诗歌切入。  这个录播机刚好放在一个六十多岁的男病人的床头。小男孩说了很多鼓励他爷爷的话语。  从心理学上讲,小孙子的话语是对病人的一种鼓励,也能让病人不断暗示自己,坚强勇敢地活着走出医院。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录播机的声音也是贯穿始终的。这让人感觉很温暖。  躺在病床上的插着呼吸机的爷爷。虽然呼吸很困难,从他眼角冒出的泪水可以感知,小孙子的话对他来讲有莫大的鼓舞。  第二个方面,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实录。  整部片子由三十名摄像师和救治病人同步实录的,虽然经过剪裁。但是病人和医生说的话都保持了他原来应该有的样子。  有多处镜头让人潸然泪下。  一处是男子给妻子送物品到医院,他再三感谢医生,鞠躬,他拿着电话在楼下寻找楼上的妻子。一个三十岁的汉子,他眼里噙着泪水,这是真情。  因为担心病毒感染,他们是不能见面的。  所以,他们就隔得远远的打招呼。虽然不是生离死别,让我们观众感到特别的难过,泪水模糊我们的双眼。  最催人泪下的一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的护士,她救不了自己父亲。看着自己的爸爸被白色的被单裹着,将要把尸体抬出去的时候,她只有在病房门口泪别自己的父亲。  她一声声地呼唤:“爸爸。”  她哭得让人揪心,几乎撕碎了我们的心一样,这是何等的痛苦!  她的父亲被抬上殡仪馆的灵车上要运走的时候,被几个同事扶住的她,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让我看他最后一眼吧?”  震撼人心的呼喊,这是生离死别的呼喊,任何人的泪都会夺眶而出。  第三个方面,人物非常典型。  《武汉日夜》里涉及的人物就是医生护士和病人及其家属,志愿者。多余的人物一个也没有,这是这部影片有意而为之的。  影片选取的角色从开头到结束都是几个典型的代表,写了生,也写了死。  但是,始终抓住主题,生命是一场赛跑。  一位护士把消毒过的遗物交还给家属,她反复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努力了。  这是医德的高尚的人,他们已经尽了全力抢救,从两次话语中,我们感受到她特别真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