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观电影《金刚川》有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15读后感 小读者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当片尾曲响起,灯光亮起的那一瞬间,我满脸泪水。这泪水中,有演员刻画出的英雄人物带来的感动,也有反观如今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带来的慰藉。  “打得一拳开,免的百拳来”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当片尾曲响起,灯光亮起的那一瞬间,我满脸泪水。这泪水中,有演员刻画出的英雄人物带来的感动,也有反观如今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带来的慰藉。  “打得一拳开,免的百拳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彼时的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在抗美援朝的前线,广大志愿军战士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淤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包冲入敌军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抢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为抢修桥梁保畅通而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库勇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的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也有力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金刚川  电影《金刚川》,故事取材于1953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末期,为了早日取得战争胜利,一大批志愿军向金城前线靠拢。身为战争前线的金城此刻正在遭受着战争的肆虐,敌我势力差距悬殊,在前线志愿军力不从心,而后援部队却迟迟无法到达。原因正是这条大江——金刚川。  江上风平浪静,江下暗流涌动,过江只有一个办法,修桥。修桥不难,只需要几个小时,志愿军就可架起一座浮桥。  难的是这座桥,无论如何都无法建成。  美军不断地派侦察机监视浮桥的建造,志愿军刚刚建好浮桥,美军的炮弹就从天而降。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地修桥,炮弹一次又一次地轰炸桥面。三十七米的浮桥,被接连炸断了七次。  被轰炸的不只是桥,还有志愿军。  两个高射炮阵地的战士都牺牲了,空中不断地轰炸使志愿军大部队损伤惨重,紧接着的B29燃烧弹也让整个金刚川两岸弥漫着“焦糊味”,浮桥体再一次被完全炸毁。  为了能够让大部队及时赶到金城前线,志愿军战士用人和残存的木板,铸成了一座桥。大部队踏过人桥,赶去支援。此时美军的炸弹依旧从天而降,人桥却格外稳固。  整个故事中,其中有一个视角讲述的是——复仇。  美军的飞机轰炸桥面,第一高射炮阵地成功击中一架被牛仔飞行员驾驶的飞机。牛仔的飞行员朋友怀恨在心,巨大的复仇感让他丧失理智,他对着高射炮阵地展开了猛烈的报复。最终第一高射炮阵地全员牺牲,这位美军飞行员的复仇计划也到此结束。  但真正的复仇还没有结束,安葬完所有的战友之后,第二高射炮阵地开始了反击,在战火与硝烟中,志愿军高射炮阵地最终击落了那架美国飞机。  谁是仇恨的源头?  从轰炸桥体到美国军队,从美国军队到美国,从美国到抗美援朝,从抗美援朝到战争本身。反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类史上的所有战争,无论大小,都是如此的恐怖和残酷。  抗美援朝战争,给美国人留下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人为了捍卫追求幸福生活和和平发展的权力、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红线和底线的。  红线绝不容超越,底线绝不容踏破——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