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2-10-15读后感 小读者
前几天看了陈可辛导演的《夺冠》,这部电影太能让人产生共情了。  之所以那么引人入胜,一大部分可能是因为题材的特殊性,女排精神。在中国的体育类赛事里,中国女排在国际上的比赛中有输有赢,而乒乓球却是一直死

  前几天看了陈可辛导演的《夺冠》,这部电影太能让人产生共情了。  之所以那么引人入胜,一大部分可能是因为题材的特殊性,女排精神。在中国的体育类赛事里,中国女排在国际上的比赛中有输有赢,而乒乓球却是一直死死的压制着全世界,但为什么时常提到的却是女排精神呢?  因为女排精神不仅仅是象征着一种体育精神,更是整个国家、全体国民的精神支柱。八十年代,女排首次夺冠,那时候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全体国民睁眼看世界。但当时国家状况与与发展了许久的西方各国相差实在是大,那时候的GDP还不够日本的一个零头,当时的全体国人需要一份自信,需要一个精神支柱,需要一份信念。 夺冠  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从八十年代起鼓励着国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中国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那个时候的国人越来越自信,国内的各个方面飞速发展。那一段时间,似乎人们不再需要女排精神的鼓励了。直到十几年前,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里,国家的发展速度放缓,一大批“勇立潮头”的人觉得中国发展不下去了,开始抹黑中国,这批人便是“公知”。十几年前的公知有多盛行呢,盛行到抹黑国家、民族的反智言论近乎成为主流。其中最著名的公知便非高晓松莫属,那时候的国人又开始不自信了,比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更不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卑了。零八年,汶川地震,举国上下万众齐心、众志成城,也感染和支持许许多多的人。但碍于当时网络还是有所欠缺,产生的正面影响远没有他应该有那么的大。  但自那以后,“公知”的日子开始走下坡路了,女排重回巅峰,老一辈年轻时的记忆又重现眼前。女排重回巅峰,在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在新的时代面对新挑战新机遇仍旧有能力抓住机会应对挑战。尤其在今年初面对疫情,更让全世界的人民看了个真真切切。“制度落后”的中国能在极短时间全民动员,反观各个“高素质”人群国家,一波又一波反智操作不禁让人怀疑他们的教育水平是否到达了胎教。  不过,电影毕竟是文艺作品,反映的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事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持久屹立于世界,绝不仅仅是只靠有武力就可以的。苏联的遗产都够一个五常国家啃老本还能连带养活一些小国家,但庞然大物还是轰然倒塌。人只是寄宿于血肉,但那一副躯体无论在怎样都不是那个人,唯有思想才是一个人不被这世间浊流同化的根本。当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电影不过也就两个小时,想说的话很多,但能说话的总归就那么点时间,剩下的自己悟。电影的一点魅力就在于,用有限的时间可以将无线的故事,用故事内的事让你明白故事外的道理,就比如我看电影的时候,坐我旁边的姑娘挺好看的。(老鱼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