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幼稚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6读后感 小读者
幼稚教育读后感1  读《幼稚教育》一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程的“生活化”。  书中写到“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

幼稚教育读后感1

  读《幼稚教育》一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程的“生活化”。  书中写到“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而我们所实施的课程能否做到"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呢"?如果我们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这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还有让我启发深刻的是陈鹤琴先生还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电子产品夺去了他们户外玩耍的时间。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课堂。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释放,要带领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这不仅是为了教育,也是为了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是为了他们稚嫩心灵的陶冶。  如何能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地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应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功课………

幼稚教育读后感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他的《幼稚教育》的几篇文章,从中了解到陈先生一些基本的幼稚园课程的思想。 幼稚教育  1.课程是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  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所实施的课程必须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车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很多男孩子口袋里总是带着一两部玩具小汽车,随时可以看见他们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专注地玩着车子。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了“热闹的马路”活动,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各项教育活动,在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认识常见的汽车,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课程是富于弹性的。  陈鹤琴指出:“一切课程,包括儿童活动是可变的,不是按老师的想法拟定的”。在开展了社会活动:热闹的马路以后,发现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车子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开展了体育活动:轮胎大赛,孩子们自选小司机或者行人,小司机在热闹的马路上驾驶着各种各样的车子,行人在热闹的马路上行走,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红灯停、绿灯行,在斑马线处要礼让行人的知识。  真正体现了“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一日生活”。

幼稚教育读后感3

  陈鹤琴是中国的幼教之父,他的许多理念是通过长期的实验和观察,陈鹤琴先生发现儿童的心理有自己特征。这些心理表现为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活动、喜欢合群、喜欢称赞七个方面。儿童有同样的人格,一定要尊重他。  在他的书里反复强调把儿童当成学习的主人,不要把儿童当成木头,不要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在与儿童的朝夕相处中,儿童为什么哭?为什么笑?他们喜欢怎样的游戏?他们具有哪些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怎样的成长特征?正是基于“精密观察”,陈鹤琴渐渐掌握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  在这里,“朝夕相处”“长期的观察”这些词语重重的落在我的心上。教育不只是技术,更是情怀。如果我们脱离儿童,所有的理论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根植于儿童,在陪伴、观察儿童的过程中进入教育情境,理解儿童的想法,与儿童对话从而更好的追随儿童、支持儿童。教师珍惜和儿童在一起的时间,用心呼应,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从而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精密观察就是开启了解儿童宝藏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我们才能接近科学”。这让我不由思考,我们对于观察的技术非常熟悉了吗?对于观察什么方面,在哪里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观察后要做什么,都能理解了吗?观察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对行动的思考,技术与思想应该并驾齐驱。  观察时,我们需要思考:在儿童对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究竟是怎样获得体验?怎样产生想法?怎样进行探究?怎样形成自己的经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每个儿童以怎样的过程在形成自我?这些都值得去关注、去研究。

幼稚教育读后感4

  陈鹤琴儿童观的本质内容是要科学认识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给予儿童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儿童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要爱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他指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认为“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  提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他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的确实很好的学问。主张关注儿童的个性注重儿童之间的差异。他主张:“儿童的个性不同,我们不能强制以同”。他提倡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主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主张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儿童的朋友,同游同乐地去玩。  陈鹤琴先生重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陈鹤琴先生不止在学校内为广大的幼稚师范生讲课,也开展很多讲座面向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陈鹤琴先生对幼稚师范生的教育要求不止包含教育教学方面的还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方面的。课程设置时我们应该即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要注意学生自身心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过硬的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要能够有合格的心理素质。  教育即生长,在生活中开展成长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学以致用。陈鹤琴先生在其幼儿教育提出要在“做”中学,那么做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做”。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孩子乐于其中。只有多做,多体验,孩子才能真正获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