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6读后感 小读者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1  《青春咖啡馆》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初,正是情境主义者活动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在按照情境主义者的规则生活着,跟那些情境主义者一样,他们都认为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永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1

  《青春咖啡馆》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初,正是情境主义者活动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在按照情境主义者的规则生活着,跟那些情境主义者一样,他们都认为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永远也别工作”,写在墙上的标语非常醒目。  孔岱的存在就像是天堂与地狱的连接处,这里汇集了许多已经消失的人,也是大家逃避现实,寻找真实自我的避风港。而露姬的存在给这里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她尽力融入这里,但是优雅的姿态、动人的举止,甚至是指尖的豆蔻,都让她显得格外不同,我们不知道她何时出现,也不知道她为何出现,更不知道她何时消失,又去往何方。她就是出现在这里,牵动了大家的心。  在这里,她可以拥有全新的身份,在这里,她只是露姬,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女儿,她只是她自己,真正属于她自己的那个人,她想要从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远远的逃开,从那个夜晚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家”,从那个无趣的苦闷的丈夫身边远远的逃开,所以在拥有了“露姬”这个名字之后,她仿佛获得了新生,她想“脱胎换骨”。我们也有想要和过去斩断一切联系的时候,如果那时有一个孔岱,也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救赎。  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牵引着自己走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即使本身不是冲着哪里去的,但是那里总呆在那儿,好像就是在等着自己的到来。人的预感有时候很有趣,就像有些时候虽然心里想着最好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总隐隐觉得它总会发生,或者它一定不会发生,但这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种感觉,而不是某种确定的事情,只有当实现的时候,才会感觉,啊,本来就该如此吧。很多人都是因为这种气场的相互牵引来到了孔岱,但即使是孔岱,也逃脱不了消失的命运,就像我们,无论怎样挣扎,最后也不过是消亡而已。 青春咖啡馆  在这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中,创造精神和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窒息”,所以他们主张用创造生活取代“被动生活”,呼吁“毫无拘束地生活、毫无节制地享受”和游戏人生,并进行人生的“漂移”。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2

  昨天终于把《青春咖啡馆》看完了,看了两遍依然没有头绪的一本书,去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因为它的封面吸引了我,蓝绿色,薄薄的一本。  小说主要讲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情境主义发展如火如荼,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似乎都在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游离,生活上也在游离。在孔岱的咖啡馆里,形形色色的一群人聚到一起,他们不谈工作,不聊背景,只享受当下,他们大多是年轻人,还有几个退休了的神秘的中年人,来自各行各业,但我猜想他们应该大部分都是社会中底层的人。  小说从四个视角将一个叫做露姬的年轻女孩短暂的一生娓娓道来,矿业学校的学生,同样在孔岱咖啡馆里,但他与他们不一样,他不敢透露身份,没有融入大多数人中,以一种抽离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露姬美丽的外貌,优雅的姿势,身上带着的神秘气息。装扮成插画师的侦探把我们带入了露姬的生活中,当他已经找到露姬时,他却放弃了告诉露姬的丈夫,也许是因为这位侦探感受到露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忍将她再带入束缚中。露姬自己,她开始慢慢讲述了小时候与母亲的生活,母亲是红磨坊的舞女,夜晚只有露姬一人在家,在无意中的一次出逃后,露姬去夜晚里电影院,去咖啡馆,在大道上游离,后来她就在一次次出逃候再也没回去。我猜想她可能是不想在以后像她的母亲一样注定成为红磨坊的舞女。露姬的情夫,他一直提到巴黎的中立区,中立区应该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区域,无人监管的地方,他和露姬可能是一样的,不想让任何人发现他,想成为一个无人认识的无身份的人过一辈子,那些他和露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让人以为他们要这样过下去,露姬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似乎是可以预料到的,她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她总是游荡着过着。  书名《青春咖啡馆》很好听,青春是永远不会枯朽的,青春是永存的,青春也不是属于任何一个年纪的,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或许,我到现在还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强烈的态度将自己与日常的生活隔断,好像都在用空白,无意义的事情填充自己,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挥霍着青春,试图寻找着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压抑,虚无,不解,或许是因为即使试图了解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的历史,依然无法感受那个年代,就像也许以后的人也可能无法感受现在所处的时代吧。《青春咖啡馆》有点像安妮宝贝早期的作品,终其一生,流浪,宿命和爱,就像《青春咖啡馆》中的“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  就用书中的话结尾吧,“有时,我们会回想起我们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需要证据来证实我们没有做梦。”

青春咖啡馆读后感3

  有一段时间,走在路上总是捡到奇怪的东西:  树下歪歪扭扭的小螃蟹,是新鲜柔软的红软陶,浅水洼里一根二胡的弦弓,写满笔记的单词表。  记了4、50个手机号码的破旧笔记本,名字是小何、小陈、两个小王、小革、油店老板、司令、发发、小周……笔记本被丢弃在路旁,有些清洗不掉的灰尘颗粒,就用一个文件袋装了起来,放在柜子边上。其实留着并没有意义。是突然想到,生活中我们即便留着一个人最重要的属性之—电话号码,不是也常没有意义。  这不是书评。也没有很酣畅的阅读经历,甚至有些云里雾里。是读完两本莫迪亚诺之后,有一处深深喜欢,喜欢他认真地罗列名字(人的名字、商店的名字、街道的名字……)  然后就回想从前街道上都有哪些店?那时街道还没有名字。想不起来,我们会直接说文具店、五金店……会记得商贸中心的名字,觉得很高,很宏伟,其实也就两、三层楼的样子。再回想天天路过的路,嗯,记得住街道的名字,但除了连锁的商店,其他店的名字几乎不曾留意。依旧是叫文具店、五金店、买菜的地方、买鱼的地方、洗鞋子的地方……  这记忆薄的,经不起三五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