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长征》观后感四篇

发布时间:2022-10-16读后感 小读者
《长征》观后感1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以前总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完影片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伟大、多么感人,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长征》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工农红

  《长征》观后感1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以前总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完影片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伟大、多么感人,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长征》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中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红军人数锐减,毛泽东同志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式,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两年时间途经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四个省份,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长征途中,战士们饿了就吃野草、树皮、皮带;渴了,喝河水、雪水;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有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长征的胜利。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红军在雪山上,雪花漫天飞舞,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咆哮着,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穿着单薄的衣服,风像刀一样割在战士们的脸上和身上。前进过程中,每个战士都不敢坐下来休息,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坐下来就会永远站不起来。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是我们这些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的学生们无法体会到的。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感慨万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继续发扬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的“长征精神”,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激励着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周天博) 长征  《长征》观后感2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看完了《长征》这部电影,林伯渠的这首诗萦绕在我耳旁,心中感慨万千。  电影中讲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一边要抵抗敌人的疯狂追击,一边要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甘肃会宁地区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幅幅浴血奋战的画面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难。相比之下,平日里连一点长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的我们真是自惭形秽。  长征途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些互相帮助、亲密团结的瞬间,那种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都给我深深的震撼。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位十三岁的小红军在随部队前进时捡到一袋干粮却掉进了河里,她没有告诉战友们,反而用野菜塞满了腰袋。不久后,她便因饥饿难耐倒下了,战友们了解情况后纷纷拿出干粮给她,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走完了长征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充满艰难困苦的,但最终却胜利了。这不仅是因为红军战士团结与坚强,像一根无法斩断的麻绳紧紧拧在一起;更因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和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一往无前。这也不禁令我想起了一句话:“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勇往直前必能战胜困难。  穿越历史的长河,祖国今天的和平稳定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精神”,更应该以此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发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杨亚龙)  《长征》观后感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一首七言律诗,带我走进了《长征》。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七律·长征》这篇课文后,老师让我们看电影《长征》,又一次让我感到震撼。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红军就完成了。红军战士们有着坚强的毅力,有着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气概。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要像红军一样,将自己全部的力量奉献给祖国,即使微乎其微,但那也是力量,十四亿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很强大的力量。  在长征途中,有许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就是红军强渡大渡河和翻越大雪山了。  红军战士们过大渡河的时候,桥上的木板被国民党军队拆了,只剩下十三根铁索,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看到这些数字,我感到心惊胆战,足以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为了大军能够顺利通过,在前有敌人,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他们一边战斗,一边铺木板,经过激烈的浴血奋战,终于拿下泸定桥,顺利甩掉了后面的敌人。  大雪山就是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常年风雨交加。当时红军的条件非常艰苦,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过雪山的时候,很多红军战士穿得很单薄,有些甚至没有鞋子穿,有些有鞋子穿,但那能有多好啊?也不过是草做的鞋子罢了,他们被冷得走不动路,有的体力衰竭,摔下悬崖牺牲了……  在长征中,牲牺的红军战士非常多,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人是邓萍。邓萍将军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1935年2月,在遵义战役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亲临阵地指挥作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得很快,渐渐复兴,这不仅仅是每个中国人的努力,也是那些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给我们创造的和平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生在中国,我很幸运,也很自豪。  看完《长征》这部电影,让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发奋努力,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贾鑫语)  《长征》观后感4  一片战后的废墟,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双破旧的草鞋,一双崭新的鞋子;一阵欢快的笑声,一场连绵的炮火……  现如今我们幸福美满、衣食无忧的生活,正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论是谁,都一定会为“长征精神”所感动和震撼。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就有了这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次长征跨越了14个省份,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从江西瑞金出发,用时两年,一路拔山涉水,翻过宏伟的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走过磅礴的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直到后来快要翻过大雪飘飘的岷山时,红军全体上下才发出胜利的呼喊。于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便被红军创造出来了。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钦佩的是那些红军战士们。他们在前方浴血奋战,在每一场长征的战争中,从未有过哪怕一丝丝胆怯,只有以死相拼、奋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为创立新中国,为革命的胜利,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三个多小时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镜头有两个。  第一个镜头是一名红军战士,背着五支枪,一边走,脚一边在滴血,但是他还是一直强撑着走。似乎是太痛了,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把枪递给战友,艰难地向前迈出一步,但是没站稳,脚一滑,失足跌下了悬崖。战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这让我不寒而栗,仿佛我的脚也被磨破了,在滴血,疼得走不动了。  第二个镜头是在翻越雪山时,一位红军战士因为不习惯吃辣椒,倒下后没过几秒就被冻死了。看到这,我在想毛主席有多痛苦,因为毛主席的儿子毛毛的下落只有贺子珍知道。而在前不久,贺子珍才刚刚离世。红军的战士伤亡惨重,毛主席却还要继续战斗,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无比痛苦的煎熬。  现如今,“长征精神”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而这样的精神才是我们打败日军的真正利器,是我们击败国民党的牢固根基与真正的源头,是我们现在发展成世界大国、科技水平名列前茅、不断涌出各类高科技人才的原因,是我们中国人能从容面对与控制新冠病毒的一种能力,是我们中国人能够团结一致,打败外敌的原因……因为它生长在我们身上,刻在我们骨子里。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是我们所赞颂的松、梅、竹的气节,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无法忘记的东西。  这就是“长征精神”,中国人最崇高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守好这份精神,并把它发扬、传承下去,时刻不忘,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张力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