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你鼓舞了我,观《花木兰》有感1200字

发布时间:2022-10-17读后感 小读者
忙里偷闲去看了电影《花木兰》。许是迪士尼投拍的原因,电影一开幕,配音跟演员的口型就没有对上,加上开幕运用了清明上河图的流动手法,大场景的描绘使人、物、景都朦胧不清,一度让我觉得有点跳脱感,以为是动画片

 忙里偷闲去看了电影《花木兰》。许是迪士尼投拍的原因,电影一开幕,配音跟演员的口型就没有对上,加上开幕运用了清明上河图的流动手法,大场景的描绘使人、物、景都朦胧不清,一度让我觉得有点跳脱感,以为是动画片。直到木兰赶鸡的场景将中国功夫、凤凰图腾、传统文化沉淀下来世人对世事的评判标准等,一气呵成的在这短短5分钟里一一呈现出来时,我才在心里为导演竖起了大拇指。心中暗想:《花木兰》要表达的应该是新思想与固有传统观念相碰撞的矛盾冲突。没错,这就是电影的主旨。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出了影院,刚到午夜,往日熙熙攘攘的大街,因昨日的一场秋雨添加了一层凉意而变得格外冷清。走在这“城市的旷野”,好像木兰独自踏上回家的路—不做尚书郎,送儿归故乡。忠、勇、真、孝,木兰带着去伪存真的美丽,一袭红衣,一骑红尘,消失在茫茫草海。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是《木兰辞》印在我们心目中花木兰的形象。女儿出身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不是因为自己一身本事无处释放,而是孝道驱使。本片讲述的花木兰,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本领的、比男儿还勇敢的古代女子。是有着父母妹妹呵护理解的女子。尤其木兰的父亲,知道女儿的与众不同,却没有用世人常态的眼光去束缚木兰。总是在她“闯祸”后第一个挡在她面前,是像山一般的父亲的形象。他是中国男人的形象,高大、伟岸、昂首云天。这是电影令人敬佩的地方。 花木兰

影片中最值得盛赞的是两个人物,一个是木兰的父亲,他在我心目中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生活中的英雄。另外一个人物是李连杰饰演的皇上,他是朝堂上的君子,是国家的旗帜,是百姓的依靠。社会需要木兰那样的父亲。更需要“皇帝”那样的领导人。

 

影片中巩俐饰演的“仙娘”的形象也非常有亮点。其实“仙娘”也是另一个花木兰。在传统守旧的社会中,她们的与众不同不被认可。导演将这个与花木兰有着同样能力、被称作“巫女”的人物,以“乌鸦的黑暗形象”和“凤凰的光明形象”不断切换呈现的手法,讲述了埋藏在“仙娘”内心深处黑与白两股势力进行较量时“仙娘”的选择和蜕变。

 

当然,郑佩佩饰演的媒婆虽然出场就两三次。但老戏骨四两拔千斤的表演,把一个传统守旧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尤其最后一幕出场,当她得知木兰得皇上重用,还嘉奖了木兰后,差点背过气去。也许大多数观影者会理解成她的失算。而我却不以为然。我以为她依旧是在坚持自我,坚持旧思想旧观念。她代表了时下许多人的思想。

 

走在回家的途中,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我想,每个人物形象都是一部单独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把他们串联起来,变成了家国天下,轰轰烈烈的大时代。

观木兰看自己,四旬已过,半生薄凉。也曾克己奋发,胸怀激荡。幻想红衣白马,气吞河山。终是柴米挫了锐气,染了风霜。江湖故人,廿余年奔忙。游子尽倦,午夜惊起,书生黄粱一梦笑。举杯畅饮不敢醉,终怕他乡牵挂。仍心细连营万里,满满鼓角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