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后感

读后感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2-10-22读后感 小读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作的,后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文章由“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百草园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作的,后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

文章由“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百草园本来只是鲁迅故家里一个蔓草丛生、人迹罕至的极普通常见的园子,而在童年鲁迅的眼中,却是“我的乐园”。贯穿春夏秋三季的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十三种动植物被鲁迅先生用一个“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层次分明地展现到了读者面前,颜色、形状、声音、味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对这乐园的深深迷恋。春夏秋的百草园是五彩斑斓的,但冬天的百草园无味中却也充满了趣味,因为闰土的父亲教会了儿童鲁迅如何去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行家里手在下雪的天气中是如何地在忙碌。而在顺叙中,鲁迅先生没有忘记用插叙的方式为我们讲诉了从长妈妈那儿听来的美女蛇的故事,一层神秘的色彩瞬间笼罩上了百草园,我们也由此感受到了儿童的心理,感受到了儿童心目中世界的奇特。

童年不仅仅是池塘榕树边的倾听,也不仅仅是五彩乐园的玩耍,还有朗朗的读书声和关于书屋的回忆。如果说百草园的生活是随意而充实的话,那么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开始,则意味着百草园生活的永久远去。

在三味书屋——当时绍兴城最著名的私塾里,童年鲁迅和他的伙伴们遇到了一位“须发皆白、戴着大眼镜”的渊博的宿儒,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可亲、教学认真,在当时算是比较开明的私塾先生。在这儿,小伙伴们行了拜师礼;“我”还在学习之余询问老师什么是“怪哉”虫;课余时间小伙伴们还一起到书屋后面的小园子里玩耍,尽情地折腊梅花,寻蝉蜕,还要捉苍蝇喂蚂蚁;当然更多的是师生一起在课堂上读书;但上课时偷偷玩耍,例如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却也是时有发生的。当鲁迅先生回忆起这段学习经历时,充满内心的喜悦自然而然地显现在字里行间了,读到这些,我们也忍不住为之欣然微笑了。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似乎也感受到了中年鲁迅对当时教育、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也许他在思考着怎样更有效地进行孩子们的教育。也许我们还不能更深地挖掘文章的内涵,但我们只要知道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快乐童年的认可、了解了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景物描写、如何进行传神的语言描写,就足够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