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七岔犄角的公鹿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4读书笔记 小读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没错的。  初读乌热尔图老师的作品《七叉犄角的公鹿》一文,就觉得故事好看,情节扣人心弦,反复读后,一位善良正直倔强的少年形象在与一只七叉犄角的公鹿的遇见中逐渐在脑海中明晰和深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没错的。  初读乌热尔图老师的作品《七叉犄角的公鹿》一文,就觉得故事好看,情节扣人心弦,反复读后,一位善良正直倔强的少年形象在与一只七叉犄角的公鹿的遇见中逐渐在脑海中明晰和深刻。  本文主要描写了:一位鄂温克少年受继父虐待在一次打猎中遇见并打伤了一只七叉犄角的公鹿,看到受伤的公鹿为了保护同类与狼搏斗,这令少年心生敬意和感动,在眼皮底下放走了本可轻易猎取到手的猎物;第二次见到公鹿,是趁继父特吉睡着故意放跑了鹿,不惜遭到继父的毒打;第三次见到鹿是第二年的秋天,少年为救鹿反被鹿踢伤,仍坚持用枪打断桦树上套住鹿的皮索,救了鹿。看到这一切的继父受到感动,把他背起来。  读与写常常密不可分,作者在写别人的事,也常常是在写自己,我们在读别人的故事,常常会不知不觉学会慢慢改变自己。这是好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 七岔犄角的公鹿  首先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进行阅读。  作者在“文革”期间,多年生活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当过猎民,工人、民警等,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辛磨难,用他自己的话说,连劳动的权利都没有,在那种痛苦压抑面前,是民族乡的狩猎生活,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为他点亮了一盏明灯。他笔下的七叉犄角的公鹿成为勇敢、无畏、坚韧的男子汉象征,正是这种力量鼓舞着他,他像文中的小男孩,汲取这种力量和智慧的滋养。如果不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就不能更好更深入理解作品。  其次,学习作品的结构和布局,运用反转使文章一波三折。  这篇作品猎鹿、放鹿、救鹿三个部分,又清晰完整又联系紧密。文中出现几处反转,可见作者的匠心。一次是与狼搏斗后的鹿就从我眼前走过,而没有发现我,我呢,当时却没有开枪。要知道这是少年在什么情况下出猎,空手而归又将意味什么,将再次面对继父的嘲讽、毒打和挨饿等。第二次是在碱场狩猎,少年故意站起身惊扰鹿,让它有机会逃跑,前面的种种铺垫、对比手法运用,突出只能蹲碱场,寄希望于此,这头公鹿相当于一家人一个冬天的生计,而我又全然不顾。这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第三次更是唾手可得,可是少年不但没有趁人之危还冒死救了被困的鹿。受了伤也没有怨恨鹿,最终放了它。从他对继父那带着挑战的眼神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来,他为自己的行为无悔。甚至做好了继续挨打的准备。  继父的转变通过动作和眼神的细节表现,孩子的行为最终让继父感动,这份感动也深深打动了读者。为了这个效果,其实作者也是在前面的内容和情节上做了大量铺垫和渲染的。这个结果才会掷地有声,令人潸然泪下。  由此我想到张承志的《黑骏马》那部小说,也运用这种反转效果,层层铺排渲染,然后轻轻一击,那种真情真挚的真诚轻轻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便再也无力招架,只有感动流泪的份儿。《黑骏马》那篇,当他一路循着古歌找到妹妹见到妹妹的那一刻,对黑骏马传神的刻画,借助动物表达和宣泄内心涌动的情感洪流,读了几遍读到那里都感动得流泪。  最后在阅读中欣赏品味。  文中多处环境描写贴切形象,画面感强,小说的场景描写有一种代入感,把作者自己把读者都带入到设定的场景中,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自然而然了。同时,对叙述的节奏起到调节作用。还有就是对公鹿的几段描写,一头壮硕、勇敢、俊美、英姿勃发充满力量与美的七叉犄角的公鹿的形象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全文中适当着墨凸显了小说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对鹿的描写,鹿对于鄂温克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鹿常常象征美好善良勇敢正义,在创作中,作者也遵循了这一心理。(白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