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6读书笔记 小读者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这本书的内容也很复杂,这是一位学生陪伴一位教授走过生命中最后的14星期的故事。这堂人生课的结业仪式,是老师的葬礼,而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这本书的内容也很复杂,这是一位学生陪伴一位教授走过生命中最后的14星期的故事。这堂人生课的结业仪式,是老师的葬礼,而这本书,则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论文,这堂课,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老师说过,  “知道么?我死了之后,你说,我听。”  昨天我分享了《我的恐惧清单》,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属于自己的恐惧清单。8-10项的内容,我没有一下子写完。因为面对自己的真实的恐惧,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在写下来的前几项中,我意外的发现,全部都是跟“健康”有关,总结一下那就是,我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疾病”和“死亡”。  这也许就是我翻开这本书,看到前面的序言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下去的原因。因为这本书在一开始就说了这样一段话,直击我心:  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  是啊,没有人不会生病,没有人不会死亡。虽然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却没人愿意去相信。 相约星期二  如果我们可以真正地相信并接纳这一事实,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既然我们都是“向死而生”,为何不好好地去享受,去沉浸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关于思考死亡的难题,书中的老人这样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知道有人在死去,为什么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就这么难呢?  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学会了死,就学会了活。  书中的老人,也就是莫里教授,他在被诊断为不治之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最大的体会: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  并去接受爱。  在这本书中,教授和学生在14周中谈论了很多深刻的话题,有: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衰老、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文化、原谅、完美的一天以及最后的道别。  教授的状态也从一开始可以与学生慢慢地共进午餐,到只能在书桌前聊天,再到去厕所也不能自理(用教授自己的话说“需要别人给我擦屁股”),最后到需要24小时带上呼吸机,但呼吸依旧十分困难。  可这位老先生由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十分幸运。因为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后,他有时间去与家人,朋友,学生一一告别,他与他们分享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对于生活的热爱。他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会被美妙的音乐感动,为大自然四季的神奇变化而感动。他说: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  在生命的最后,学生问莫里教授,如果他有一个健康的24小时,他希望如何度过一个完美的一天?  教授的回答却十分简单:  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你看,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  完美的一天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顿营养而美味的早餐,与朋友和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还有去做那些真正热爱的事情,最后睡个好觉。这与金钱,与荣誉,与地位,与大房子,豪车,还有各种名牌服饰和包包没有一丝关系。  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真真切切的给予爱和感受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对于这句“相爱,或者死亡”,我想,这就是说只要你在给予着爱,在感受着爱,那你就是真正活着的。因为莫里教授说: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  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