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7读书笔记 小读者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下面就案例的撰写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在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研究型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下面就案例的撰写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在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研究型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再从实践到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的体会研究的成就感与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一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研究型教师,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真正体会做教师的快乐。  二、研究内容哪里来  我们作为研究型教师又该研究什么内容?怎么研究呢?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迷茫。或许你会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教师应该养成记教育随笔的习惯,将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是正式的听课评课,教学笔记,也可以是独自默想或者与同事的交谈中偶尔得之,哪怕是只言片语,这些都会成为你案例研究内容和材料的主要资源,教师的研究课题就从这些实践材料中得来。记录下随笔之后经常自觉的实践反思,也使零散的教育经验得到梳理,这是教育策略系统化的过程,对于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师通过记录的方式来反思是一条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通过描述、归纳、解释等各种方式来探究复杂的教育过程和现象,最后形成教学案例。从实践到完成案例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三、案例怎么写  从教师研究的现状和需要看,案例研究对象可分为一节课、一件事、一个人、一次活动等。案例研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果,更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的案例研究是教师通过叙事方式来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  案例的质量由思考的高低所决定,要从纷繁复杂的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案例要注重可读性和操作性,首先要有时间段基础和经验的积累,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通过这本书,我深切的体会到,教育科研并不是专家和学者的工作,教育科研与我们普通一线教师息息相关,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多反思多学习多实践多写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大家共勉。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读后感2

从实践到文本

  前一阵子,我为申请个人课题,突击式地读了一些浓缩版的理论知识,虽然申请没有成功,但经过一段艰苦的思考、书写,觉得自己收获了不少。不仅在教学中主动应用、验证,而且在案例的书写中也能主动运用,我的案例不再只限于描述过程,自说自话。因此,我再次真切地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魅力。  暑假,名师工作室要求每位学员在指定的关于教师做科研的书目中选读一本,我选了张肇丰的《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我是第一次读这样的理论书,感觉有点激动,有点新鲜,在等待此书邮寄的几天里,不停地猜想它的内容,猜想自己阅读的状态等。  “前言”部分的三句话很打动我。“所谓方法应用的危险性在于,理论上成立不等于实践中行得通。”这句话让我有种振聋发聩之感。“理论学习之所以不能成为速效的止痛剂,简单地说,一方面是由于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写作理论的不成熟。”我是个写作(散文)爱好者,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对作者提到的这两点有共鸣。“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十分个性化和内隐性的事件,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它们像三个伙伴,伴随我读完此书,也将伴随我以后的工作、生活。  5月份,我参加了太原市组织的评价案例比赛。在仔细思考,认真琢磨中,发现这个活动极有意义,它倒逼老师思考用科学评价工具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学生方面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收到怎样的效果。课程标准虽然有表述,基本上是粗线条指导,当然也不可能具体而微地指导,具体而微的地方就需要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了,这也是我们展示真功夫的地方。我们经常有这样的遭遇,预想得很好,但实践中出乎意料。比如,让学生写课文读后感,学生已写过两三篇观后感,也具体而微地指导过,大部分学生也写出了合格的作文,老师觉得学生写读后感是比较容易的事,但事实是有近一半的同学还是发愁写,写300多字就写不下去了。这也证实了写作不是有了指导,有过实践就一定能行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教的有问题,或在教与学的衔接上有问题,或者是学生在转化上有问题……越想,越觉得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科学评价工具对教与学的过程是有指导意义的。  我爱好写作,偏爱叙事类。回想自己的写作,高中时,觉得自己出生在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其实每个人的都不一般),长辈有许多感动我的故事,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我爱上了写作。为了爱好,在自觉不自觉地努力着,大学时,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后,教学语文;坚持广泛读书,坚持写日记……十二年后,能发表文章。我认为,爱好是动力,坚持、学习、琢磨是助推剂。其实,有些方法、技巧的运用是自然而然的,用“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解释是比较恰当的,写作的确是一个复杂的事。面对学生,如何让不同潜质的学生达到能达到的水平,这是我们需要钻研、琢磨的课题。  对于老师来说,这本书给大家提供了好用的科研写作支架,各取所需,各自领悟、把握吧!  我在工作室导师的引荐下,聆听了一位客观、中肯、谦逊的前辈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读后感3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句话:从写作的一般规律来看,在没有什么想法和做法之前,最好先静下心来,看一点书,做一点观察和思考,或者写一点“非正式”的文字。作为一个教师,写作也是我们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一门基本技能技巧。趁着寒假休息的时间,我阅读了一本关于写作技巧的书:《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这是今年我在全市中小学教科研主任培训上发的一本书,由于自己阅读水平有限,整书阅读后,发现有些内容还一知半解,有些内容受益匪浅,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粗浅感受吧。  一、我对本书的总体理解:  通过前言,我了解到本书的主题是说明中小幼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在科研写作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上的区别,同时副标题“方法导论”,又将教师科研写作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本书共有十章,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主要介绍和探讨一些关于科研和写作的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是分析说明写作的一般方法论问题。第三部分则介绍了三种特殊文体(研究报告、案例研究、非常规写作)的研究和表达问题。  二、吸引我关注的问题:  本书中有一章节是“教师的研究可以没有理论吗?”针对“有理论”和“没理论”进行了辩证性的阐述,在我们教师中间确实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有理论,写作时以一定的理论学说为指导,获援引一些理论观点,可以使写作的思路一贯,论证有力,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然而对教师来说,找理论的东西非常的头疼,因此有些教师有第二种观点:有些文章并不讲什么高深的理论,不也很有说服力,很受读者欢迎吗?”“真理总是朴素的”,“有话好好说”,这也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对于道理要不要理论,文中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一是要把应用理论与应用术语区别开来。书中讲到教育书刊中有一类被看作没什么理论的文章,历来受许多读者偏爱,看似没有,其实是作者理论思维的结果,作者没有用上许多学术理论专用的名词术语,但通过通俗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样反映了某些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把科研论文和随笔评论区别开来。前者中重逻辑论证,后者兼及描述和抒情。随笔不能说没有理论,而是内化理论的结果,更多的是一般学术素养的体现。但总归一句,书中肯定的说道,做研究、写论文,还是要理论的。  三、重点学习的部分  本人觉得重点的是这么四章对教师的写作研究很有帮助:第五章:论文的选题和立意;第七章: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第八章: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九章案例研究的撰写。在教师撰写论文时,困扰青年教师的是论文的格式,文中以六个字归纳:风头、猪肚、豹尾。同时讲到了教师写作的语言。文中以“自然管理法”:一位农村校长眼中的管理》这样一个例子,恰到好处的运用了比喻,把蕴含着中国特色教育管理理论给诠释的淋漓尽致。同时研究报告和案例报告的撰写,通过具体事例,告诉读者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怎样一个格式,对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来说非常的实用。  四、学习后要做的方面  在《非常规写作:从边缘到中心》这一章中强调教师要写教育笔记,这种自由的体式,主要是进行反思,反思能促进教师加速成长,在案例《我写科研日记的“四步曲”》中,作者从“逼着写”到自觉行为,经历了四步曲:1.赶鸭子上架——一团雾水;2.雾里看花——朦朦胧胧;3.揭开面纱——不足为奇;4.深深爱上——欲罢不能。作者说到:“17年来,我品尝了教育科研的甜酸苦辣,最使我自己欣慰的是养成了写科研日记的好习惯。我深深体会到科研日记的撰写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写科研日记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看着这位科研主任的日记历程,现在的我正是他所经历的第一步,我也下定决心开始撰写科研日记,去尝试作者所讲到的备忘式、描述式、解释式、笔记式等七种方法,以提高自身科研写作素养。  五、我收到的启发  在回眸自己撰写的体会时,自己的语言是多么贫乏,突然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新的一年里,还要多看多思多写。正如这本书中说道的:把听懂的做出来,把做过的说出来,把说过的写下来。以学习、实践、交流和写作提升自己。  以上是我阅读后的浅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