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7读书笔记 小读者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1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实业家,创立两家世界500强,拯救日航起死回生,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况且是持续性的,必然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稻盛先生的哲学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有着清晰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1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实业家,创立两家世界500强,拯救日航起死回生,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况且是持续性的,必然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稻盛先生的哲学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有着清晰的逻辑,自洽的假设,所以体系也相对成熟,不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书中有些内容与了凡四训以及梁漱溟先生的一些观点颇为相似,读的过程中似曾相识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体验。  一、宇宙意志  宇宙的意志是越来越好,人类作为特殊的存在,每个人与生俱来会具备意识和意志,在这种意志的作用下,会发生“轮回转生”。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过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上现世积累的经验,三者的综合成为“意识体”,肉体灭亡的时候,从肉体中脱离出来。与宗教观点相似,也有点像中国的“灵魂”,相信生命的永恒,也因此,人的出生,不是生物学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偶然,而是必然,存在使命,应该更有价值。但是现代社会推崇的科学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奇怪的是中日知识阶层以无宗教信仰为荣,英美却一直相信上帝的存在),我们因为不相信生命的永恒,所以惧怕死亡,现在人类对于死亡的意识几乎都集中在人死亡瞬间肉体的痛苦,以及对这种痛苦的恐惧。  二、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  人生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某个人与生俱来的‘命运’,另一个是这个人思想、行为所造的‘业’。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制’或多或少要强于‘命运’,这部分与《了凡四训》观点一致。对自由的追求使人能发展进步,但也是人类造恶的原因之一,人为了扩张自己的自由,不惜剥夺他人的自由,在强调自身自由的借口之下制造出恶的阴影。六大恶:贪、嗔、痴、慢、疑、见。对应解决方法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一生要通过六波罗蜜,不断提高心性。  三、其他  开展事业:依感情判断、凭感情行动,势必乱套,以致不可收拾;依理性判断、凭理性行为又会怎样呢?结果是谁也不愿追随。我认为,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必须用理性思考。在实际执行阶段再融入情感因素,这才是恰当的做法。  思考与烦恼: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却不需要烦恼。烦恼只会耗费精力和时间,有时甚至会损害健康,没有任何好处,为了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我会思考、思考、再思考,一直到想通为止,但对策一旦确定,思考就告一段落。  劳动:劳动本来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报酬。特别是在贫穷的时代,干活、勤奋工作就意味着抑制自己的欲望-想休闲、想偷懒、想玩乐这样的欲望。克制这类欲望,作为结果,就是锻炼自己的心志。  自我安慰:如果因为小灾小难就能清楚业障的话,那么不庆贺一番可不行啊。  老年变坏:老年人,因为对健康,也就是对肉体的执着而滋长了利己之心,带来了‘老丑’和‘欲望痴呆症’  结语  一方面因为和企业管理相关,自以为专业领域了解的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不需要这方面的补充,所以一直拒绝相关书籍,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日本人的一种态度吧,比如乔布斯、查理这些西方的书早就看过,成熟或者变老的过程,心态会变,相信莫名其妙的命运。读的过程中有几处共鸣很强,一是事业成就,谈到“当获得让人羡慕的幸运或者成功时,有人把这种成功完全看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全部归功于自己,并认为理所当然,另一种人却态度相反,他们认为这种幸运和成功是靠周围的环境、靠别人的帮助才获得的。”我之前一直属于前一种人,尤其是第一段职业经历,虽会感恩,但更多的以为自己的能力带来的幸运和成功,而且该更成功才合理,所以不会知足,最近相对好一些,觉得成功是意料之外的,遇到的人,得到的帮助,都是上天的馈赠,心存感激,由衷感谢。其次是关于思考和烦恼,曾经长期失眠焦虑,现在偶尔也会,但好多了,就像书中所言“为了不生烦恼,我会透彻地思考,思考到‘不需要思考为止’,之后就会采取‘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2

  从学龄时期,我们便开始阅读各类书籍,通过书本去接收新鲜的事物和知识,学习生活的必备技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常伴左右。前段时间,当我初次接触《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这本书,看到书目标题带有“哲学二字”时,脑海中都会冒出统一的想法,此书一定是晦涩难懂,不是我平时的阅读风格。但是,这本书却出奇的扭转了我对哲学类书的刻板印象,也引领我走出了去年考博失利的阴霾,书内的一些哲学观点也同样适用于医护工作中。下文简称此书为《心法》。  日本作者稻盛和夫先生是本书的作者,他是一位高度的现实主义者,曾赤手空拳的创造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本书是他将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经历相融合,从宇宙造物主、意识与科学、自由与欲望、宗教与死亡、人存在的价值、人生的试炼等多角度进行剖析,并将哲学、科学、宗教这三个方面交叉的关系,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深入浅出,告知我们人生的哲学与经营的哲学互为相通,哲学指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心纯才能见真”也是稻盛先生所倡导的,这也是本书为何叫做《心法》的原因,本文将从三大模块简介。 稻盛和夫的哲学  一、关于人生和人性  从出生至懂事,人在很长时间里可能并不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降临于人世。我依稀记得,在刚读研期间,曾经和室友讨论过一个问题,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们究竟为了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身边的同学本科毕业就去工作了,我们还在继续读书。那我们因为什么而存在呢?时至今日,我已研究生毕业,参加校招聘考试到工作也有3个月了,阅读《心法》这书后,我找到了当初的答案。人类自不必说,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人类具备意识,区别其他生命体,可以思考并磨炼自身,创造比其他存在更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便是我们的优势。人生是为了修炼心灵的道场,读书工作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提高心性的过程。  二、关于试炼与逆境  波澜万丈的人生,既有好也有坏的时候,生活不仅仅只有美丽的风景。今年,我曾参加我校去年统考博士考试,期间备考的辛酸难以在此详细赘述,因为每个考博学子都很不易。因为今年只有一个招生名额,我的复试成绩位列第二,遗憾落榜,说不在乎这个结果那是假的,落榜的负面情绪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仍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直到此刻提笔想起这件事,内心仍有些涟漪微微泛起。或许如书中所述,“诸事无常”,一帆风顺的人生并不存在,重要的是无论是遭遇到苦难的试炼还是幸运的试炼,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和处理,这就决定了人们是度过天堂还是地狱般的人生。我想要选择天堂般的人生,换而言之,在去年准备考博的这个阶段,我也收获了新的知识和经历,提升了心性。虽然结果不尽人意,我还年轻,明年后年人生还有很多个日月年值得我去努力,正如《心法》中所说,“从正面坦然面对降临的苦难,正视现实的处境,把苦难当做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在磨炼中获得高尚的品格。”还记得多年前,初次接触单板滑雪时,随老师由索道缆车登雪山,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卑,不要忌恨,在逆境中学会忍耐和坚强。  三、关于死亡  生与死是相互对立,又存在联系的。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面对未知的传染病病种,医护人员并没有恐惧,反而是有勇气的,纷纷请愿加入支援武汉的队伍中,才有了如今我国疫情得以控制的扭转局面。正如《心性》中强调,所谓大义,不是利己的,大义必须置于远离自身利益的地方。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时,最不希望的就是他们面临“死亡”。《心法》一书中强调的宗教与灵魂不朽论相呼应。稻盛认为,在现世去提升心性,经历种种磨难,纯化心性并净化灵魂,将它变得更加纯粹美丽,是我们人之所以生于现世的目的。  最后,在此向稻盛和夫先生致敬。俗话说:读书,常读常新。每读一遍书,都会有新的体验和认知,感谢我院工会提供的这次机会。引用书内的八大真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通过达到这十六字,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拼搏努力。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3

  我开始读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下哲学这个深奥的学科。通过译者的序,我了解到稻盛和夫是科学家出身,又是著名的实业家和哲学家,他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KDDI(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企业都进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1984年创设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京都奖”。  我想,他真是个厉害的人,他的哲学会是什么样子呢?翻开目录我发现都是关于存在、意识、造物主、科学、欲望、自由、善恶、宗教、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我不禁隐隐担心,这么深奥的话题,我能读进去吗?可以理解吗?一页一页读下去,我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这本书通俗易懂,稻盛先生将自己哲学思想通过自身经历和亲身体验,用自己语言娓娓道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引发我的思考,我总会被稻盛和夫先生有趣的想法吸引。通过他的文字就感觉他是一个活得通透又有趣的人。通过读这本书,我的心灵成长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先人后己,心怀感恩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没有不必要的存在,缺少了任何东西都会破坏宇宙的平衡,一切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东西、任何事物,你说一根小草不重要,一颗小树苗不重要,可是少了一根根小草,我们将没有草原,牛羊没有食物,我们就没有相应的吃食。没有一棵棵小树,就可能黄沙漫天,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直线下降......他还讲“佛宿于万物”,其中“佛”指的是真智、真如、真我,这种真正智慧的根源,寄宿于万事万物之中。所以我们应该爱护身边的一切,对世间万物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利他之心。利益为先,必有纷争,“心纯才能见到真。”如果一个人只有强烈的利己欲望,那么他只会拥有扭曲的内心,看不见事情原本的真相,他非常有可能产生邪恶的想法。稻盛先生提到自己之所以能让日本航空起死回生,极大地原因可能是自己高龄,却能舍身为人,先人后己,他没有报酬,就是用这种真心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员工,让大家重燃了工作的热情,激发了大家的斗志。  自由有时未必幸福——学会知足,控制自己的欲望  书中多次提到“六波罗蜜”的修行方法,它包含6条内容,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除了布施,人要学会知足,学会克制。书中提到,因为自由,人类无限追求欲望,破坏了地球的环境,打破了宇宙的平衡,最终害得是人类自己。佛教认为的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贪婪之心;易怒的浅薄之心;爱发牢骚的愚痴之心;傲慢的不逊之心;对真理的怀疑之心;总从负面看待事物之心。稻盛先生讲这些烦恼加上自由,人类就可能作恶。所以我们要持戒和忍辱,克制欲望,学会忍耐忍受。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前大家总是畅想在家办公,甚至不工作,疫情让大家实现了“梦想”,可当这天真的来临,不出一个月,大家就纷纷有点“精神崩溃”,在家待得实在无聊,刷抖音学做凉皮、炸麻花......朋友圈里都是大家精心雕刻的盛宴,再过一段时间手机也不那么诱人了,原来一直想看的电视剧也没意思了,游戏也再也不惦记了,每天昏昏沉沉,在吃饭睡觉和发呆中度过,整个人思维迟钝了,精神萎靡。可见,自由有时未必幸福。过度的自由,放纵自己,会带来灾难。一些青少年,在应该好好学习的年纪,放纵自己,沉迷游戏,尝试看起来很酷的不好行为,甚至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才追悔莫急,才学会懂事,才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但错已犯下,纠正哪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当我们以后可以行使自由这个权利的时候,必须慎重、小心。  人生是提高心性的过程——不惧困难,拥有燃烧的斗魂  稻盛先生认为,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患病还是健康,都是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人格,而给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有人经受不住考验,被失败和痛苦压倒,惨淡一生,甚至终结自己的生命;也有人经受住了失败,更加努力,不懈奋斗,提升了自己的人格。有人因为成功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因成功而堕落;也有人体会到成功并不是靠个人的力量,而更加努力,继续提升自己的人格。经受住考验塑造自己美好心灵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就像有时看新闻,某大学生因为不堪压力,以自杀了结自己年轻的生命。我在想他要是读一读稻盛先生的哲学,会不会就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生命诚可贵,况且世间还有那么多美食、美景、可爱的人。  小时候写作文总会提到那些在磨练中获得成功的名人故事,司马迁、张海迪、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或大或小,就看你怎么接受考验,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世事无常,千变万化,因此,释迦摩尼说“人生即苦”,可是我们也学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面对困难,面对挑战,一个人不能解决,就要寻求帮助,想办法解决,要不惧困难,拥有燃烧的斗魂。  通过阅读稻盛先生的哲学,我意识到,作为青年人,应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保持谦虚、每天反省、知足并学会感恩、常有利他之心,才能让心灵开满鲜花,不再荒芜。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4

  最近,我用了两天的时间阅读了《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本书共有二十一章,稻盛先生对存在、意识和意识体、宇宙、造物主、科学、欲望、自由、善恶、因果、宗教、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从哲学、科学、宗教三个角度交叉分析,耐人寻味。  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我们现世的一切体验,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变着手法,给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而已。生活中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困苦,还是富有,不论是健全,还是残疾,人生就是为了修炼心灵而建立的道场。造物主给了我们最初始的意志,也就是万事万物都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化发展。人为了维持肉体的生存,有欲望,就有烦恼。佛教认为,人有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造物主也给予我们最根本的自由,这个自由包括做好事的自由和做坏事的自由。人依据思想行为的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发展。这就使人具备两面性:既可以成为大慈大悲的佛,也可以成为穷凶极恶的魔。那么如何磨炼,修行,走进幸福美好的道路上?稻盛先生提出六步之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在此书的第十章,是关于青少年犯罪。当今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孩子有很多条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教育和学习,可是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提升人性,磨练灵魂,这样的道理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灌输给孩子,可惜在现在的学校里,没关有任何人传授这样的道理,取而代之的除了考试还是考试。“努力学习,考进好学校,成为有出息的人”这是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的话,我们很努力的沿着这条道路努力奋进,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我们踏着考卷一路走来,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但是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这样子,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于是在一个个应试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满脑子功利的“产品”面前,在超现实的社会大背景下,再来传授这些最基本的品质,珍贵但却有些无力。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塑造孩子的心灵,磨炼心性。教育孩子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忍耐、勤奋,这三项是塑造我们心灵所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从小懂得规矩,也就是遵守戒律,知道“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  在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这一章当中,作者认为,造就我们人生的要素有两个,也就是说,“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宛如DNA的双重螺旋搓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生。在文章在举了袁了凡的事例,袁了凡通过积德行善来改变命运。做好事就有好的结果,做坏事就有坏的结果,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鲜明地呈现出来,但是,从长时间段内,因果一定会对应的。这就警示我们,平时的思想言行,有善心,有感恩心,有敬畏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静静地翻阅这本书,让自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自己进入一个禅定的境界,开启人生的智慧,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沉闷压抑时,翻一翻,读一读,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走出阴霾!

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5

  读书就像是在跟一位饱经岁月沧桑,拥有无数人生阅历的老者交谈。读稻盛和夫的书就是个鲜明的例子,稻盛和夫的哲学观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实用性高,字里行间透漏着一股正能量,催人奋进。  直面“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确立做人的最基本的哲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人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所以想要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稻盛先生“敬天爱人”的利他哲学才是正确指导人们一切言行的根本思想。同时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在本书中,稻盛先生将存在、意识体、科学、欲望、人生、社会、宗教等很多重大的命题,从哲学、宗教、科学三个角度交叉分析,内容实在是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一切存在绝非偶然,都因必要而存在。人被称为“万物之灵”,人应该具备超越存在的伟大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人能够为社会、为世人做出贡献。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那么就会提升我们人生价值的愿望。  关于宇宙:宇宙间有一种潮流,它让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是维持现状,而是朝着生成发展的方向不断运动,也就是促使一切事物不断进化。换言之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意志”,即促使万事万物生长发展、促进其进化的“意志”。这就说明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让万物进化发展、变得更加美好,如果顺着“宇宙的意志”产生的潮流而动,我们的人生就会带来成功和繁荣;如果逆着这股潮流而动,就必须走向没落和衷退。  关于意识:人的意识对于人的健康影响极大,人身上多达几十亿个细胞,都会在意识的作用之下或者活跃或者哀弱。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过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进现世积累的经验,三者的综合构成了人的“意识体”,在肉体灭亡时意识体会从肉体脱离出来,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所以人生在世在于塑造人格、人性、灵魂、意识体。人生不管事业成功或失败,不管患病还是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创造宇宙的造物主为了提高我们的心性而赐予我们修炼的道场。我们在世的一切体验,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变着手法给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而已。  关于欲望:佛教认为人具有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六大烦恼原本是人生存之必需为了让具备肉体的人类能够维持生存。但在这烦恼之上造物主又给了人类自由(任凭本能和欲望驱使胡作非为),这两者相加人类就可能作恶。人具备既可成为大慈大悲的佛又可成为穷凶极恶的魔的两面性,所以为了防止人的坠落,释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罗蜜”(布施-要为他人尽力.要努力思考如何为社会尽力、持戒-要知足遵守戒律.戒逸自己抑制利己之心、忍辱-要忍耐有韧性.忍受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精进-要勤奋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禅定-把心沉住保持心境平和、智慧-做到以上进入悟境)这一套修行方法,帮助人提升心性走进菩萨道。提升心性直至离开人世,这就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构成人生的要素有两个,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二就是善根结善果,恶根生恶果的“因果报应的法则”,心中所想会如实呈现,就是说思考以及基于思考的行动会成为原因从而产生相应的结果。“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想好事、做好事就能促使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思善行善对人生而言至关重要。  关于共生和竞争:所谓共生的思想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爱”,一个是“他爱”,包容世间一切事物的、普通性的“爱”;另一个就是“自爱”。从头到尾围着自爱打转势必作恶,为他人着想的爱开始觉醒时就能为善。所谓善恶的界限,就在爱自己的“爱”和爱他人的“爱”的中间。企业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也只有共生和竞争同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此书稻盛先生哲学的核心就是以“利他之心”思考、判断和行动,只有汲取“利他”思想并付之行动,我们的人生结果将会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