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17读书笔记 小读者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1  “我们命该遇到这个时代。”  他既经历过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繁荣局面以及人与人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茨威格,之间和谐安康,他又见识到了战争对人们的摧残以及欧洲不可避免的衰落。二战爆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1

  “我们命该遇到这个时代。”  他既经历过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繁荣局面以及人与人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茨威格,之间和谐安康,他又见识到了战争对人们的摧残以及欧洲不可避免的衰落。二战爆发后面对纳粹的侵略以及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他的内心陷入了绝望的悲戚,他清醒的目睹着欧洲文明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倒退,看着自己曾经生活的土地被战争与死亡所笼罩,他不禁回想起了往昔,想起了他的童年,想起了世界大战未爆发前的世界。为了使那个时代不至于被人们遗忘,他着手写下了本书。  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奥地利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维也纳的人们生活安定祥和,大家痴迷于艺术,音乐、诗歌、绘画、歌剧......年轻的茨威格也在这种浪潮之下培养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他如痴如醉的阅读着、讨论着,创作着,旅行着,就这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他和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交往着,结识了一个又一个的在当时并不有名的朋友。在这样平和的日子里,他也逐渐成熟起来。  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作家、犹太人、和平主义者,他向往着建立一个全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人们没有人种的区分,人们都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把他的设想丢进了废纸篓。艺术可以给人以安慰,但艺术对现实却无能为力。艺术家们无法阻止野心政客为了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发动的将全人类都带进灰暗与阴霾的战争,他们的奔走呼号是那么的微弱与无力。茨威格为了解救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而向墨索里尼写信求助,斯特劳斯为了让自己与茨威格的歌剧在德国上演而选择向纳粹希特勒妥协......他们可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啊,他们的作品被全世界所传唱,他们的名字熟识于五大洲,但在特定的时期,他们仍然要向强权低头。  毫无疑问,茨威格一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与罗曼罗兰、乔伊斯、高尔基等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为友,他们在一起交流讨论。他到法国、英国、印度、美洲等地去旅行,足迹几乎遍及世界。他埋首写作,收获了一大批忠实读者。出生在皇帝时期的奥匈帝国,成长在和平安逸且充斥着艺术氛围的世界里。但是他也亲身经历了世界性大战的爆发,青年人在政府的民族国家宣传鼓动下冲进前线充当炮灰。还有战后政客们的丑恶嘴脸,通货膨胀给善良正直的人们所带来的无穷灾难。“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他才算真正活过。”  艺术家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是如此的无力,面对理想欧洲的破灭茨威格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这个没有祖国的流浪者的生命。政治口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但伟大的艺术作品却是不朽的,因为他们有直击人们内心的力量,它能给个体以安慰,给民族以希望。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2

昨日的世界

  我是一名大学生,每每在享受安逸轻松的象牙塔生活时,却又总会不安得感叹自己的蹉跎岁月。对于大学剩余的两年生活,对于今后的人生,总有着许许多多的忧虑与不安。  抱着一种读闲书的态度翻开了茨威格的这本书,阅读几章后便发现主人公年轻时的心灵遭遇竟然和自己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出身于中产阶级,父母在社会中拼搏的岁月里积累一笔足够养我长大成人的财富,年过半百,父母希望自己的财富得到增值的同时更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他们精心哺育雕琢的二十岁儿子身上。而我,对于身边的生活感到很满足同时也很幸福,毕竟,相比较在广大中国农村挤破头上学的孩子们,我算是幸运的。  同样,我,我们也是身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用教科书上得话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无数的新鲜事物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刺激着我们内心欲望的增长。在我们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时互联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世界上得陌生人连在了一起,在我们尝试着第一次与陌生人亲密接触时手机已流入我们的生活。这和茨威格青年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多么的相似啊!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繁荣使所有人相信人类的未来已经不再黑暗,从那时开始,人类的黑夜便不再漫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电报大大得缩短了。在欧洲,充斥着光荣与梦想。人们幻想在未来的一百年里甚至是更短的时间里,一切贫穷、落后、流血、战争都可以被消除。他们习惯了和平,习惯了在周末去欣赏一出最新的歌剧,习惯了没有冲突的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大环境和欧洲的文化之都——维也纳,才成就了茨威格的才华,就像他自嘲似的说过,自己是文学上的早熟。  当时的欧洲,在享受着文明带来的一切进步同时却对于一切激进的想法进行残酷的镇-压。处处以胡子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带着假高领和滑稽头饰的绅士女士们总是想着在舞会上如何同时自己的情欲以遵从社会规则,可以说,保守是那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可以体会,身处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作为一名心怀着人性道德的年轻人会与那样的一个时代有怎样的激烈碰撞。年轻的茨威格选择了留学柏林、游历欧洲作为自己初步踏入社会的方式。  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从小就被告诫着需要循规蹈矩,学习答题,做考卷,然后让老师一笔一笔得批改讲评手中的试卷,日复一日,年又一年,我们缺少的是对于人性的一种理解,或者说是一种见证。我们无法理解艺术,因为在一次又一次潜移默化的敲打中,这种人性与生俱来的本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殆尽了。  我不会责怪、也不应该责怪我们的政府或是我们的父母。但我知道我们需要让人甚至是自己来了解我们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心中对于人性的渴望,亲眼去看看、去记录身边发生的真、善、美,而这份人性是教科书中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  在书中,茨威格对于作家的理解是“一切人性的保卫者与守护者”,他的毕生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但历经两次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战争和纳粹的疯狂迫-害,茨威格最终在寒冷的1942年在梦想的破灭和孤寂中用自杀告别了这个曾让他深爱着却又倍感失望的人类社会。《昨日的世界》是他在生命终点前写的一本回忆录,也更可以说是一份自述,对于过去社会的美好回忆和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成为了这位杰出的作家一生的绝唱。  近两周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仿佛在黑暗中有一座灯塔指引了我的人生,虽然不可能完全体会茨威格每一句中的深深情感,但是我可以说,在尝试去体会感悟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正如茨威格先生最后所说: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毕竟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它才算真正活过。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3

  《昨日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自传,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本历史的史书,是历史的真实的再现,对于一件事情,没有人能比它的主人翁更加适合评论它,也没有人能更深刻的描绘出人们所富含的感情。茨威格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可他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国家的热爱,对和平.平等的渴望。  在序言中,他如是说道:“只是因为在我鼓起勇气开始写这本以我为主角——或者确切地说以我为中心的书以前,所曾发生过的许许多多事,远远超过以往一代人所经历过的事件、灾难和考验。”还有这样一句话:“而我自己知道,在这千千万万人中间,没有一个人具备像我这样的优越条件:我,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恰好站在地震最剧烈的地方。那剧烈的地震三次摧毁了我的家园和生活,使我和过去脱离了任何联系,戏剧性的激烈动荡把我抛入一片空虚,把我投入“我不知该奔向何方”——这种我已经十分熟悉的境地。但是,我对这些并不抱怨,因为恰恰是流离失所的人才会获得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自由,而且只有和一切不再保持任何联系的人,才不必有任何顾忌。”我并不知道这样于他到底是幸还是不幸,亦或是幸,亦或是不幸,无从考知,与我们而言,茨威格经历的一切我们无法亦无从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即使把我们重新放入那个世界也无法企及到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对这个世界的爱与恨。毕竟我们不是他,是啊,我们不是他,所以只能从他的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中慢慢去揣摩,去推测,去感受,以此来靠近他,并试着慢慢去了解他。  太平世界中的前言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忽然被投进这大千世界,无数波涛从四面向我们袭来,我们对一切都感兴趣,有些我们喜欢,有些我们厌烦,而且时时刻刻起伏着微微的不安,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又被各种尘世的扰攘冲散。这是伟大诗人歌德写的。作者用此充分表达了对于一个太平世界---一个最美好的世界的强烈追求。人人皆如此,他是这样认为的。他是有信仰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挫折,总有一天会重新好起来,于是他在黑暗的世界里心怀憧憬,坚持自己的信念,找到可以照亮他内心的日月星辰,他找到了吗?此时我一无所知。于是,怀着淡淡的疑惑,慢慢往下看,细细拜读。  两次世界大战,在书本上也许就是那么几页,让人恍惚中有种隔世的错觉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于我,是并不陌生的,毕竟,学习了历史吗?记得当时老师这样说,一战是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二战时正义的反法西斯斗争。现在想想,这种想法是多麽的可笑,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种对战争的无奈与绝望,但凡是战争,正义也许并没有那麽的重要,人们只会体会到他的冰冷与残酷。其他,也许连一丝涟漪对不会泛过。这个清醒而又昏庸的社会。在那个时段带给了人们太多的失望。  《昨日的世界》是茨威格人生最后的一部作品它见证了欧洲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如何一而再地走进战争的荒谬。贯穿了作者对欧洲文化被法西斯主义的崛起逐步破坏的绝望。茨威格是我最喜欢的国外作家之一,但凡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体会过那段岁月的步履蹒跚。  对于作者来说自由诚然是可贵的,原话如下:“但对我来说,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个人自由。”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无比宝贵的家。毅然去追求了心灵以及精神的自由。昨日的世界已经逝去,新的世界终将形成,但茨威格却没再也没有机会看见。抱着这种绝望的心情,他和妻子双双逝去。于是,遗憾又多了一个,这个美丽的世界啊,他终是没有看到。  《昨日的世界》副题是: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回忆录,因为书中主观感情的抒发,远远超过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诚然,书中写的尽是”回忆“,透过这些回忆,展示了当时欧洲文化中心维也纳的时代风貌,记录了从一次大战前夜到二次大战欧洲动荡的社会,披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描绘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同时穿插着茨威格自己的各种心迹:欢乐、兴奋,忧愁、哀伤。但全书总的情调是悲观的,因为茨威格是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忆”过去。以上,是译后记中译者的话,是这样麽。也许是,也许不是。萦萦绕绕,些许悲伤,些许惋惜,抑或怜叹。都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