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2022-10-17读书笔记 小读者
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左右1  十月,我在家看了一本中国红色经典绘本——《小兵张嘎》。至今,故事里的精彩画面仍历历在目。  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的一个庄子里,住着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张

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左右1

  十月,我在家看了一本中国红色经典绘本——《小兵张嘎》。至今,故事里的精彩画面仍历历在目。  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的一个庄子里,住着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张嘎。他最珍贵的宝贝就是一把木头手枪了,但他多么想能拥有一把真枪呀。  张嘎先后抓了两个伪军,缴获了两把手枪。但第一把枪却让金保叔叔收了上去,他生气极了。而第二把枪,他就自己偷偷地藏在了喜鹊窝里。当天晚上,八路军又去打伪军了,而张嘎却让伪军捉了回去,关在了大炮楼里。  张嘎绞尽脑汁把敌人的大炮楼烧掉,立下了大功。战斗结束后,他爬上了树,把藏在喜鹊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给金保叔叔。金保叔叔很开心,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还让他加入了八路军,一起打鬼子。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张嘎的可怜身世。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很爱奶奶,奶奶也对他倾注无私的爱,尽心尽力照顾着他。两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侦察连长老钟,后来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  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啊。从那时起,他变成了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但是张嘎从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无疑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他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向老钟叔和罗金保叔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坚决与敌人作斗争!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张嘎的机智和面对敌人时的无畏勇气。一次,嘎子悄悄地绕到伪军背后,用木头手枪抵住伪军的后腰,大喊一声:"不许动!"伪军吓得马上就举手投降了。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个情节吗?我想,在当时那个危机时刻,如果是我的话,肯定早就吓得撒腿逃跑了。你们看,嘎子这么小的年纪,居然那么勇敢,那么机智,用一把木头假枪就唬住了伪军,真是让我佩服不已。  掩上书本,张嘎刚强、机灵的光辉形象留在了我心中,他与鬼子斗智斗勇的画面一遍又一遍便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激动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 小兵张嘎  我深刻感受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向张嘎学习,把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的精神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立志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贡献!

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左右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位老友,情真意切、忧喜相伴;这位故人,精神食粮,催人进,促人思……  初识得“嘎子”,缘起小人书——嘎子两个眼珠子骨碌一转,叫一声:"猜着啦!——就是我!"说着,他做个拉栓的姿势,闭上左眼,朝着坯缝儿一瞄,喊道:"狗汉奸!哪厢逃走!——啪!”……这本小人书,是忙于生活的父母早早“撵”我出门的早饭钱,仅有的两毛钱被我从肠肚里囫囵地抠出,暗暗地攒着,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后似富人一般,在书店专做处理的地摊上好一番挑肥拣瘦,终于看中、出手、带走。肚子是空的,劲头是足的,潇洒的姿态,真真体现了“书犹饭也,多读之可以管饿”!  再识嘎子,是红色电影风靡的时代——他有模有样的学着“老罗叔”:“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犹记那时那刻,“鹦鹉学舌’’般的话语此起彼落的响起,憎恨日本鬼子的情绪空前的高涨……简陋的影院里记载的是欢笑声,留下的是我们心之所向的意犹未尽,神之所系的英雄情怀……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嘎子形象深深扎根在我和我同龄人心中。儿时的我们找来木头削削刻刻,找来粗麻绳缠缠绑绑,手持“手枪”再一抬一挥,妥妥的嘎子风范纷纷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模仿着嘎子的一言一行,好似我知道他,我就能成为他——谜一般的自信满满的溢出……  也许是年龄的增长,职业的使然,抑或是身份的转变,故人再重逢——三读这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嘎子的故事,除了触动我追忆童年时光旧时弦外,我有了源于内心深处的思索——作者徐光耀老人在二十一年后的后记中深想: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和对待孩子?是“听话”、老实的好?还是调皮、“嘎”一点好?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儿童?  泡浸在红色文化中长大的我们,童年的趣事已交上了答案——亲之、近之、习之。和“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样的道理,我们认可才向往,向往才去模仿。嘎子,聪慧勇敢、爱国担当,告诉我们何为民族不屈的脊梁;嘎子,倔头倔脑、好强好斗,恰恰是这有血有肉的人物,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什么是偶像?什么是应该追逐的力量?徐光耀、陈模、王愿坚……这些老作家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当下的时代,在韩流、非主流影视的引导下,什么“伪娘”“娘炮”“小鲜肉”;什么“路怒症”“抑郁症”;什么“啃老族”“月光族”一一登台;更甚者,“伤人者、杀人者”对生命的漠视,对他人悲情的麻木,那神情,不恰如鲁迅所刻画“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的儿童画像吗?这不让人心惊?这不令人胆寒?从根本上找源头,孩子们需要阅读,需要好书益友;时代需要“嘎子”般的孩子。“嘎子”精神的培养,就得有红色文化这一食粮。让孩子们走进红色经典,走入人物内心,时时读好书,携一位老友,习得智慧。  “书卷多情似故人”,时时会故人,伴你喜悲,催你思、促你想……

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左右3

  今天终于把《小兵张嘎》这本书读完,合上书本,归还书本。掩卷沉思,书中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走来。小时候,我是看着电影《小兵张嘎》长大的,电影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深刻的印象。但是文字的表现手法和电影的表现手法,给人的感官刺激不太一样。对于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我反复咀嚼,品味,并摘抄下来。  书中有慈祥可亲的嘎子奶奶;思想觉悟高,富有爱心的军区队长老罗叔;有聪明机智,机敏过人的嘎子;还有善良淳朴的玉英,胖墩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文中描写的战争有地道战,挑帘战,游击战等作战方式。  另外,书中的大段细节描写,精彩,细腻又传神。如写芦苇荡的美景,描写嘎子和嘎子奶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让人如临其景。在鬼不灵村经历鬼子洗劫之前,村子是那么的美丽,而小嘎子是可爱调皮的,奶奶是慈祥可亲的,一切是幸福祥和美好的。但是经历鬼子战争的洗劫之后,嘎子奶奶牺牲了,一切都变了,嘎子也因此而长大了,这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令人扼腕叹息,更加的痛恨日本鬼子。  书中徐光耀老师谈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写出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为等因素。  首先,徐光耀本身就是一个从13岁入伍的小兵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大战争,大小战役打过一百多回,这就是说创作必须要有生活来源。  第二,思想动机,作者亲眼目睹又亲身经历了一场场战争。斗争的激烈壮烈和残酷,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昂扬斗志、崇高品质,也极大地密切了军民、民政、同志之间的血肉联系。大家在救国救民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辉思想照耀下,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把流血牺牲作为家常便饭,不留名,不为利,整砖头,吃小米,在强敌面前昂首挺胸,迸溅鲜血,都依然迈过一堆堆尸体,往来穿行于枪林弹雨之中,这精神,这品格,能不令人动容?!这就是作者的创作源泉和动机。  第三,关于形象塑造。先烈们的音容笑貌,再联结上当世的英雄志士及亲密战友,战斗的历史便不断地在作者的心头演映,重现,逐渐凝结为具象化的人物。这就是对文字创作有巨大意义的所谓形象,好的故事必须有跳跃的形象才能挑得起来,人物形象活不活是文学作品能否站得住的一个关键所在。  而书中,小兵张嘎的形象,多少年来一直深入并活跃在人们的心上,这就是典型的东西。  第四,写作环境和特殊机遇。作者当时身处逆境,被迫在家,无工作,无朋友,无自由。却痛定思痛:认为清静,有大把时间,正是创作的大好机遇,坚强地转移注意力,选择了创作。  “绝处逢生”!人处在困境中,你不突围,只有死路一条,突围努力了就有希望!这是徐老先生对我最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