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语言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

发布时间:2022-10-19读书笔记 小读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1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在傍晚拾起早晨的花,也便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起幼年、青年时的事。读着鲁迅的散文,正如读着他发自内心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童真、自由与童趣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1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在傍晚拾起早晨的花,也便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起幼年、青年时的事。读着鲁迅的散文,正如读着他发自内心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童真、自由与童趣。他的趣事也如同放电影般,一幕幕从脑海中滑过,这其中有快乐,但同时,也有不快乐。  鲁迅先生是快乐的。他可以在百草园中观菜畦、吃桑葚,可以同鸣蝉、油蛉一起低唱,听蟋蟀高超的琴艺,也可以看黄蜂采蜜,看叫天子从草间直穿云霄,寻找像人脸的何首乌根;他还可以在书房中读《三字经》,可以看长妈妈送给自己心爱的《山海经》,可以同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以及同学们一起读书。这些都给鲁迅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鲁迅又是不快乐的。《五猖会》中,鲁迅的父亲让他背《鉴略》,这让他感到痛苦。《父亲的病》中,几位“名医”提了很多不合人性、荒谬的药引,最终把他的父亲治死,这让他很难过。  在他的那个时代,封建社会与教育的腐败和失败,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鲁迅明白,封建社会的固步自封是无法用力量来改变的。在他日本留学的过程中,受日本同学的侮辱、歧视让他愤怒、气愤,于是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弃医从文。他要用文字和正义的力量来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  长妈妈与范爱农这两个经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会所毒害的人物缩影。长妈妈的思想中有许多很消极落后的东西:比如正月初一清早睁开眼就要恭喜,然后吃福橘;再比如人死了不能说死掉,要说“老掉了”……用文中的话便是“满肚子麻烦的礼节”,这些体现了革命前的社会的浑浊与黑暗。范爱农则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他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却又被受打击迫害。他身上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思想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与安乐的心。  鲁迅的文章强有力地暗讽了当时的“正人君子”,彻底解放了封建思想。他的文章就如一杯醇香的老酒,读来醍醐灌顶,引人深思。  鲁迅为国家带来希望,为社会带来希望,为人民带来希望。他将社会的阴霾驱散,让革命充满光和力量。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2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我读《朝花夕拾》的感觉就是如此。  倘若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多为冷色调,那么《朝花夕拾》便是其中一抹极其罕见的暖色。十篇散文,鲁迅记叙了他的童年,回忆了童年中的人和事,以及一些新奇的感受和体验。  我十分喜欢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以一个孩童的视角,表现了童年天真无邪,很有代入感。 朝花夕拾  走进《狗·猫·鼠》,我们看见一个可爱的男孩正在与宠爱的小隐鼠嬉戏,却无比憎恨高傲的猫;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我们遇见一位封建迷信,却朴实慈祥的长妈妈,送给迅哥儿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走进《无常》,我们遇见一位吐着舌头,身着白衣,可爱且有人情味儿的白无常;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领略了百草园中的自然风光,以及先生读书时入神的摇头晃脑……这些事,一点一滴,透露出鲁迅的的童年时光里的无尽乐趣。  读这本小书,一篇篇扣人心弦的回忆散文,充满温暖的回忆,但也少不了理性的批判和严谨的思考。一篇篇以小见大的文章,辛辣锋利的笔触,杂揉进温柔可爱的童年回忆里,竟也毫不唐突且鲜明活力。  鲁迅善用人物描写,人物的比较更衬托人物的性格。如:善良的长妈妈,歹毒的衍太太。这些人物特点鲜明,塑造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除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也是极其提色的一个版块。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开头的一段环境描写天真灵动,从有趣的植物,到可爱的昆虫,无不体会出鲁迅童年时光的快乐,天真,向往一切新奇的事物。  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在鲁迅的回忆怀念中,让我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带着思考和批判看事物。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善于挖掘,勤于思考,才会对这个事物的深刻领悟和感受。  走进《朝花夕拾》,一起采摘一朵童年的花朵。夕阳西下,日暮黄昏,虫唱鸟鸣中,嗅得时光深处的一缕芳香。  来吧!让我们一起与鲁迅采摘一朵童年的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这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一句形容书题的句子。这是他在离奇的现实中,芜杂的心理下的前行的动力。  初读《朝花夕拾》,你可能会被“美丽的百草园”、“热闹的五猖会”、“《山海经》、《二十四孝图》里离奇的故事”深深的吸引,当然,我也不例外。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时的活泼;在急切想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叫去背《诗经》时的无奈和低落;在长妈妈给自己买了很想要的《山海经》时的欣喜,是的,鲁迅的童年和我们一样,是快乐而又美好的。  如果你再仔细品品他字里行间的秘密,你就会发现它的引人之处了。比如《猫•鼠•狗》中欺下媚上的“猫”,“帮凶狗”,以及备受欺压的“鼠”。再比如《琐记》中的衍太太,在孩子们面前一个样,在家长面前一个样;唆使“我”偷妈妈的首饰,却又造谣生事;给“我们”擦药,却又让“我们”打旋……这深层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封建社会的人性。表面上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实则是旧中国的愚昧无知的人;表面上是一个邻家太太的形象,实则是社会上那些让你走向“黑暗悬崖”的“坏”人。  当我读了这本书,深深地佩服这一“文豪”——鲁迅呀!他拿《朝花夕拾》来揭示当时封建社会的陋习和对社会的批判。不仅只有这些,他学习之路极强的求知欲让我记忆深刻。他从南京到日本的东京,他去过很多所学校,但都因教的知识太少,不满足,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求学,为了找到一个教知识更多的学校。这点精神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总是不思考就放弃;当我们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事物,总是不敢问老师;当我们心中充满疑惑,却不敢寻求答案。但鲁迅却要认真的问他的老师。我们每天只学这点知识,还总抱怨功课太多,学不会。而鲁迅却要学更多的知识救国救民。在他的身上,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学,像他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升了初中,童年的美好、快乐时光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留下的可能只剩回忆吧!再读读《朝花夕拾》,不一样的感受,涌上心头。我们的童年和鲁迅的童年一样,有欢乐也有苦涩。无论记忆中的童年是开心或是悲伤的,他都可以在我们迷失方向时找到温暖、熟悉的感觉和前进的动力。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4

  细细品读完《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不禁对鲁选先生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佩之情,他是那样的大胆,敢于批判,勇于反对,看似赞美的句子实际上都是在辛辣地嘲讽。他见解独特,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的先河,真不愧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然而,令我感到最深的,不是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在百草园中的乐趣与在三味书屋中的枯燥。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享受着那份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穷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而隽美,几乎全都是白描,但却仍然描绘得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我读鲁迅先生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偷偷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与花草为伍;他又用闰土父亲所教的办法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很难输到鸟。他还听长妈妈讲故事,虽然害怕园子里有“美女蛇”,但却又十分渴望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然而,好景不长,家人就将鲁迅先生送进了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虽然有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孩子们的天性和本能。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整个教室里已经只剩自己的读书声了,他的学生们已经在干着各种各样的事了……  读完这篇散文,百草园中的乐趣美景令我向往,三味书屋中枯燥的学习又使我对他们产生了同情。那时候的孩子们只能死读书,相比他们,我们丰富的课程,可有趣多了。  百草园给我的一切感受都那么天真烂漫,回味无穷。我们儿时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百草园”,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发现我和幼年的鲁迅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读完这篇文章,我才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吧!  已经升入中学的我们,童年正在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些美好的回忆。不妨再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我们远去的童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左右5

  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时候捡起,便是朝花夕拾。重拾往事,不仅是为了怀念,也是为了前行。《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集。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底层人民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黑暗丑陋现状的批判。我对其中的文章《范爱农》,尤其有一些感受。  一开始的时候,鲁迅有些憎恶范爱农,认为“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文章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鲁迅对范爱农的不满。及至后来两人在故乡绍兴再次相见。一天,鲁迅忆起旧事,向范爱农问道:“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这才讲明两人误会的原因。鲁迅为什么摇头?一是因看见他们包里被翻出绣花的弓鞋摇头,二是看见他们坐车揖让半天竟致跌倒而摇头。可“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可见,这群看似迂腐的读书人是有抱负有志向的进步青年,而鲁迅当时并不知道。经常交往之后,鲁迅对范爱农十分亲切友善了,几乎成了挚友。  到了武昌起义之后,绍兴光复,范爱农“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光复给了爱农以希望,他振作起来,不大喝酒了。革命后的绍兴“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这样的革命,最终还是让范爱农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他的觉醒反而成为他一切不幸的根源。爱农的学监被去掉了,“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景况愈困穷。再后来,范爱农终又在各处漂浮,最终掉在水里,淹死了。  这篇文章写人朴实平易,感情跌宕起伏,讲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而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及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鲁迅的文章不易读懂,但有着深刻的内涵。我今后还要经常阅读《朝花夕拾》,细细品味,让其中的光芒照亮我思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