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城隍爷是位什么样的神明)
守护神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传说中,人有人的守护神,森林有森林的守护神,城市有城市的守护神。最著名的城市守护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腊城邦雅典的守护神。
中国也有城市守护神,虽然每个城市的守护神都不尽相同,但这些神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专门供奉他们的城隍庙。那么城隍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人呢?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儒教《周官》的八神之一。城隍最早是儒教的祭祀对象,后来经过道教的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的神。
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所谓城隍指的是专门负责人一生福福禄寿和善恶判罚的一种官职,而且不是单独的某个神。因其有对人的生平进行审判的职务,所以也被叫判官。
每个城市的城隍爷都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选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受到百姓爱戴的人才能做城隍。
有时选出来的会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有时则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总之城隍爷在百姓心中是一个绝对正面的形象。
有关城隍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而且最早的'城隍'是两个词。《周易.泰封》:'城复于隍城隍神,勿用师。'《易经》也有云'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其意为如果城墙倾覆时,是为乱兆,为政者应应息武止戈,不可穷兵牍武。《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城隍'中的'城'指的就是城池,城墙。中国古代,城池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
这种壕沟有水的护城河叫池,没水的则称隍。 所以城隍的原意就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
真正连用使其成为一个词则到了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对城隍的祭祀说法很多,有说有始于尧舜的,有说始于汉的,也有说始于三国的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猜想推断,并没有史料佐证。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祭祀城隍真正成为一项常规活动是在南北朝时期。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梁军百威,梁军截断了通向城中的水路,郢城危在旦夕。
根据《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是城隍显灵化解了危机:'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
直至唐初,祭祀城隍的习俗也仅在江南一带风行,并不是官方认同、组织的祭祀。
中唐以后,各州郡相继设立城隍祠,此时的城隍已然是全国祭祀的对象,杜甫、韩愈、张九龄等人都有祭祀城隍的诗文。
到了宋代,城隍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神的形象,而是逐渐人格化,百姓多将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比如苏州城隍就是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
宋朝的官员也非常重视尊敬城隍,欧阳修在祭城隍文中就有写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到了明朝,城隍被划分了几个等级,有了阶级封号。京师城隍为王爵,
都城隍和府城隍都为公爵,州城隍为侯爵,县城隍为伯爵。有了这些凡间帝王所赐予的头衔,城隍信仰更具有权威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的世俗化。
到了清朝出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城隍,他不是由百姓们选出来的,但是却是天下第一城隍。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将他的皇叔,就是康熙皇帝十七子爱新觉罗允礼封为都城隍,虽然只是排第二的都城隍,但是封神名号为方隅。
'方隅'即意为这位城隍管的是整个大清的'疆域',是各地城隍之主。所以因为是天潢贵胄,皇帝亲封,允礼就成了所有城隍神身份最特殊的一位。
各地的城隍并不是固定一位不变的,也不是只能有一个的。上海就有新老三大城隍:老城隍霍光、城隍(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地百姓推崇的英雄人物也相应有了变化,所以城隍爷也会增加。
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中也常见城隍爷,比如说著名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就有《考城隍》的故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城隍惩戒醉汉的故事。
现代的小说电视剧中城隍更是屡见不鲜。能作为作品中的元素,可见城隍形象深入人心。
今天,祭拜城隍的仪式依然存在,而且是当地的一场盛会。其实这种仪式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城隍信仰表现的多为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他们保护百姓,百姓感恩他们,于是便有了冠以神之名的凡人英雄。
- 上一篇:保护禾苗的动物有哪些
- 下一篇:男人出轨后的生理证据(男人出轨后表现...